一九四三年,驻守日照的日军得到一个消息:
在郊区将帅沟,两个经常给市里通风报信的汉奸不见了。
这两个汉奸是日军的铁杆汉奸。平日里,他们经常在将帅沟、平台、官庄岭一带的村落游荡,经常向日本人秘密汇报当地抗日军民的情况。
这两个人在背后有日本人的支持,对当地人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当地人恨不得吃他们的肉,睡他们的皮,却不敢出声。
为了搜捕这两个汉奸,日本人找遍了将帅沟和附近的村庄,但最后,无一人生还或死亡。
疯狂的日军临行前丢下狠话,想把怒火发到周围村子里的老百姓身上。
一时间,当地民众人心惶惶。
当这个消息传到八路军侦察连长丁少华的耳朵里时,他撇了撇嘴:
“看来日本人还是不长记性,我们得多给他们点情报。”
这两个铁杆叛徒到底在哪?
丁少华再清楚不过了。就在几天前的一个晚上,丁少华带着侦察连的几名战士,趁着夜色悄悄来到将军沟,当场击毙了两名正在虎灶上抽鸦片的汉奸。然后,他们把尸体拖到河崖底,悄悄掩埋。
现在敌人因为这件事想要消灭附近的百姓,所以丁少华会和大家商量,一定要给鬼子一点颜色看看,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怎样才能让敌人不敢来将帅沟?
后来,丁少华让人去找一些矿。在矿口,面对着矿口,他们悄悄地放上一个暴露在外的小瓶硅酸钠钫。
修改完地雷后,丁少华下令把地雷倒扣在箩筐里,趁着天黑,悄悄扛到管庄岭、平台、火石岭三个碉堡里。
那天晚上,丁少华带领的队伍去了管庄岭碉堡。离开之前,丁少华点了一只公鸡。
到了管庄岭碉堡,丁少华开始向碉堡里的敌人喊话。
这种宣传在抗战时期非常普遍,我们这里称之为“教育”。听了八路军的教育宣传,有的日伪军会恍然大悟。从此,他们和八路军心照不宣、心照不宣地沟通了,不再是人民的敌人;但有一些顽固的日伪军,不仅不听任何规劝,反而朝着宣传的方向开枪,战斗到底。
当晚,关庄岭碉堡日军的表演是第二场。
丁少华喊了几句后,掩体开始猛烈射击,而丁少华则命令士兵积极还击。
一个时间,一个夜晚,枪声。
经过长时间的战斗,枪声逐渐平息。碉堡内的敌人在黑暗中不敢出来,听到外面的枪声也不敢出来查看。天亮后,几名日军才走出掩体仔细检查。
不远处,出来结账的日军看到地上一滩血,血一路往外流。
日军推测,这应该是八路军在昨夜交火中负伤逃跑时留下的痕迹(其实是丁少华下令杀了大公鸡,一路带着血滴)。
顺着“八路军”的血迹,日军随后发现了八路军匆忙逃跑时留下的一些武器装备——一筐地雷。
“好像昨晚八路军受伤了,那群人跑得慌,连地雷都带不上了。”
眼前的景象,让日本人有点猜测,然后得出了肯定的结论:
这些地雷是八路军逃跑时留下的。
随后,日军兴高采烈地将这些“战利品”抬回地堡。当然,没人在乎。为什么这些地雷是倒放的?毕竟八路军一路扛着翻山越岭,没放整齐也是正常的。
当晚,存放缴获战利品的日军士兵小心翼翼地对准这些地雷,矿口的水开始一滴一滴地往地雷里滴。
很快,几声巨大的爆炸声响起,碉堡瞬间被炸开。
第二天,日照日军得到消息——管庄岭、平台、火石岭三座碉堡一夜之间爆炸,碉堡里无一幸免。
要去将帅沟祸害群众,必然要经过这些地方,而且八路军的地雷威力很大,日军要操心很多。
从这件事开始,日军再也没有提过去将军沟报复伤害群众的事。
后来当地人开始口口相传八路军手里有一种雷,平日不响。鬼子夺回碉堡的时候,可以把对方炸飞,大哭一场。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黑暗中崛起,却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隐藏在历史长河中的故事,虽鲜为人知,却依然是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中不可或缺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