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丨刘泽安:〈国民革命军军歌〉唱响古镇

夜雨丨刘泽安:〈国民革命军军歌〉唱响古镇,第1张

夜雨丨刘泽安:〈国民革命军军歌〉唱响古镇

《国民革命军军歌》唱响古镇

刘泽安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这首歌是1924年底在重庆綦江县古镇东溪空上唱的。这首歌的作词人是东溪革命家罗振声。那么他是在什么环境下创作的呢?故事还得从1920年法国的工读运动说起,工读运动影响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1920年8月28日早晨,随着重庆朝天门码头警笛的鸣响,东溪上空刮起一阵大风。

这一天,綦江西部小镇罗家的独子罗振声,踏上了重庆勤工俭学船“庆忌号”,离开了重庆,也离开了家乡东溪。一路上,留法学生自发组织起来互相照顾。经过8天的航行,罗振声和他的80多名同伴安全抵达上海,在上海等待了一个星期,然后乘坐法国二等邮船“尼尔斯波尔多尔西”号离开上海。经过40天的海上航行,他们经过香港、新加坡、马六甲海峡、科伦坡,穿过印度洋到达红海,然后经过苏伊士运河。在埃及彼得港短暂停留后,他们去了上海。由于法国经济形势恶化,法郎贬值,赴法留学生增加到1400多人。国际学生处于没有工作和没有钱上学的情况,领事馆停止支付维持费。留学生在法国成立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联合会,召集各国代表向公使馆请愿,并命名为“反饥饿运动”。罗振声是四川学生选出的代表,与赵世炎、向警予、王若飞、蔡和森、李富春等人一起担任发言人。他代表勤工俭学的学生向公使馆递交请愿书,要求继续支付生活费。斗争被法国警察驱散,许多学生受伤。然而,他们没有退缩,而是继续战斗。在强大的社会和理论支持下,他们取得了“反饥饿”运动的阶段性胜利,迫使中国政府继续勤工俭学。经过这次实际斗争,罗振声进一步认识到了中国北洋军阀政府的腐败和反动,坚定了救国救民的信心和决心。在巴黎的这段时间,在周恩来、蔡和森、王若飞、李富春等人物的影响下,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共产主义书籍和进步刊物,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完成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

在留欧的法国留学生中,周恩来和赵世炎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秘密组织成立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欧洲委员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经周恩来介绍,罗振声于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欧洲分部,并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欧洲分部的直接领导下积极工作。他被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欧洲执行委员会选为执行委员,周恩来为书记。至今,他一直活跃在广大留欧勤工俭学学生和华人中,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学习理论中的学习第一主张每个人都要自觉努力学习。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集体和组织的作用,互相帮助,共同前进,让水平高的和基础差的形成固定的关系,提供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帮助。罗振声有一对叫周伟贞,写信和他讨论。

振生同志:

希望你能经常多读一些关于共产主义的书。这是我们学习共产党员必须做的事情。吸收同志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工作。我们相信共产党员,就是要经常宣传。如果有机会宣传他们,我们应该宣传他们。不要对低俗之人的嘲讽有任何顾忌。当我们能够表明态度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老老实实地说我们是共产党员。我们的行动处处受共产主义的指导。

现在做包工头,一天能拿十三四块钱,但是生活还是比较辛苦,支撑不了。工作之余很少有时间学习,真的很遗憾。无产者的生活一般都是这样的,但为什么要讨厌呢?努力培养我们的革命精神。无产者很难承受无产者的痛苦。我觉得我的努力是导致我革命的思想。你怎么想呢?

周伟贞

1923年5月3日

1923年6月,罗振声接受了周恩来和周维桢的培养和教育,并经他们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经过四年艰苦的勤工俭学生活,1924年7月,罗振声完成了巴黎大学政治经济系和巴黎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的双重教育,获得学士学位回到祖国。

由于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为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中共中央号召在欧洲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努力学习,早日回国”,直接投身于火热的革命斗争。1924年夏,中共中央决定将周恩来移交中国。根据欧洲分公司的决定,罗振声、刘伯庄、周子举提前随周恩来回国。回国前,欧洲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一些成员举行了一次会议并合影留念,其中包括聂、李富春和。7月下旬,周恩来、罗振声等四位同志满怀激情离开法国,乘船回国。9月1日,轮船抵港,周恩来给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举报信。

中央执行委员会:

这一次,和我们一起回国的还有四位战友。刘伯庄、周子君两位同志直奔上海。我和罗振声同志到香港后要去广州,不能直接到上海报道。

我们在广州耽搁的日期必须由中共中央的命令决定。甄同志想去广州国民党军校。如果可能的话,他会马上留在广州,否则很快就会被调到上海。

欧洲青年团委托给我和伯壮同志的任务是:我已就应统一的报告分别向伯壮提交了书面报告,伯壮要就零星事件作口头报告。到目前为止,如果今年联盟有任何会议,欧洲的青年联盟都必须派代表出席。请早日让我们知道。我在广州的地址可以由平山同志转交。

共产主义敬礼!

周恩来

一九二四年九月一日在香港

24岁的罗振声跟随周恩来穿过深圳,回到了当时中国革命的中心广州。考取后进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二阶段学习,开始军旅生涯。从一个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学生,成为一个经过严格政治训练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同年12月,在中共黄埔支部的领导下,罗振声等同学发起组织“火星社”,作为共产党的外围组织。这个组织是在1900年效仿列宁建立的。

取得了东征的彻底胜利,统一了广东,稳定了革命根据地。从此,这首《国民革命军军歌》在全国传唱,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事业洒热血。它的军歌歌词是: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掉军阀,为国民革命而奋斗,为国民革命而奋斗,一起奋斗。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一起唱,一起唱。

这首《国民革命军军歌》歌词简单,但唱功强大。在黄埔军校内外影响很大,在十字军东征等斗争中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罗振声的歌词大大提高了他在黄埔军校学员中的威望,在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党部第二届执行委员会中当选为执行委员。

孙中山去世后,国共合作出现分裂,蒋介石的反共运动日益公开化。在十字军东征期间,蒋介石多次要求周恩来交出军队和军事学院中的共产党员名单,但周恩来拒绝了。正因如此,身份公开的共产党员开始逐步退出军队和军事院校,由中共中央分配到全国各地。经周恩来安排,罗振声回到重庆开展地下工作,在重庆中法大学任教,历任中共重庆地委委员、共青团重庆市委委员、中共重庆中法大学支部委员、中法大学体育主任等职。重庆中法大学突然成为四川省学校中的一面红旗,为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1926年4月11日,罗振声因父亲患病,从重庆回到家乡东溪治丧,期间“东溪米案”震惊巴蜀。

1927年3月31日,英、美、日、意轰炸南京,激起全民愤慨。重庆各界在大强坝举行反对英皇炮击南京的市民大会。中共重庆地委和重庆各级党部的全体成员出席了会议。根据会议安排,罗振声等人负责指挥工人纠察队和童子军维持会场秩序。上午11点左右,发布会刚开始,会场外突然传来一阵激烈的枪声。会场里的特工以为是扰乱会场秩序的信号。大批流氓和暴徒手持刀、枪、棍,疯狂地杀害大会主席台工作人员和会场内的群众。大会会场一片混乱。此刻,正在维持秩序的罗振声左臂中弹,鲜血直流。在群众的帮助下,他趁乱翻墙逃跑,偷偷回到东溪镇家中养伤。顿时,重庆陷入白色恐怖状态。中法大学等进步学校被国民党破坏,重庆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罗振声伤愈后,决定暂时隐瞒中共党员身份。他一方面等待组织的指示,一方面尽自己所能教育家乡。1928年初,他在东丽安里高级小学任教,经常向学生传播共产主义思想,要求他们努力学习。他们长大后将投身革命,报效祖国。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东溪当地开明进步人士吴居易、田斗寅,经过交流成为挚友,共同探讨如何办学,为国家培养人才。

后来,罗振声和吴居易等人一起创办了东溪女子模范师范学校,并担任校长一职,教她们纺织技术,让她们能有一技之长。学生成了东西织造厂的技术骨干。两年后更名为女子职业学校,增加了专业课。学校招生一度红火,后更名为良初小学。女子模范学校的建立,打破了束缚妇女几千年的封建枷锁,是罗在救国救民方面的大胆而有益的实践。

1934年11月,罗振声在东溪纸品市场开办金河茶庄。作为革命阵地,大量进步人士在茶馆讨论时事政治。中共党员陈汉平经常来这里秘密联络地下党员,作为党的聚会场所。

1939年10月18日,罗振声因严重肺炎在东溪镇家中去世。临死前,他喊了三声:恨,恨,恨。又担心又不甘心,他才39岁。

罗振声与周恩来、邓小平一起赴法,寻求救国救民之道。东征时写了《国民革命军军歌》,激励了一代青年奋勇杀敌。他们的青春灿烂,充满豪情。他们因病回乡创办学校,继续宣传革命思想。然而他们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罗振声是东溪镇,或者说是綦江县传播共产主义的先锋,是吹进东溪镇的第一股共产主义之风。这风是红色的,是古镇的红色风。

罗振声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应该被铭记的人物。在中国革命的低潮期,他没有消沉下去,服从组织安排,在他因伤回到家乡的时候,他不忘自己做共产党员的初心,不畏牺牲,继续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完成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

一首《国民革命军军歌》因东征而成名,一股罗振声掀起的共产主义风席卷古镇。

红色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东溪。

(作者是重庆綦江作家协会主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5799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