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后期,蜀国大将魏延的被杀,是真有反骨还是另有隐情?

纽约时间2022-09-24  30

三国后期,蜀国大将魏延的被杀,是真有反骨还是另有隐情?

公元234年,由于多年苦心经营,完成了对蜀国的北伐,诸葛亮终于积劳成疾,在萧瑟的秋风中死去。诸葛亮临终前作出安排,把军队的全部权力交给了历史悠久的杨毅,而不是军队中的二号人物魏延。当时杨毅向百姓传达了诸葛亮的遗命,说他死后,全军回蜀,然后要求魏延和姜维分手。魏延听到后拒绝执行。理由是,“丞相虽死,我还在,要率领大军完成未竟的北伐。前朝皇帝的北伐,怎能因丞相一人之死而前功尽弃?”杨仪听到魏延这样说,很生气,对魏延说:“丞相临死前说你有骨头,将来要翻脸。如果是这样的话,丞相遗书里还有一句话,魏延若造反,必被杀。”之后,马岱拔刀,持刀杀了魏延。以上是《三国演义》中描写魏延杀人的片段。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魏延是因为不服从军令而被杀的。而杨仪杀魏延的理由竟然是魏延脑后有一根反骨。如果用这个理由去斩杀军队里的将军,那就太草率了。魏的死因是什么?真的是因为后脑勺有骨头,还是有别的原因?

我们先来看这个故事。简单来说,就是杨仪奉诸葛亮之命杀了魏延。这个故事有三个主要人物,魏延,杨毅和诸葛亮。那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诸葛亮死前为什么不杀魏延?你一定要等到他死了才杀他吗?诸葛亮下过这个命令吗?还有杨毅为什么要杀魏延,因为魏延脑后有根骨头?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讨论。

我们来逐一分析一下这三个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一些关系,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线索。

先说魏延。大家都很了解魏延,他很厉害。海军上将吴的身后是他,被称为“第六人”。魏延子文昌,益阳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学者。刘备打益州时,因战功卓著,被提升为衙门将军。后来刘备打下汉中,升任镇远将军、汉中总督,成为独立将军,镇守汉中十年。这个很厉害。汉中当时与魏交界,是战争的前线。在封建时代,君主最忌讳的就是让一个大将军长期镇守一个地方。但是魏延镇守汉中十几年,充分说明刘备信任他。然后,魏延跟随诸葛亮北伐。北伐期间,魏延屡立战功,被封为杜公爵,站在蜀国武将的巅峰!魏延奋力抗争,却又孤傲。你什么时候嚣张过?说白了就是你看不起人。尤其是三国后期,五虎将军都不在了,他谁都不放在眼里。他的性格很难与人相处。他不仅没有朋友,还得罪了很多人,为他以后的杀人埋下了伏笔。

说完了魏延,我们再来说说杨毅。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杨仪,是蜀汉宰相诸葛亮的副手。他处理军事事务和提出建议的水平很高。公元230年,诸葛亮提拔杨仪为大臣,参军北伐。在北伐的过程中,他经常帮助诸葛亮出谋划策,筹集粮草,得到了诸葛亮的认可。但杨毅也有缺点,就是心胸狭窄,没有气度,张牙舞爪。这种性格导致了他上辈子的悲惨下场。

说完了魏延和杨仪,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故事中的最后一个人物,诸葛亮。文章开头,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诸葛亮下令杀魏延了吗?我们来看看诸葛亮平时是怎么调和魏延和杨毅的矛盾的。《三国志》中有记载:我深怀器械之才,以魏之勇,常恨两者间之不义,不忍怠慢。“你这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诸葛亮非常珍惜杨仪的才华,也非常倚重魏延的勇猛,两人缺一不可。无论谁犯错,双方都安抚,一碗水端平。那么诸葛亮真正的遗产是什么呢?大概意思是现在杨毅接管军中一切,然后全军回蜀,魏延和姜维分手。魏延不听,不用管他,你还你的。由此看来,诸葛亮的遗作中,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要斩杀魏延。是魏延被杨毅杀了,擅自做主。这叫个人恩怨。魏延作为一代大将,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反派手里。这应该是武将最憋屈的死法。

同样,杨毅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杨仪杀了魏延后,率军回蜀,回成都,以为丞相之位是他的。谁知道诸葛亮默认的丞相是蒋琬?不关他的事。他只得到一个退休的空缺职位。没过多久,他就被朝廷贬到了庶人,他的人生就此结束。

《菜根谭》中有一段话:“不要再恨小人了,小人有自己的敌人;休奉承君子,君子无私。”意思是,不要和反派树敌。凡是能被称为小人的人,性格上一定有缺陷。有时候他们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没有任何道德底线。一旦双方爆发冲突,就算赢了,也大多是杀敌1000元,损失800元,得不偿失。

魏延因为自大,得罪了反派杨仪而被杀,杨仪因为人品不佳被贬到庶人。看到他们的命运,我很同情他们。假设,如果魏延放下孤傲,杨毅变得宽容,努力,精诚合作,蜀国的北伐未必会失败。女士们先生们,你们怎么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6245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