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照片,一段历史。
今天,历史镜像博物馆继续向您展示老照片。
这是清末一个军官给一个老百姓剪辫子的场景。剪辫运动是清末全国范围内的一场群众性剪辫运动。
起源于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开始了新的改革。其中就有剪辫子运动。军政府贴出剪辫子的告示:“自武昌起义推翻清王朝,复兴汉室以来,我同胞皆剃胡须。”
当时南昌的七座城门,以及总督府衙门(市政府)、前府学堂、百花洲等十处地方。所有人都有“必须的编织场所”。任何来“文明”理发或剃头的人都是免费的。
那时候,辫子被视为身体的一部分。很多人从来没有剪过头发,辫子留了几十年。他们认为剪辫子会赢得灵魂。很多被剪了辫子的人甚至嚎啕大哭,无脸回家。有人哭着要求把辫子捡起来,说死后下葬的时候留着给棺材用,这样才能“完整”。
其实男人留长辫子不仅不卫生,而且不方便。重点是,当时中国的辫子被一些西方国家视为落后的标志,经常被用来取笑中国男人。
这是清朝满族女性的标志性服饰,她头上戴着一个旗头。老板,经典电视剧里我们看了很多,比如还珠格格之类的。
清代满族女性的发型经历了一个从两鬓、架子发型到筒子、大翅膀的转变过程。
清末,“旗头”又称“旗头板”、“大翅膀”,在满族妇女中流行。就是把头顶的发髻作为座位,旗头放在上面。也就是上图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平冠,里面用铁架支撑,外面用绿丝绒或绿缎制作,正面用各种首饰或花朵装饰,从中可以看到边上挂着流苏。
旗头是由“两头”发展而来,入关后开始流行,所以人们也称之为“大井洋”。
这是清末雷峰塔倒塌前的样子。因为白蛇传说,雷峰塔可以叫大家都知道了吧?
传说故事中用来镇压白蛇的雷峰塔,其实就在浙江杭州西湖区,在西湖景区南岸的山野里。
吴越王钱初于北宋太平二年、兴国二年,为供奉佛髻,制作舍利,祈求国泰民安,修建了雷峰塔。雷峰塔也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北宋宣和二年,雷峰塔毁于战火。
南宋第七年,雷峰塔重修,五层高。但到了明朝嘉靖年间,整个塔和木结构都被破坏了。清末战乱不断,国力衰弱,人们无暇顾及。雷峰塔年久失修,塔基被削弱。终于在1913年9月25日倒塌,原因是过度盗掘,塔址附近王庄打桩引起震动。
现在只能从老照片上看到雷峰塔倒塌前的样子。
后来,2002年,在原雷峰塔基础上改建的“新雷峰塔”正式对外开放,成为“西湖十景”之一,中国九大名塔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座彩色青铜塔。
这是一张经典的老照片。这是蒋介石在孔子祭祀仪式上与表演八舞的孩子们的合影。
为了消除日本殖民的影响和一些西方文化的冲击,随后台湾省开展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思想文化运动,目的是“复兴中华文化”。每年的11月12日是中华文化复兴节,也是孙中山的生日。
1967年7月,台湾省各界召开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促进委员会(后更名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暨全国文化协会)成立大会,选举蒋介石先生为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