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光美:“新清史”曲解清代多语合璧政策

强光美:“新清史”曲解清代多语合璧政策,第1张

强光美:“新清史曲解清代多语合璧政策

作者:亮亮美女

资料来源:《历史回顾》,2022年第2期

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共存、共用和融合是清代政治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所谓“组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同时出现在同一场合或书写介质上,内容相互控制或匹配。以柯娇燕为代表的“新清史”学者,强调清朝通过多民族语言的结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这是其区别于传统中原王朝的重要表现,与辽、金、元等所谓“征服王朝”一脉相承。同时,他们夸大了明清两代的差异。这种处理历史延续性的方式,容易使人们忽视元代以后合写的发展演变,从而形成一种对清代合写历史传承的片面认识。

一方面,多民族语言文字的结合是人们在长期的经贸往来和文明冲突中为方便交流而自发形成的一种书写模式。起初,它没有明显的政治意图。目前已知的更早文献可以追溯到公元1-3世纪左右流传于西域的“于阗马钱子”。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应该忽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一直被《新清史》学者视为典型汉政权的明朝,大量使用了组合体文字,对后来的清朝产生了更为直接的影响。从历史延续性来看,清代的合写既沿袭了辽金元的模式,又直接受到了明朝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明朝在中原的政治文化遗产。

合写兼具实用功能和象征功能已是不争的事实,并逐渐发展成为可供历代王朝使用的统治手段。少数民族政权和中原王朝都可以用。《新清史》学者把一个朝代是否使用多民族语言文字的组合作为判断其政权属性的依据之一,不符合历史的逻辑。

原标题《再论清朝的“内亚性质”——从多民族语言结合的角度》摘自《清史研究》2021年第4期。

单位: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5692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