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创业史》秦国东出为何攻打巴蜀而不是东出函谷关?

七国集团2022-09-24  31

《秦国创业史》秦国东出为何攻打巴蜀而不是东出函谷关?

在郭芹出东方之路的问题上,司马迁的始祖司马错与《史记》中的张仪有过一次奇妙的相遇。司马错以“王名在关东,王在巴蜀”的精彩分析,打动了秦惠文和天下第一喉舌张仪。为什么秦的名字在山东往东,却是巴蜀?归根结底,用来支持军队作战的“家”在巴蜀。巴蜀是个盛产粮食的好地方,可以为秦军的战争提供足够的粮食。

战国时期,铁农具刚刚应用于农业,诸侯国军队的实力往往受到农业生产力的限制。古罗马最强大的军队只有10万,战国时期是10万或者20万。归根结底,谁有足够的资源养活更多的人,谁就有一支庞大的军队。为了争夺霸权,战国七雄把如何发展农业作为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李悝最早的政治改革提到了“充分利用土壤之教”,意思是在这个地区种植的水稻比其他农产品有更好的收成,因此可以用来种植水稻而不是其他作物。为什么?因为战争的需要,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为战争提供保障。秦变法中的“农战之策”也是如此。种田是为了保障战争,打仗是为了争取更多的耕地来养活更大的军队,使军队能够长期作战。

秦惠文年间,虽然经过商鞅变法三十余年,秦军将士奋勇作战,但秦军的短板还是很突出,那就是不能长时间作战。无论是秦魏河西之战,还是秦与戚冠泽之战,还是公孙衍发起的五国与秦之战,在与山东强大的诸侯国的战斗中,都难以长时间招架诸侯国的军队。在外交上,张仪的尖嘴弥补了秦军不能久战的弱点,张仪用秦军的勇猛吓退了不少诸侯军队。

战争从来都是吞噬资源的“黑洞”。单靠司马错发展关中农业的长期战役,是很难维持下去的。在伐韩还是伐巴蜀的问题上,秦惠文王拒绝了张仪的建议,采纳了司马错伐巴蜀的建议。原因是他的“财力”不够厚,无法与六国长期作战。

后来秦惠文王命司马错、张仪去巴蜀,把巴蜀纳入秦国版图。至此,秦国开始治理巴蜀。到秦赵浩棋时,由于李冰父子在巴蜀修建都江堰,巴蜀水患得到彻底控制,巴蜀大地被誉为“无荒之地”、“天府之国”。那里丰富的粮食成为秦国长期战争的动力。

秦军为什么要东征巴蜀?可以说完全是出于对秦长远利益的考虑。首先,解决秦军的长期粮食问题,然后解决与山东诸侯国的长期战争问题。“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道,必察”。在那个漫长的时间里,战争的艺术是高超的。秦国、秦人和秦军细细品味那段历史,不禁惊叹先人治国的智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6216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