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是如何对待日本战俘的?手段大快人心,日本人至今不愿提起

苏联是如何对待日本战俘的?手段大快人心,日本人至今不愿提起,第1张

苏联是如何对待日本战俘的?手段大快人心,日本人至今不愿提起

苏联是如何对待日本俘虏的?比坐牢还惨!

1945年日本投降后,苏联接收了60万日本战俘,处置手段至今仍是日本人的噩梦。他们做了什么?日本人的经历有多惨?战俘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其实苏联人什么都没做,只是把日本人赶到荒芜的西伯利亚大草原,指示他们去当苦力,去地下,砍树,盖楼,铺路,发展当地基础设施等等。除了南北极,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之一。即使是长期居住在附近的苏军,也需要壁炉、烈酒、皮衣等设备御寒。在温暖的海滨长大的日本人哪里受得了如此极寒的天气?很多日军战俘刚来没几天就被冻死了。

但是苏联人不在乎这个。毕竟,他们不是伟大的好人。他们的人只是战俘,不是正经工人。日本战俘到达目的地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建一个避难所,因为苏军不会给他们提供。最多会扔个破帐篷,当然不会给他们钱。他们会自己找到材料。于是那些日军战俘只好抢着砍树盖房,或者挤在帐篷里凑合着住,冻死的几率太高了。最不可想象的是,这些被冻死的日军战俘,命运悲惨。如果他们的尸体没有被附近出没的野生动物吃掉,苏联人会把他们捡起来扔到炉子里当燃料。

来到西伯利亚大草原的第一年,是这些日军战俘最难熬的时候,因为还没有适应这里的气候条件,他们经常生病。如果他们没有保暖的衣服,他们甚至会被严重冻伤,但他们不得不在冻伤时继续工作,采矿和伐木。而且,混合战俘营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卫生条件极差。即使每周强制体检,这些日军战俘也容易得各种疾病和传染病。虽然看守他们的苏军军官修建了相应的战俘医院,但毕竟不是为了自己人。条件尚可,他们能够提供的医疗服务很少,而且相关的药品也经常缺乏。通常的头痛和脑热无法治愈。更不用说预防传染病了。如果病情太严重,苏军不会客气,会把它留在战俘营外自生自灭。

关于战俘营的饮食条件,这是有具体标准的,和日本战俘的工作内容和强度挂钩,就像我们现在的工资和业绩挂钩一样。如果战俘当天没有完成分配任务的80%,他们将没有食物可吃。当然这顿饭也比较简单,烤土豆和一锅炖汤,但至少是菜。

从1945年到1946年,也就是这些日本战俘抵达西伯利亚的第一年,就有5万多名战俘因为寒冷、饥饿或其他各种原因而丧生。之后,这些战俘逐渐适应了生活环境,开始兢兢业业地工作。苏联人对此非常满意,觉得他们的管理风格不错。但恐怕只有那些可怜的日本战俘才知道真相。然而,他们受到了虐待,只有诺诺不敢反抗。

苏军处理日本战俘是否不妥?

苏联为什么要把这60万日本战俘带到西伯利亚去做苦力?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俘虏来自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那里靠近西伯利亚大草原,便于移交;另一方面是因为苏联的实际发展需要。

苏联高层认为,这么多人闲着没事干,不如让他们干点活,既能吃点苦,吸取点教训,又能给自己的国家带来实际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对抗灵活坚决的纳粹德军,苏联几乎将其所有青壮年劳动力都送上了战场,后期甚至还包括了受过一定军事训练的强壮女性和青少年,无愧于“全民皆战”这句话。

但是送出去比拿回来容易。战场上,剑是瞎的,苏军战士也不是铁做的。会有流血牺牲,伤亡总数相当大。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二战结束后,苏联劳动力严重短缺,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出现一定程度的崩溃。于是,苏军开始打起了这些日本战俘的主意,把他们几十万人送到西伯利亚大草原当苦力,发展当地,帮助苏联尽快恢复经济发展。

虽然日内瓦条约曾经明确规定禁止各国军队虐待和奴役战俘,但是规定死了的人是活着的,大家随时可以找空来钻。毕竟这个具体程度无法界定,给衣食住行都不能算虐待。再说战场也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谁的拳头硬,谁就是老大。苏联幅员辽阔,军队强大。是当时世界上除美国之外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没说什么,其他国家自然不想当出头鸟,就站出来指责苏联愚蠢,等一等。苏联的观点是,战争给苏联带来了灾难,而日本是挑起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之一,所以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让这些战俘赎罪,通过做苦力来弥补过去的错误。

怎么说呢?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即使在侵华战争中遭受日军多次伤害,但仍坚持优待俘虏,对被俘的敌人非常仁慈。但当我们想到侵华日军在中国土地上犯下的罪行时,很多中国人可能会认为苏联的所作所为真的很受欢迎。红军把日本战俘送到西伯利亚大草原,一直当苦力。听起来很不人道,但和日军杀人放火抢劫的行为比起来,根本不算过分。

此外,管理几十万名战俘需要大量精力。这么多人要吃喝拉撒,加起来开销很大。只能说苏军确实压榨了战俘,只给他们提供了最低水平的住宿和生活条件,物尽其用的送他们,想尽办法用最小的投入挽回最大的利益,但具体的对错没有办法确定。

被苏军带到西伯利亚的日本战俘结局如何?

那么这些被苏联视为免费劳工的日本战俘,最后是如何收场的呢?中国有句古话“人各有命”,60万犯人也是如此。从一开始苏联红军押送日本战俘到西伯利亚的时候,外界就有声音说他们在虐待战俘,否则不会选择这么恶劣的环境。半年过去了,战俘数量已经减少了很多,要求苏联遣返日本战俘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战俘的亲属甚至开始举行签名游行来表达他们的抗议。

但苏联人无论做什么,都只有一个字:不要放手。我们可以考虑遣返滞留在朝鲜的日军,但在西伯利亚大草原就别想了。他们仍然需要工作。战后重建很重要,苏联的煤炭工业、重工业、基础设施建设都很缺人。日本领导人别无选择,只能向计划接受自己为弟弟的美国人寻求帮助。美方有心把日本变成自己在亚洲的军事基地,又不想在苏联面前丧失信心,所以采取强硬态度,通过莫斯科领事馆发起文书,要求遣返日本战俘。

毕竟当时苏联刚刚从二战的阴云中走出来,国内经济还在恢复发展中。知道与美国人对抗没有好处,它低下头,于1946年开始遣返日本战俘。但是,第一批送回来的妇孺都是老弱病残干不好活的,青壮年还在不停地干活,这是一种糊弄人的眼光。我不愿意送第二批,因为国内还是严重缺人,所以短暂停止了战俘遣返,但最后还是被迫屈服于国际环境的巨大压力。1956年,苏联与日本签署《日苏共同宣言》,恢复两国关系,最后一次遣返顺利进行。

当然,这些都是幸运的日本战俘。之前分配的工作都是为了努力,没有什么技术要求。例如,他们中的一些人被分配到RD和原子弹制造基地,不仅在工作时受到惊吓,而且在项目完成后无法获得自由。为了保证原子弹的信息不会泄露,苏军会把它们送到科雷马等更偏远的地方,它们的身份信息也会被销毁。没有终身合法证件,就没有办法通过正常途径被遣返。

当然,也有日本战俘表示,他们习惯了苏联的生活,选择了留下。这样的情况也是有可能的。只要层层向有关部门申请,经过多次审批,就可以获得在苏联的居留资格。但是,这种情况绝对是少数。苏联和日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大部分日本战俘都渴望专注于回国。即使他们生前没有实现这个愿望,也会告诉后人把遗体送回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5834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