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寺风波刺痛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

玄奘寺风波刺痛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第1张

玄奘寺风波刺痛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

近日,中国南京玄奘寺因向侵华日本战犯供奉牌位而引起轩然大波。经核实,警方已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将朝拜者“吴阿平”刑事拘留。美国《侨报》7月26日发表题为《玄奘寺风波臭中华儿女民族情感》的社论文章,指出十恶不赦的南京大屠杀主犯的牌位出现在他实施杀戮的城市南京——刺痛良知、激起全民愤慨的现实,不仅仅是“吴阿平”的罪行。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绝对禁止挑起新的民族仇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忘记国耻和民族仇恨,也不意味着可以美化侵略战争和惨烈的屠杀。

▲网友拍摄的玄奘寺战犯牌位。(来源:重庆上游新闻)

据吴阿平供述,向侵华日军战犯供奉牌位属于个人行为。到了南京,她了解到侵华日军战犯的暴行,田中季峻、谷寿夫、松井石根、野田毅等5名战犯的罪行,产生心理阴影,长期噩梦缠身。接触佛教后,通过祭祀五名侵华日本战犯,产生了“了结恩怨”“脱离苦难”的错误思想。

文章写道,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要问,2022年,南京大屠杀85周年的时候,这座城市发生了这样的公愤。玄奘寺事件引发公愤的背后,是中国社会在民族问题、历史问题等大是大非问题面前的清醒认知。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侵华日军在这座城市发动了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屠杀、强奸和掠夺,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历时六周,造成30多万无辜百姓被日军屠刀杀害。这是二战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日本战犯是人类历史上的耻辱。

如今,南京大屠杀已经成为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上的伤疤。玄奘寺供奉战犯事件严重伤害了民族感情,令人震惊和愤慨。

文章认为,正是因为发生在南京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伤痛和记忆的城市,发生在一个默默无闻的寺庙里的事件迅速聚集能量,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关注。但同时也暴露了南京的管理者在涉日问题上的冷漠和迟钝。玄奘寺事件前不久,某组织欲举办“南京夏祭”,引起中国网络舆论的批评。迫于压力,原本的活动取消了。近十年前,也就是2003年初,南京要拆除位于李记巷的亚洲最大的慰安所。当时舆论认为南京官方在处理城市的伤痕和记忆时非常轻蔑。

从南京开始,据说有十几个城市要举办“消夏节”。在百年变局的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极右势力动作频频,我们更应该警惕其军国主义历史。作为受害国的中国国民,我们应该建立起与大屠杀历史相匹配的记忆和民族感情。但遗憾的是,在强调中华儿女共同守护民族感情的主流中,也暗流涌动着所谓“理性”的侵华史观。

文章问道,“需要通过‘玄奘寺供奉战犯’事件来提醒我们这段残酷的历史吗?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历史,城市大屠杀的记忆,不应该以“世界和平”的叙事模式结束。全人类都应该是世界和平的守护者,海内外所有中国人都应该是中华民族情感的守护者,更重要的是那段不堪回首的惨痛历史的守望者。

伴随着玄奘寺侵华日本战犯牌位的发酵,北京大学戴锦华教授谈到了日本和欧美学者对南京大屠杀的态度。视频中,戴锦华回忆了自己参加一次与日本学者研究讨论战争的学术活动。就连顶尖的日本左翼学者也拒绝讨论日本在战争中的罪责。“当你谈论南京大屠杀时,他们谈论广岛和长崎;你说日本是战争受害者,他们就夸大自己的战争受害者身份;甚至把战争解释为日本所经历的曲折的现代化道路。”

也许这就是日本国家意识的主流,是对历史真相的可怕背叛。参与东京审判的梅汝佑法官说,“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导致未来的灾难。”

文章最后写道,当然,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我们绝不能宣扬和挑起新的民族仇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忘记国耻和国恨,或者美化那场侵略战争和那场可怕的大屠杀。

这些十恶不赦的南京大屠杀主犯的牌位出现在他们杀戮的城市南京——刺痛良知、引起全民愤慨的现实,不仅仅是“吴阿平”的罪行。玄奘寺风波不应该随着当事人被拘留而结束。(完)

编辑:陶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5825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