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是二战时期德国三大名将之一,但隆美尔的实际能力一直备受争议,因为他的战绩实在乏善可陈;对法国闪电战的成功没什么可说的。毕竟在曼施泰因策划的战略部署和闪电战战术、先进武器装备的打击下,法国毫无抵抗之力,基本参与其中的德军将领,或多或少都得到了不少战功。
隆美尔的第二个战绩,也是让他成为元帅并跻身前三的战绩,是北非之战;虽然欧美把北非战役描述得绘声绘色,但至少比苏德战争精彩得多;之所以如此吹捧,只是为了增强英国的存在感,因为吹捧隆美尔就是吹捧蒙哥马利;但其实蒙哥马利的实际能力,从蒙哥马利策划的“市场花园”就能看出来。
如果隆美尔不配成为三大名将之一,谁能取代他?这里有四个著名的名字。让我们看看他们是否合格。
第一名:莫德尔
莫德尔崛起相对较晚,几乎是在战争中后期,接替了失去的曼斯坦因,但他确实很有能力,他在德国最后时刻表现出的军事才能让盟军指挥官们惊叹不已。在东线与苏联的战斗中,他以防守能力著称,被誉为“防守大师”。他曾在“火星行动”中大败朱可夫,被阿道夫本人称为“东线救星”。
在西线与盟军作战时,他指挥并参与了阿登攻势中德军对美军的突袭,他的指挥和组织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这一突然袭击导致西线盟军战线崩溃。可惜因为没有成功,以失败告终。阿登战役后,莫德尔似乎预见到了德国的失败,因为不想当俘虏而自杀。
第二名:谢尔纳
谢尔纳并不知名,但他是山地战和陆战的高手,非常擅长打硬仗。在对波兰的闪电战中,波兰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和绝地反击。波兰的拼死反击确实差点击溃德军,但是被谢尔纳抵抗并发动了强有力的反击击溃了波兰军队,然后波兰军队就很难组织像样的反击了。后来在进攻巴尔干半岛的时候,谢尔纳也频频出现在各大战场上,屡屡冲锋陷阵。
后来在苏德战争期间,他在德军中以勇猛著称,经常被上级调到最困难、最薄弱的环节去担当重任。尤其是在防守第聂伯河的时候,他成功地以一个兵力牵制了几十万苏军。最终,由于弹药补给不足,谢尔纳不服从阿道夫的指示,带领部队突围撤离。
第三名:霍尔特
霍尔特是第3装甲集群的指挥官,但实际上他指挥装甲部队的能力并不亚于古德里安,甚至从战功上来说,他更胜一筹。苏德战争期间,他指挥下的装甲部队像一把尖刀,疯狂地在苏联境内横冲直撞,充分发挥了闪电战和装甲部队的优势;而且在明斯克战役后,他尖锐地评价了古德里安的行为:第2装甲集群未能完成封锁包围圈的任务。
苏德战争前期,古德里安指挥的第二装甲集群和霍尔特指挥的第三装甲集群被称为东线最著名的两支德军装甲部队。在后来的库尔斯克会战中,他指挥的第4装甲军作为曼施泰因元帅的南方集团军群主力参战,一度差点击溃苏军装甲部队;基辅战役失败后,他被解职。
第四名:克莱斯特
克莱斯特的优秀是毋庸置疑的。攻打波兰时,正是他带领装甲部队突破波兰防线,与北线古德里安开来的坦克军会师,取得胜利。后来在对法闪电战中,克莱斯特成为A集团军坦克集群司令,下辖2000坦克军的5个坦克师和一个步兵军的5个摩托化师,成为战役突击的主力。后来进攻巴尔干半岛时,克莱斯特领导的坦克第一集群也是主力。
苏德战争期间,克莱斯特率领的第一坦克集群比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和霍尔特的第三装甲集群活跃得多,战绩也更加辉煌。大多数战场上都可以看到他。在战争中期,他已经成为与曼斯坦因齐名的人物。当然,他被提升为元帅,但他也和曼斯坦因同时失去了权力。
其实说起来,上述四大名将中,克莱斯特是接替隆美尔的最佳人选,战绩辉煌,能力出众,与曼施泰因并称“双子星”;其次,莫德尔,莫德尔的能力是不能说的。虽然它的战绩很小,但是很辉煌。可惜升的有点太晚了,升的是代替曼施泰因(谢尔纳换下克莱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