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败逃后留下1000万人如何处置?毛主席两道命令,尽显高明

蒋介石败逃后留下1000万人如何处置?毛主席两道命令,尽显高明,第1张

蒋介石败逃后留下1000万人如何处置?毛主席两道命令,尽显高明

1949年10月1日,本应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但毛主席却弄错了桌面上的一份资料...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蒋介石知道败局已定,趁早让部分心腹和财产逃往台湾省。

但由于国民党人数多,人员杂,蒋介石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带走,只好把1000万国民党军政人员留在大陆。

这1000万人中,有没力气扎鸡的,也有手握几十万人的将军。

如果安置不当,可能会影响新中国的稳定。

因此,他们的安置成为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但1000万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要做出合理的安置并不容易。

过了一段时间,主席终于想通了方法,笑着下了两道命令...

两份订单

1949年蒋介石战败,携大量财宝和部分心腹逃往台湾省,内战结束。

由于国民党人员混杂,蒋介石逃到台湾省时不可能把所有的国民党人都带到台湾省,就带了少量的国民党军队,把剩下的1000万人通过精兵简政留在大陆。

这些人有的是国民党内部无用之人,有的是蒋介石刻意留下的别有用心之人。

这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如果蒋介石留下的这些人不能得到妥善安置,可能会对社会稳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但是这1000万人都是中国人,不能采取极端手段,必须另辟蹊径解决问题。

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给这一千万人下了两个命令,要解决他们的问题:“一要把国民党党政军包起来,二要使每个人都有出路。”

什么是包装?怎么包?有出路是什么意思?

所谓“包起来”,就是容纳,把这一千万人容纳到共产党的队伍中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而“有出路”就是给这些人找工作养家糊口,让他们有所依靠。

但是1000万是个大数目,如果全部安置,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个时候新中国经济水平比较差,急需繁荣,承担不了这么大的开销。我们做什么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毛主席决定把愿意建设新中国的人自愿转交给共产党。不愿意转移的可以给一些帮助,让这些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以保证剩下的一千万国民党政府人员都有饭吃。

然而,当时有一些国民党成员反映,他们经常吃不饱饭。为什么?

因为饱经战乱的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各方面都在恢复,本来粮食就少,这一千万人就更吃不上了。

为了生计,只能把两个人的饭分成三份,三个人的饭分成五份。

这样才能解决这些国民党残余的生计,但是那些被关在监狱里的战犯怎么办呢?

如果现在放出来,会不会引起公众不满?对他们的生活会有一定影响吗?如果不改革或者改革时间短,他们会不会继续反叛新政府,对新中国产生不利影响?

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还是没有?

面对这些内战时抓来的俘虏,毛主席采取了和抗日战争时对待日本战犯一样的政策。

抗日战争初期,由于中国在战场上的巨大劣势和日本士兵的武士道精神,很少有日本士兵和军官能被活捉。

所以一开始并没有系统的对待日本战俘的政策。

直到后来我党的一些士兵学会了日语,才得以活捉一些日本士兵。

在与这些日军战俘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并不想参与这场战争,只是为了自己的“天皇”而坚持。

于是共产党高层经过讨论,决定从思想上瓦解他们,从而减少对双方的伤害。

不久后,中国共产党不仅向日本人表明了我们不杀俘虏的政策,还根据被俘日本兵的需要给予优待(想回家的可以回家等。),还把这个消息通知了我党的战士。

后来又出台了更具体的政策,主要内容如下:不杀战俘。我们必须确保投降的日本官兵的安全。如果有战俘受伤,他们应该得到及时治疗。

随着这些政策的颁布,越来越多的日本人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其中一些人甚至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共侵华日军战俘如此,更何况都是中国人的国民党战俘。

因此,面对这些国民党战俘,主席采取了同样的做法。

他认为最好对他们进行改造,让他们出去后为新中国的建设做贡献。

基于此,毛主席提议释放这些战犯。

经过多次会议和讨论,大家终于同意毛主席的建议,释放这些被关押的战犯。

怎么玩?

既然我们已经决定释放这些在战争期间被关押的囚犯,接下来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释放他们。

如果这一步做不好,不仅会让老百姓对共产党产生一定的怀疑,也会对这些战犯的生活和当地的经济造成打击。

这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建国的时候,大家都没想过怎么处理留下来的人。一些地方政府想给他们发一些工资,然后进行选择性裁员。

这样一来,该地区的失业人数将大大增加,这将使当地经济的发展更加困难。

此时,国共内战刚刚结束,一些人对国民党军官仍有不良印象,鉴于这些战犯被关押后不久即被释放,对他们的改造力度不够。

如果放他们出来,这些人再闹事怎么办?

所以只能做好准备工作,彻底改造他们,找到合适的时机释放。

对于这些战犯的释放,首先要考虑这些战犯是否达到了释放的条件,其次要确定释放的方式和方法。依据是什么?

对此,共产党提出了两个条件,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才可以放人。

即被关押十年的蒋介石集团和伪满洲国战犯可以释放,以及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含五年)的战犯,刑期已过半数,真正由恶变善的,或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期已过三分之二的反革命罪犯。

刑满释放人员是有标准的,但是没有任何依据就释放,势必会对以后对罪犯的管理产生不良影响。

这成为另一个大问题...

但是,毛主席已经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定。

法律条文是人们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它是判断人是否犯罪和惩罚人的依据;是管理一个国家最有效的手段。

放生的法律依据和标准已经有了,但是应该怎么放生呢?你想分批放还是一次放?

1956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PPCC)第二届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常务委员会讨论了这个问题,意见不一。

最终,在看完这两个法案后,周恩来总理认为分批发布比较安全。虽然一次性放出来很简单,但是人太多可能会增加社会负担。分批释放,既能减轻社会负担,又能加强对顽固分子的改造。

从而为中国的整体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发布计划已经制定。现在我们在等待合适的时机释放他们。

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毛主席提出释放一批改过自新的人,让他们回归社会。

听到这个建议后,刘少奇立即召开会议进行讨论。

后来毛主席和朱德多次开会,最终于1959年12月4日公布了第一批赦免的33名战犯,其中包括末代皇帝溥仪。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工作,周总理专门挑选了溥仪、杜、宋希濂等十一人成立小组,由周总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安排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在安排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周总理不断给他们讲民族立场的重要性等问题。

周总理在他们中间已经有了一定的声望,通过反复向他们讲,他们的民族立场就更加明确和坚定了。

六次释放后,所有在押的战俘都被释放了。

释放这些战犯总共花了16年时间。

虽然在最后一次释放时,仍有少数国民党战犯坚持原来的想法,不愿改变主意。

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改变了想法,愿意出狱后过上好日子。

当时新中国已经处于稳定状态,释放少数未被转化的国民党战犯不会对新中国产生任何影响。

所以,当事人选择了一起放。

这与蒋介石拒绝将这些战犯送往台湾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凸显了共产党的包容性,也间接让一些在大陆定居的战犯心安理得。

标签

共产党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让蒋介石和其他战犯留下的1000万人在新中国的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

例如,第一个被释放的战犯杜就发表了《告台湾友人新中国统一书》,号召台湾友人为祖国统一作出自己的贡献。

还有一些战犯出来后担任CPPCC委员,从基层做起,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些战犯把管理作为第二项,认为释放只是他们新生的开始,而不是改造的结束,出去后还会继续改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6271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