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读|李鲁泉与高密早期的卫生事业

雄黄粉2022-09-24  33

鉴读|李鲁泉与高密早期的卫生事业

据高密市人民医院编年史第一条记载:“1946年3月,高密县民主政府县长朱凯然,中共高密县委委员、宣传部长李震,倡议建立高密人民自己的医院,定名为高密县姬敏医院。4月,医院在南王竹村开业。李禄权和张分别担任院长和副院长。衣荣斋是负责党的工作的军官,另外还有四个医务人员。”非常时期,中共高密县委机关和人员非常精简,医疗卫生服务与医政一体。李禄权也是高密县第一任卫生局长。

民政局退休干部王祯祥是任城河社区梁家屯村人。他对挖掘和整理家乡人的事迹有发自内心的热情。前不久,我和王祯祥一起看望了他的老乡、革命先辈李禄权之子、83岁的原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李丹曦。

鹿泉,原名李维员,字鹿泉。

(图片来自高密市人民医院)

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

鹿泉李(原名鹿泉)1907年9月生,高密县南乡九区梁家屯(现高密市密水街道汝城河社区梁家屯)人。他父亲的三个兄弟没有分开,住在一起。他的叔公只生了两个女儿,他的二叔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李伟成名叫朱婷,次子李维清名叫景清),其中他的大表哥李(又名李娥)收养(生)了他的叔公为儿子。第三位父亲李瑞琳有一个儿子李禄权和两个女儿。大姑父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干农活,二姑父只知道干农活,管不了家事。在这个大家庭中,实际的一家之主是李禄权的亲生父亲李瑞琳。

鹿泉的李表哥

(原名李伟成·朱婷,又名李娥)

当时李家在高米南乡比较富裕,有六七十亩地(老亩),还有一个油坊。这个家庭不仅雇用长期工人,而且根据季节需要雇用短期工人。因为家里有钱,家里还自己办学,请私塾先生教孩子读书。陆权很小的时候,就跟随他的堂兄弟李和李接受私塾教育。陆权和他的堂弟李从小聪明好学,从小受到父亲的培养。我的表哥李,从小就是个纨绔。他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一辈子。

很快,私塾被改成了新学校,接触到了很多新思想,新文化。1925年,李和李禄权从胶州中学毕业,参加中专考试,同时考入杭州医学院。为了供他们两个上学,他的父亲李瑞琳把马背上的谷物卖到市场去换钱,然后把钱送到学校,直到他们毕业。两兄弟从杭州医学院毕业后,在父母的支持下,在诸城开办了一家私立医院(永安医院)。

他们上私塾,接受的是传统的国学启蒙教育。儒家文化的血缘、修身、忠孝仁义滋润了他们幼小的心灵。他们从小就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教育。进入新式学堂后,尤其是进入中学后,接触到许多进步思想,并带领学生剪辫子、砸偶像。尤其是毕业后,他们在几年的从医生涯中,目睹了军阀混战、民生凋敝的场景,也受到了恶霸、地痞的骚扰和压迫。

保安七大队医疗培训班第一批学员李成为第十批学员的负责人。

李和李禄权两兄弟来到诸城,在亲戚的帮助下开办了永安医院。李全一边行医,一边协助堂弟李打理医院事务。医院在诸城租了张家临街的房子。李的外科和李禄权的内科,兄弟和伙伴们管理得很好。当时,李、李禄权及其子女、李志美、李志芳居住在诸城。“七七事变”后不久,山东等地迅速沦陷。到1938年初,日本鬼子已经占领了高密一带。许多官绅土匪恶霸打着抗日的旗号,拉起官阶,向人民敲诈勒索,给当地鸡犬不宁,民生不保。永安医院无法在诸城继续经营,搬到了交县一个叫西门-刘的表哥家,继续行医赚取生活费。

1938年春,时任山东省第七保安大队二团副团长的山东省政府主席的老同学李鹏久找到李,请他到第七保安大队当军医。8月,在交县西南乡朱陈沟村,保安七大队医学培训班开班,李任负责人。参加这个培训班的第一批学员大多是李和李禄权的亲戚。除了李禄权,李禄权在易家村的叔叔表哥易荣斋,曹家屯的妹夫蒋培英、李克高、李,本村的同宗人,高迷南乡的有志青年也纷纷前来投靠。这个培训班的本质是一个军事组织。除了学习医学知识,更多的是军训。在当时众多分散的地方武装中具有较高的军事素质和威望。

这时,驻守高密南乡的第一保安大队大队长王普仁也来联系李配合抗战,说只要李爬起来打电话,二、三大队就响应加入。受到启发,李想,如果把第一、第二、第三保安大队各编成一个营,把医疗训练班编成一个特务连,就可以组成一个团。李的想法得到了保安第七旅旅长蒋立川的同意,并被授予保安第七旅第十团的番号。在任命负责人时,三个保安大队的队长提出,他们只相信李。如果任命别人做负责人,他们就不干了。于是,李在三个保安队长的扶持下,成为新成立的七个保安大队的大队长。

李策划了十团起义,李禄权在家人的掩护下设立了一个秘密联络点。

1939年4月,日寇对沿海地区(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的行政区划)进行了大扫荡,活跃在该地区东南部的保安第七旅四处奔走。李的十团三个旅也被打散,只撤了秘密连,但仍以十团名义回到高密梁家屯邻村曹家屯村。这期间,李派人回到原来驻扎的交县朱陈沟,寻找十团散兵和侵华日军扫荡后留下的物资装备,并与共军对接。不久,中共胶县工委吸收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第十团成立了党小组。李禄权也在不久后被吸收进党组织。

此时李的警卫团,第七旅第十团,实际上只有一个特务连。被日本侵略者扫荡打散后,重新集结的人数只有一百人。另外,三个治安大队此时驻扎在老家梁家屯村,对10团严密监视,虎视眈眈,很难做到。他们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周围有真正亲戚的几个村子,所以最终选择了蒋家屯村李禄权岳父的院子驻扎。

在中共山东支部第一区党委第五委员会和中共胶县工委的领导下,保安十团起义进入实质性阶段。作为李的堂弟,卢泉成为其中的重要成员,并且是李与共产党和八路军的秘密联系人。为了避人耳目,和上级的联系经常换地方。蒋家屯李禄权的岳父家,曹家屯的姐夫蒋佩英家,李禄权自己的院子房子,都是秘密联络点。为了保密,他们还专门安排了一个“聋哑人”(这个“聋哑人”是上级组织在李家安排的秘密联络员)到李禄权家当“长工”。除了他的两个哥哥,他不会在外人面前说话,而这个“聋哑人”只要有上级的人,秘密会议,重要活动,就会在外面看门。

这时,支援李担任团长的第三保安大队大队长孙明斋投敌,紧盯李。起义后,在接受聚北八路军整编前,1939年8月15日夜,专门安排了一个大酒局迷惑孙明斋,让他以为他们安心过节,也安心起义。这个酒局是在蒋家屯李禄权岳父家的院子里开的。饭后,李率部夜间起义,队伍在夜色掩护下悄悄离开姜家屯,冲破敌人的监视和追击,直奔高密南部的太罗村和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支队驻地接受改编。改编的部队番号是八路军焦高第三旅(接受改编时只发了一百多条八路军臂章,没穿八路军制服)。

起义前,李召集起义队伍中的亲信成立了一个小分队,专门负责抢救。这个小分队的主要成员有堂弟李禄权、李禄权的叔叔堂弟易荣斋、李禄权的妹夫姜培英等骨干成员。李还特意给他们每个人换了一把好枪,并配备了机枪。这个小分队由表哥李禄权负责。

李全家族为十团起义做出了重要贡献。当时,梁家屯李家的实际户主是李禄权的父亲李瑞琳,李禄权的岳父和妹夫蒋培英一家是高迷南乡有名的富裕家庭。李率领的第十团特务连从沟撤到高密后,包括吃住在内的大部分给养都由这三个连提供,可以说是有钱给钱,有粮给粮。李率八路军胶高第三旅转战多地,最后到达鲁东南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莒北桑园。到达后,交高第三旅和地委警卫第二旅改编为地委特务营,李任营长,正式编入八路军序列,走上革命道路。

与李的生死分工

驻高密第三保安大队大队长孙明斋得知李投靠八路军后,立即带人到梁家屯村要财物。士兵们用刺刀捅来捅去,李的第二任妻子刘爱玲躲在天花板上躲避突袭。然而,李禄权的父亲李瑞琳被投入高密监狱,遭到殴打和酷刑。保安虽然是日伪组织,不敢明目张胆杀人,却借此机会支付了巨额赎金。李氏家族四处借钱,变卖家中的粮食,凑足了赎回的钱。

病重的又给李和李禄权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李指示要与八路军一起努力工作,并说他家有伟大的事业。他们三个哥哥年纪大了,你两个弟弟在外面,留在家里的人管不了家务,透露出调李禄权回家的意思。

不像他的堂兄那样足智多谋,果断果断,李禄权心地善良,待人友好。看到他的家庭情况,父亲的身体状况,还有这样的愿望,他动了回家的心思。李有心让他留在军中,但他家老老少少,一大家子经常被汉奸地痞欺负。尤其是前妻死后留下一双儿女,第二任妻子刘爱玲比自己小16岁,很难支撑这个家。结婚两个月,我离开她去参军抗日,家里真的需要一个能养家糊口的人。

兄弟俩分手的时候,你跟我说,我跟你说要互相照顾。李最担心的是他与前妻和妻子刘爱玲所生的两个孩子,他们在结婚两个月后就离开了。他握着李禄权的手说:“兄弟,你也看到了,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把头钉在裤腰带上过日子。你嫂子不在了,刘爱玲还小,你得帮忙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

陆权流着泪说:“兄弟,我们是兄弟。一切都是你我之间的事。你的孩子是我的孩子。我会好好照顾李健和智美,把他们培养成人!你回家,我保证让你满意!”

李之女李芝梅

(图片来自美国洛杉机李健撰写的《栽培与保健》)

左图为李之子,右图为与父亲李生前唯一的合影。(图片来自美国洛杉机李健撰写的《栽培与保健》)

谁知道这个区别?在鲁东南抗日根据地莒北桑园接受八路军整编后,表哥李先后担任滨海军区卫生厅厅长、东北先遣纵队第一师卫生部长、东北军区总卫生部医政处处长、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沈阳卫生局局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辽宁分院院长,辽宁省卫生厅副厅长,辽宁中医学院院长。 直到1995年去世,他都没有回过老家,也没有回过梁家屯。

1949年,李与在辽宁沈阳结婚并再婚。前妻留下的两个孩子,由婚后不到两个月就离开的第二任妻子刘爱玲带大。李禄权没有辜负李的嘱托,对这两个孩子付出了比亲生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怀。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初期,高密地区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共产党的活动受到更多限制,李禄权对党的工作多在地下进行。由于战乱车马,天灾人祸,经营一个大家庭非常困难,李禄权主持分家。尽管如此,李禄权还是想尽一切办法供给李留在家里的两个孩子上学。

为了培养革命的有生力量,中共高密市滨北区委在高密市创办了滨北中学。1946年,李禄权找到当时的中共滨北中学校长张大干,把李健送到滨北中学学习,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后来,李健随军南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先后在宝丰、开封、郑州、河南省委、河南省委统战部工作,直至退休。

当时,李禄权的亲生女儿李志芳考上了交县高中,而李的女儿李志梅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高中。李禄权认为大哥的孩子不能上学,于是找到好朋友高密一中校长卢友文,让李志梅在学校研究后到淄博建筑学校学习。由于李后来使用了李鄂的名字,他在巨北桑园接受八路军改编后离开家乡时,与队伍没有任何联系。后来,李禄权得知了李的下落,取得了联系,并多次前往沈阳劝说他的大哥,大哥同意带他的亲生女儿李志梅去沈阳。到沈阳后,李志梅被安排到沈阳医学院学习,毕业后在沈阳医院工作。后来,李的第二任妻子刘爱玲去沈阳的李芝梅家生活,李禄权多次劝说,大哥才同意。

鹿泉奉命建立姬敏医院。

在接到来自巨北的八路军整编后不久,鹿泉被送回老家梁家屯。他一边行医,一边继续做党的地下工作,积极动员和介绍家乡的许多孩子加入鲁东南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1942年,李的老部下受滨海委派回到高密恢复党组织。根据组织上的安排,李禄权在叔叔的堂弟易荣斋和梁家屯自己家里设立了秘密联络点,并在易家村建立了地下党支部。陆权明里开药店,暗里从事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地下工作,收集、传递情报,在八路军、武装部队伍中救治伤员,在高密南乡跟随县直机关。

1946年,中共高密县委计划成立自己的医院,实行医政合一的机构设置管理。任命李禄权为县卫生厅(县卫生局前身)厅长兼医院院长。医院名为“姬敏医院”,是高密县人民医院的前身。除院长李禄权、县委书记易荣斋分管党政工作外,副院长张、工作人员邱宇阳、王道生都是李禄权选派的院内人员。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高密县委的主要活动在高密南乡。由于斗争形势的需要,没有固定住所,宿营地经常变换,有时一天一个地方,有时一天两三个村子。当然,要改的地方要有一定的群众基础,随时容易转移。大部分活动在两埠岭、北望柱、空崇水、王干大坝、张家墩、曹博等地。有时候,如果不确定村里的情况,干脆不进村,在山坡、庄稼和树林里露宿。

陆权留在诸城开私立医院时从德国进口的手术器械是他唯一的遗物。由李禄权的后人保存至今。

因为战斗环境很恶劣,医院和县委一起行动,流动性很大,缺医少药。李禄权捐赠了他和李在诸城开医院时买的从德国进口的设备。每次转运,器械和药品都装在手推车上,其他物品由人挑。据李禄权的儿子李丹曦说,他的父亲配有一把盒子枪,日夜随身携带。他想搬家,每次都被父亲骂。

医院跟随县委的行动,主要任务是救治共产党和八路军的伤病员,做手术,救治伤病员,有时也救治驻地群众。因其精湛的医术,及时全面的治疗,受到了群众的好评。解放战争淮海战役期间,他奔赴新泰、莱芜、孟良崮等战场后方,救治伤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被同学会指认,被国民党逮捕,李真写信营救。

1947年秋,李禄权在村一带探察敌情回来的路上,被还乡团的葛认出是告密者,被国民党抓进了高密监狱。监狱一边拷问他,一边通知李禄权家人拿钱赎人。家里人很快凑够了赎金,送到了监狱,但他还没来得及放人,国民党就退到了城阳,把李禄权等人带到了城阳。当时国民党军队缺兵,就组织成一个新的连,天天训练,准备打仗。由于李禄全是罗圈腿,连长把他调到炊事班当炊事员。这个时候流感瘟疫流行,大部分人都得了流感。如果有知情者,他们会找李禄权要药方。吃了处方开的药就好了,连长就把他安排到卫生所当药管。

鹿泉被捕时,县委正在处理敌人。得到他被逮捕带走的消息后,我们迅速安排井下工作人员打听他的消息,想办法营救他。在城阳得知敌人新兵连的消息后,县委书记李震亲自写了一封信,让李禄权的妻子安以探亲的名义交给李禄权。信中约定了营救方法。李禄权的妻子带着儿子李丹曦和女儿李芝芳来到城阳,偷偷把信交给李禄权。

妻子走后的第二天,李禄权以姑姑在青岛病重为由,向卫生院院长请假去看姑姑。由于当时青岛还在国民党手里,主任毫无疑问地准了假。陆权到了青岛,穿上外套,戴上帽子,伪装成一个商人,按照约定把头和地下党接上,坐上事先准备好的船,从海上取道交线回到高密老家梁家屯。

高密此时已经解放了。1950年,李禄权接受县委指示设立大邢星卫生院,1958年后接受县委指示设立拒何澄公社卫生院。

1953年,李禄权当选为山东CPPCC和高密CPPCC的委员。1954年至1966年,先后当选高密县第一、二、三、四、六届人大代表。他于1966年去世,享年59岁。

李和李禄权的四个孩子,除参军从政外,其余三个都当了医生。其中,李禄权的女儿李志芳今年88岁,仍受聘于高密市妇幼保健院当医生。孙子孙女也从事医生职业。

陆权生前全家福照片。

(前排右一为李禄权,左一为妻子安石,后排左一为大女儿李芝芳,左二为儿子李丹曦,右一为二女儿李志华,右二为儿媳妇陆瑞珍)

文/池中卿

来源:高密融美

声明:尊重原创,转发时请注明出处,请勿删除或更改内容。

高密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主编:王京涛编辑:孙维维编辑:杜玉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583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