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东吴的首都变迁史

三国时期,东吴的首都变迁史,第1张

三国时期,东吴首都变迁

孙坚时期,因为已经是黄巾之乱,孙坚到处打仗,可以说是没有固定的地方给他。但他把家人都留在了九江县寿春县,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不久,由于战功卓著,钟平四年(187年),孙坚被任命为长沙知府,因此他的统治地就到了长沙。

然后汉灵帝死了,董卓大乱,天下很多州县都跟董卓打仗。孙坚也参与其中。与袁术、孙坚联手,由袁术出战,初平元年(190),孙坚被表奏为破鲁将军,率豫州刺史,于是孙坚驻守鲁阳(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这时,周瑜劝孙策随母弟迁居蜀郡(今安徽庐江县),孙策带母前往蜀郡。

孙坚死后,孙策崛起。后来,袁术称帝。为了笼络孙策,建安二年(197)夏,朝廷封孙策为骑都尉,攻伏爵武成侯,兼任会稽宗主。于是,孙策开始以会稽县为中心向张之路扩张。会稽县,又名吴军,位于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市)。

几年后,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刺客杀害,病榻上孙策命孙权接替他的位置。孙权虚岁十九岁。被东汉朝廷拜为擒鲁将军,派驻吴郡为回鹘首领。惠济县(吴军)现已成为吴栋相对较强的行政站。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从吴军移民所迁至丹徒,称为首都(今江苏镇江)。之所以搬到丹徒,其实和今年三国历史上一场非常著名的战役有关,那就是赤壁之战。为了更好地在近距离指挥赤壁之战,孙权开始将他的研究所搬到长江上游。

建安十六年(211年),就在去年,周瑜病逝。211年,刘备接受刘璋的邀请,前往益州。周瑜的主意是取道益州向西。现在看到益州被刘备抢了,孙权开始琢磨荆州的版图。所以这一年,孙权听从张红的建议,迁到秣陵(今江苏南京)。

建安十七年(212年),孙权开始在秣陵修建。建石头城,改名秣陵建业(今江苏南京)。作为建业吴栋的所在地,它已经使用了十多年。当然,孙权攻打关羽,得到荆州版图后,把自己的地盘迁到了荆州武昌(今武汉市武昌区)。他在武昌一方面是为了抵御蜀汉可能的进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在此训练水军,抵御曹魏的进攻。

黄武七年(229)五月二十三日,旭日东升也在武昌。并正式建都武昌。

当然,随着三国局势的稳定,特别是孙崛起后,与蜀国再次血盟,两国平分天下,蜀国的进攻压力减轻了。孙权开始把进攻方向移到吴东北的合肥和浙北。所以他又搬到了首都。

最后,建业作为吴栋的首都一直被使用到吴栋的末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6057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