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甘肃,人们总有想象空间。对于某些人来说,它意味着全国闻名的西北美食,横跨全国3000多英里。在其他人的心目中,它意味着祁连的飘雪,意味着大漠中孤独的烟随茫茫黄沙滚滚,意味着走遍天下的古城。
甘肃省的城市,无论大小,一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比如平凉、白银、天水、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玉门……即使没去过,人们也总是通过写诗、写史书、甚至写民谣来熟悉这些名字。
甘肃省地图,图片来自互联网
这些城市是什么时候得名的?为什么这些地名听起来总是很有诗意,有一种古朴苍凉的感觉?
楚凯河西
甘肃,位于中国西北边陲,东西横贯河西走廊。先秦时期中国分为九州,甘肃为永州之地。然而,直到秦汉时期,甘肃才真正与中原王朝建立起密切的关系。正是在这段时间,甘肃的大部分城市都有了自己最初的名字。
这里最早命名的城市是榆中县。战国时期,中国北方有两个榆中,东边的榆中在今天内蒙古呼和浩特和包头之间。据史书记载,胡夫国王赵武灵骑马打猎。二十年后,俘获孙中山,攻城掠地向西,就是榆中。西部的榆中,就是现在的甘肃省榆中县。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4年),大将军蒙恬驱匈奴西进,攻取榆中至黄河一带,沿河筑城,为榆中(“西北斥匈奴,自榆中至河东,属阴山,以为三十四郡(一为四十四郡),城河被封”)。
然而秦朝灭亡后,榆中又被匈奴部落攻占。直到近80年后,情况才有所好转。这个故事,还要从年轻的“战神”霍去病说起。西汉元寿二年(前121年)春天,刚满19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骑将军。年春夏,霍去病两次率兵进攻河西地区的匈奴邪王和休土王部。当时匈奴已经吞下了之前龙城之战和漠南之战的败仗。
电视剧《霍去病》《霍去病》剧照
春季攻势,霍去病率领一万骠骑兵出陇西,征战河西五国,与可汗之子作战。越过阎志山后,我们在六天内行进了一千多英里。连续横扫五个匈奴部落,斩杀匈奴的哲兰王和路虎王,歼灭匈奴军队近万人。惊慌失措的匈奴休屠王和匈奴邪王率领残部逃跑,霍去病追击到河西走廊西端附近的敦煌才退兵。
夏季攻势,霍去病、公孙敖、李广、张谦率领数万骑兵分三路行军。公孙敖迷路迟到,李广、张骞惨败,霍去病没有放缓攻势,而是果断决定单枪匹马深入。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他对王和休土王发动了突然袭击,杀死了3万多人。俘虏了五个国王、五个皇后、单于阏氏、五十九个王子、六十三个郭襄、将军、管家和一个都尉,极大地打击了匈奴的实力。此后,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西域之路奠定了基础。匈奴为此哀叹:“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甜;我失去了我的山,这使我的已婚妻子无色。”(《史记·骠骑将军魏列传》)
两年后,汉武帝开国元四年(前119年),命令卫青和霍去病分别从定襄和戴军派出五万骑兵部队,深入漠北,搜寻匈奴主力。在这场历史上被称为漠北之战的战役中,霍去病率军北上两千多里,渡后山,渡河,与匈奴在左交战,歼灭敌军七万,活捉匈奴屯头王、等三人,大将、当湖、等八十三人, 并追击他们至胥山(今蒙古肯特山)兵逼至汉海(贝加尔湖)(《骠骑将军魏传》):(骠骑将军霍去病)转左将军,夺旗鼓,久留侯。 三人即屯头王、汉王龚禄,八十三将军郭襄、当湖、一都尉,封狼于胥山,禅定于古言,登上茫茫大海。)。
李光、卫青、霍去病远征匈奴示意图
随着与匈奴的接连征战,“匈奴虽远,大漠无王庭”。汉武帝先后设张掖、武威、酒泉、敦煌四郡,镇守河西走廊。四个县的名字也颇有讲究:
武威:意思是展示达汗吴均的武艺和军事力量。
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如酒”而得名。
敦煌:“敦”是“大”的意思,“黄”是“繁华”的意思,是宏伟壮丽的意思。它因西部大开发而得名。
张野:意思是“的胳膊掖进西域”,也就是张的胳膊掰开匈奴的胳肢窝。
从此,河西走廊与中原王朝的命运交织在一起。
梁勇智地
诗歌中说到边塞,“凉州”这个名字是绕不过去的。唐代诗人王之涣曾写过凉州词:
黄河越来越远,因为它在黄河中间流动,玉门关坐落在一座孤独的山上。
何必用杨柳的悲歌来抱怨春天的耽搁,老玉门关,一个春风不是吹的啊!
凉州词是唐代流行的曲名。许多达官贵人、学者和诗人都为它写过歌词。除了王志焕的作品,还有王翰、孟浩然、张继、陆游等人的作品。
凉州在成为武威一个普通郡名之前,曾经是一个包括整个河西之地的大行政区。梁武帝元丰五年(前106年),为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地区,史称“十三刺史”,首都附近的七郡除外。十三个刺史部中有十一个采用了尚书龚宇和周立芝芳的古州名(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凉州、益州、幽州、并州),但将凉州改为益州,永州改为凉州。凉州,相当于今天的甘肃,因“地处西部,常凉常凉”而得名。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被誉为“连接辽阔地域,控制五郡咽喉之线”。
十三张秘书处地图,图片来自互联网。
凉州与凉州大约同时命名,当时有很多地方。
天水郡的称谓始于汉武帝3年(前114年)。据说在3000多年前,天水地区就有密集的毗连房屋。秦末汉初,长期的战乱和干旱导致人民生活悲惨。一天晚上,突然狂风怒吼,雷电交加,金光闪耀,地面现出红光。突然,大地连续摇晃,在隆隆的巨响中裂开了一条大裂缝。只见天上的河水倾泻而下,涌入大裂缝,形成了一个名为“天水湖”的湖泊。人们说这个湖与天河相连,也叫“天水井”。后来这个传说被汉武帝听到,就把这里新建立的郡命名为天水郡。不过,这只是传说,没有证据可考。
此外还有玉门(古代玉门关所在地),因玉运而得名。瓜州,因其甜美的果实而得名(《汉书·地理志》):杜林认为古代瓜州是美丽的瓜类诞生之地。),等等。,也是在这个时期得名的。
玉门关遗址
自汉代以来,包括河西地区在内的凉州先后建立了梁倩、侯亮、南梁、北梁、大良等政权。然而在这期间,这里的地名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一批新的地名也逐渐出现。
前秦建元十二年(公元376年),前秦皇帝苻坚以长安门户高平(今平凉)为大后方,倾尽全力。他声称天玺“是诸侯,而我不纯”,派13万大军攻打梁倩。到达河西,赤岸(临夏黄河旁)一战消灭梁军三万八千余人,八月,敌军到达都城古藏(今甘肃武威),张天喜被迫投降,至此牺牲。以平凉之名建郡,意为“平定凉国”,平凉之名载入史册。
平凉市
魏三年(554年)西废帝,凉州改为甘州(今甘州区属张掖市管辖),张掖县属,作为县管理。赣州之名,因这里山脚下有泉水。因甘泉而得名,故称甘州。这里的“甘”字,也是后来甘肃省地名中“甘”字的来源。
张掖市甘州区
再说兰州,隋文帝开皇三年(583),设兰州总政府。这也是兰州得名的开始,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在此之前,兰州一直被称为金城。因靠近皋兰山而改名,故简称兰州。原本是匈奴语的“皋兰”一词,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有人认为“皋兰”是“祁连”,在匈奴语中是“天堂”的意思。有些人认为它的意思是“河”。
甘肃“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酒泉镇改为苏州。此后,肃州的建制一直断断续续,直到2002年才最终决定撤市设区,成为肃州区,隶属酒泉市。
灵台县名由拓跋扈确定,以周文王为伐密国,建灵台之名。它被放置在隋朝元年(605)。陇南大地还有几个县区,都有古为今用的意思。北庆时有梧州(今武都区)、温州(今文县)、康州(今成县、康县)、砀州(今宕昌县)、凤州光华县(今辉县)、两当县及秦都督道县(今西和县、北礼县)。如今,陇南市下辖八县一区(武都区、康县、文县、成县、辉县、两当县、西和县、礼县、宕昌县)。合在一起就是“文武双全,礼义惠昌,兼容并蓄”。是以古圣先贤之名,也是对民俗和物产有所期待。虽然没有刻意命名,但长久以来形成的巧合,无疑成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殷切愿望。
陇南行政区地图
“甘肃”流传下来
赣州和苏州得名于隋朝。两州合称甘肃,北宋时。当时党项人建立西夏,以凉州为辅郡,即首都。由于河西地区是西夏重要的粮食和畜牧业生产区,西夏人非常重视这里的防御,于是在甘州(今张掖)设立了“甘肃军分区”。但是,当时的军分区只是一种军事制度,类似于今天的军区,而不是政治制度。
直到1273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设立甘肃道总管理处;181年,“中国甘肃等地”正式成立,简称甘肃省。就这样,“甘肃省”诞生了。
元代甘肃地图
到了宋元时期,甘肃省大部分地方的地名已经固定。但是,之后还是出现了一些新的地名。
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宋军攻克西夏旧址,宗申在此建立西城,意为“定居西方”。但宋朝最终止步于河西走廊,并没有向西开疆拓土。后于晋皇通三年(1143年)设定西郡。
“庆阳”得名于宋代。宋太祖剑龙元年,设立庆州团练,干德初升为庆州。在英宗统治时期,欢庆路被改变了。它是以何欢州和庆州的首字命名的。郑和七年(1117年),在青州设立“青阳军”。“庆阳”这个名字只出现在历史的编年史中,沿用至今。
此时命名的城市中,不得不提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的嘉峪关,以及以此命名的嘉峪关市。嘉峪关建于明朝洪武年间(1372年),是明朝长城最西端的门户。它位于嘉峪关市以西5公里的嘉峪关山最狭窄的山口。城两边的城墙穿过大漠戈壁,它与北面的黑山长城相连。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为危险的地形,宏伟的建筑,甚至是关键。嘉峪关因嘉峪关山而得名,嘉峪关城因关明而得名。
嘉峪关
另外,甘肃很多地名取自意大利,意为景泰县,风景繁华,百姓平安,民乐县,人民安居乐业,永昌县,永定县,和政县,靖远县,安溪县,民风淳朴。
一千个想法。
以前有一句关于甘肃地名的趣话——两千年前穿越的甘肃人,大概到现在也不会迷路。虽然甘肃省的名称有所变化,直到北宋时期才首次确认为“甘肃”,但大部分县市的名称基本上完整地保存至今。
不仅名称没有太大变化,就连疆域的面貌也因为河西走廊独特的地理格局而保持了原貌。
历代以来,人们都赋予了这片土地以国泰民安的大国梦想。这样的梦想,伴随着一贯的命名标准,伴随着漫长的丝绸之路,从秦汉盛世一路走到现在。并将继续走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