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4次准备迁都,陕西省会西安市,为何成了唯一的首选?

大众r362022-09-24  26

国家4次准备迁都,陕西省会西安市,为何成了唯一的首选?

在上一篇文章中,作者和你谈了一系列关于Xi安的故事,比如它的历史,人口,经济发展等等。今天,我们来谈谈明清两代准备四次迁都Xi安的故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明清两代曾四次计划迁都Xi,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那么,Xi安为什么会成为迁都的首选?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首先,让我们谈谈Xi安的地形结构。Xi安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幅员辽阔,粮食产量高。在古代农耕文明的背景下,耕地意味着更多的人口和粮食产量。即使在当代社会,河南、山东、黑龙江等省仍是中国产粮大省。关中平原周边地形非常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历来是易守难攻的标准之地。

汉沽、小关、大三、武关、潼关、金锁等险关扼守着这一带的通路,地势险要。战国时代,秦控制关中平原后。东方六国要想进攻秦国,只能从东方进攻函谷关。根本没有别的办法。在历代王朝中,我对控制关中地区的政权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背,可以依靠有利的地形,拱卫关中。成,可以媲美中原,与其他政权争夺天下。

比如北周和唐朝的统一过程,基本就是这条路线。从汉朝到宋朝,有13个政权都在Xi安。因为,Xi也被称为十三朝古都。唐后期,关中平原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在宋朝建立后,开封是首都,但Xi安不在考虑之列。

总的来说,有三个原因。随着气候和地形结构的变化,关中平原粮食产量大幅减少,养活不了北京周边一百多万非劳动人口。第二,关中地区可以依靠大运河从江南等地运粮。但自晚唐以来,大运河的航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开封向西的航道难以通行。再次,安史之乱以来,长期的战乱对关中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唐朝末年,长安城经历了“内仓烧成锦绣灰烬,天街践踏尽公职人员尸骨”的悲惨局面。鉴于种种因素,宋朝建立后,定都开封。公元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后,鉴于前一个庞大的王朝空。元朝需要同时兼顾中原、蒙古草原、东北各地。经过种种考虑,元朝决定定都元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通过大规模北伐,将元朝势力赶回北方草原。元朝不甘心失败,控制了北方大片草原,继续与明朝长期对峙,被称为北元政权。起初,明朝把南京作为首都。然而,朱元璋对南京并不满意。因为南京太偏南,不利于明朝对华北和西北的管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战报传到南京时,前方的形势一定已经发生了变化。

综合考虑后,朱元璋计划迁都。但是,朱元璋没有想过迁都哪里。朱元璋统治中后期,专门派太子朱标到太原、开封、洛阳、Xi安等地考察哪个城市适合迁都。经过一年多的考察,朱彪认为Xi安在各方面都是最合适的。不得不说,对于燕王朱彪,朱元璋是非常疼爱的。结合朱标的建议,明代Xi安城开始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Xi安的许多古建筑都是在这个阶段建造的,如Xi安的钟楼。392年,太子朱标早逝,对朱元璋打击很大。悲痛之下,朱元璋册封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帝的孙子,并计划将来接班。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没有精力考虑迁都了。面对宫廷中傲慢的士兵和英雄,朱元璋忙于为他的孙子朱允炆铲除一切威胁。398年,朱元璋去世,年轻的朱允炆继位。

402年,燕王朱迪入侵南京,成为永乐皇帝。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朱迪选择迁都北平,并改名为北京。至于当初迁都Xi安的计划,根本不在朱迪的考虑之内。所以明朝名义上有两个都城,出现了直隶南北十三省的划分结构。

17世纪中期,清朝逐渐消灭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和南明势力,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清朝的首都北京和盛京的首都沈阳仍然是两个首都的格局。根据清朝的地形来看,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都很完美。“地势显得宽厚,关塞而又稳当,一向据中原的奕劻,也没有比燕国更好的了。蓟原左依大海,右依太行,内依中原,外依朔漠,为世界之城”。

然而到了清末,朝廷开始面临千年未有的变局。传统的陆地威胁不复存在,西方列强依靠他们的船和枪打开了清朝的大门。清朝一次次战败,不得不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大片土地。西方列强从海洋而来,直接进攻清朝的天津等地。在海防薄弱的情况下,清朝不得不被动挨打。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逼近首都。形势危急,清朝咸丰帝带着后妃和官员逃到承德避暑山庄。承德各种条件都很有限,不适合长期居住。有官员建议:“陕西一省,有十二大关隘。据知,这里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地区,物产丰富。民风淳朴,繁华一时,又有战略建,愿冒昧驾西。”面对官员们的建议,咸丰帝感动了。

后来咸丰帝说:“以后还是可以沿路走,从山西太原、平阳等地到潼关。”然而仅仅几个月后,咸丰帝英年早逝,年仅6岁的同治皇帝继位。因为皇帝年轻,慈安皇后和慈禧太后开始垂帘听政。同时,清朝与英法签订各种条约后,英法联军退出。在这种情况下,清朝根本不需要迁都Xi安,而是选择回京。

1894年,日本发动了反清的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和清朝陆军均被打败。当时主战派认为有必要迁都Xi安,与日长期作战,为后期抵抗颇有来路。和平派认为应该割让土地,迅速结束战争。年轻的光绪皇帝倾向于成为一名战士,并打算将他的首都迁至Xi安。但光绪皇帝没有实权,和平派占了上风,迁都Xi安的计划再次无效。1895年清朝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1900年,庚子战争爆发,八国联军占领首都。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等人从陕西进入陕西,最后到达xi安。由于首都的陷落,迁都Xi安的计划再次出现。但随着《辛丑条约》的签订,西方列强开始撤军,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等人陆续回京。因此,在明清时期,国家计划四次迁都Xi。由于种种原因,迁都计划没有成功。

关于中国的区域分工调整,有很多故事。以后的文章,作者会慢慢和你聊。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602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