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民国测绘事业的梅州人

领导民国测绘事业的梅州人,第1张

领导民国测绘事业的梅州

民国时期领导测绘的梅州人

摘要: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西汉古地图开始,测绘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测绘都在治国理政、行政管理、军事活动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清末洋务运动的兴起,现代测绘技术开始在中国推广应用。1904年,清政府在北京成立陆军测绘学校,两年后,两广也成立了测绘学校。辛亥革命后,广东陆军测绘局成立,测绘学校更名为广东陆军测量学校。民国时期,广东测绘成就显著。当时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省份之一,广东测量学校培养的期数和人数均为全国之最,与中央测量学校相差无几。这些测绘专业人员在当时以及后来的抗日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翻阅广东省志和广东测绘史料发现,广东测绘人物中,客家人占了很大比重。民国广东军(地)勘局12位领导中,梅州人占了7位。测绘是一个极其辛苦的行业,从事这个行业需要毅力和高度的奉献精神。在艰苦的山地生活中,客家人也磨练出了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引领广东乃至全国测绘事业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梅州先民,就体现了这样一种客家文化特质。

1“中国军事测量之父”黄木松

黄木松(1882-1937),眉县松源宝坑村人。

清末,北京军事训练所组织考核了各省推荐并出钱留学的人员,派他们去日本学习测绘。

1904年,毕业于广东武备学堂的黄木松被推荐去日本先学测绘,后攻军事。回国后于1913年在北京任总参谋部六局局长(即陆军测量总局)。之后主持国家测绘工作18年,被誉为“中国军事测量之父”。在任期间,先后发布了“1:10000和1:50000地形图图式”。

1915年,六局改为五局,仍任局长。同年,制定了各种计量法规;颁布了20万幅民国地图编制规则和5万幅地形图10年快速测绘计划。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总参谋部土地测量总局,何任中将。制定大地测量计划,拟定大地测量方法;确定采用兰伯特投影和“全国土地调查十年计划”,并在中央调查学校复课前,在土地调查总局附设航测研究班。

1932年,他被提升为总部第二参谋长(即副总参谋长)...1936年7月调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在他的主持下,省土地管理局于10月成立。从局长以下的出访局成员多为测绘专业毕业生,被称为第二测绘局。

为了广东测绘事业的发展,他多次向南京总参谋部建议,并被批准在广州成立土地测量总局第三摄影测量队,进行“两用图”的航测。

广东省测绘局首任局长罗依群

罗依群(1889-1967),兴宁龙田汤元村人。

1906年考入两广陆军测绘学校第一期,期间入团进行反清活动。1912年,广东陆军测绘局成立,并被任命为广东陆军测量学校首任团长兼校长。后历任大本营军需局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朝美陆军司令、国民党中央委员等职。解放后,任广东省参事室主任,全国政协委员。

罗依群为广东测绘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1922年,罗依群被孙中山任命为广东宪兵司令。2006年6月,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罗依群登上永丰舰护卫孙中山,舰尾备有广州军事地图。当时罗惠群被任命为粤军测量总监,罗依群上书取得广州一等细节五万、一万,应用回船上。

罗惠群,上校,广东省土地测量局局长

罗惠群(1890-1930),兴宁新北镇贾庄村人。罗兰的弟弟石与罗逸群一起入团,进行反清活动。

第一期两广测绘学校,毕业后任广东土地测量局局长,1920年11月至1923年2月任上校局长。曾任潮美提价局办公厅主任,即禁烟总局。

广东陆军勘测学校督学彭道宗

彭道宗(1882-1915),即彭展若,出生于兴宁市宁新街文星村。

1906年考入两广测绘学堂第一期。求学期间,与罗依群、赖少碧等一起入团。毕业后担任广东陆军测量学校督学。

1913年,孙中山领导了第二次革命。彭道宗和陈被派往广西劝说龙继光反对元朝。一起被龙继光杀死在梧州百花井。

罗依群手书自传,回忆在两广测绘学校的往事。

黄上校广东省陆军测量局局长

黄(1888-1947),原名,大埔县镇村人。

广东陆军勘测学校第二期毕业,1909年入团。

1912年任广东巡抚署军分区队长军事调查员、军勘局队长巡视员。1916年任国民自卫军第一师少校测量队长,闽粤军第二支队少校副官。

1923年任广东陆军测量局上校局长、广东测量学校校长。1926年7月,任黄埔军校少将主任。

1930年10月任军政部军需部工程处长,陆海军总司令部经理处长[/K0/]。1934年8月任军委少将南昌行营领导,第七师代主任兼总会计师。

1942年2月起任内政部禁烟委员会常委、副主任,军委成都分局禁烟监察室中将主任。1947年1月1日病逝于南京。

周启伟、少将任军区司令部委员、广东省土地调查局长

周其标(1885-1979),男,字秀君,梅县鹤溪角坑村人。

1911年毕业于广东陆军勘测学校第三届正三角班,留校任助教,成绩优异。

1913年,他被任命为测量学校的督学。1915年考入北京中央测量学校先进部(研究班)第一三角部。

1921年广东陆军测量局恢复工作后,任三角课程中校负责人兼测量学校指导员。1925年参与起草《广东省五万地图十年速测计划》。1927年调任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部办公室第六科科长,主管测绘工作。

1931年5月,广州反对蒋介石另立政府,派周其玮为广东土地测量局长。此时政局稳定,连任局长五年,逐年完成“广东省十年调查计划”任务。1936年7月,广东调往南京,周离职。不久,他担任了土地调查总局的技术主任,后来又担任了少将的总务主任和技术办公室主任。

1944年,土地测量总局改为军令部第四司。他曾担任少将测量局副局长,并于1946年退休到广东。广州解放后,任省参事室参事。反革命运动期间,他被送回眉县老家。

他于1979年被平反,不久后去世。在制定和领导实施“广东省五万幅地图十年快速测绘计划”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7吴宗民,上校广东陆军测量局局长

吴宗民(1895-1956),又名吴,兴宁镇上井村人。

1912年毕业于广东陆军测量学校第四正规地形班,1923年9月至1926年5月任广东陆军测量局局长。

第八土地测量总局的上校是叶。

叶(1890-1941),原名,眉县人。

1912年以第一名荣誉毕业于广东陆军测量学校第四正规地形班,1914年任该校助教。1915年考入中央测量学校第一届高级地形班,1918年以第一名荣誉毕业。后来,他在韶关吴江会馆、广东勘测学校、中央军政学校潮州分校等处任教员。1929年后,在总参谋部土地测量总局航测研究室任上校教务长、上校技术主管等职。

罗兆宗、广东陆军测量局少将

罗兆宗,兴宁龙田汤元村人,1914年毕业于广东陆军测量学校第六正三角班,1936年8月至1945年12月任广东陆军测量局少将局长。

黄思季、中将土地调查总局

黄思季(1890-1956),字淑叶,梅江区石霞恩源人。

毕业于广东陆军勘测学校第六地形班。1925年起,在黄埔军校第一至第四地形段任少校教官、中校科长、总教官。1930年任南京中央军事学院教官、广东绥靖公署调查科长、广东陆军调查学校教育主任。1934年,他担任广东陆军调查学校少将副校长。1935年任广东测量局局长。1936年任总参谋部土地测量总局中将,领导国家测绘事业八年。1946年,他担任陆军总司令部的中将测量主管。1948年,他辞职定居美国。

民国广东土地测量局官榜,摘自广东测绘史料。

11顾震金、少将兼中央调查学校教育主任

金真(1910-1986),五华县人。

1930年毕业于广东陆军测量学校第11届正规地形班,被派往土地测量总局航测研究班和柏林大学深造。历任广东测量学校教导员、土地测量总局航测司上校科长、中央测量学校航测总教导员、国防部测量局技术室少将主任等职。

1948年任中央测量学校少将教育主任。全国解放后,任珠江水利工程总局测绘科科长、水利部试验司测量总队队长。他是我国第一代优秀的航空空摄影测量工作者,多次参与国家测绘工作的规划。

12陆图国家测绘局副局长

陆土(1912-1977),原名陈,蕉岭县人。

出生于印度尼西亚,1931年回国,就读于梅县东山中学。1934年考入广东土管人员训练班第二测量班。

1938年被叶剑英介绍到抗日军政大学。后历任抗日军政大学地形教员、第115师司令部作战参谋、山东军区测绘参谋、第98散叶师参谋长等职。1952年任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副局长。1955年,他被授予上校军衔。1956年调任国家测绘总局副局长。吕途为国家测绘局的建立和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937年3月,《调查公报》刊登了广东测量局新老局长周其玮、罗兆宗移交总参谋部的公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6041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