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露:替妹妹潜伏76号魔窟,背负汉奸骂名43年,晚年服药自尽

关露:替妹妹潜伏76号魔窟,背负汉奸骂名43年,晚年服药自尽,第1张

关露:替妹妹潜伏76号魔窟,背负汉奸骂名43年,晚年服药自尽

关璐,原名胡守美,1907年7月14日生于山西省右玉县。她与、潘、张爱玲、苏青并称为“民国四大才女”。

除了写作,关璐还翻译了邓肯的自传、高尔基的《海燕》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面对日军侵华,她高呼“与其做民族幸存者,不如为祖国而战而死。”

“关路”这个名字是她开始左翼文学创作后的笔名。她还有一个妹妹胡守华,也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为了纪念他们的母亲,胡守华改名为胡秀凤。

关璐8岁时,父亲虎元中风去世,母亲在当时的大学顾问张柏溪家里做家教赚钱,独自负责两个女儿的生活教育。

由于母亲也是知识分子,在母亲的教育下,关璐姐妹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和进步小说,为她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母亲对两个女儿的教育也强调经济独立和婚姻独立,培养了关璐思想上的独立和行动上的毅力。

可惜,关璐15岁那年,母亲病逝,两姐妹被二姨收留。

第二,我姑姑和关璐的妈妈不一样。她觉得,“要想过得好,就要嫁得好。”

第二,我姑姑是真心想让关璐嫁个好人家,让她自己不用操心,所以托熟人给关璐介绍了一个银行经理。

由于关璐从小深受母亲的影响,她的进步思想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她的心里。她不想接受这种包办婚姻,所以想到了逃避。

正在这时,曾教过的老师陆玉祥给关雎送来一封信:“我是河北淮安的县令。你愿意在那里当小学老师吗?"

借此机会,关璐决定带着妹妹胡秀凤去淮安,但两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姐妹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

张柏溪的侄子颜金忠正好要去上海看望妹妹颜佩芬。他建议关雎一起去上海,向姐夫刘道衡打听,刘道衡成了影响关雎一生的人。

“九一八事变”后,刘道衡和一些进步人士共同创办了刊物《柳货月刊》。这本刊物的宗旨是“宣传抗日联俄和马列主义”。他生于诚实坦率,待人和善,特别喜欢和上进的年轻人交朋友。

在刘道衡的经济资助下,关璐姐妹在上海读了上海法学院。在学校的教室里,姐妹俩第一次听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

1928年5月3日,济南惨案发生后,侵华日军的暴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各界人士掀起了巨大的抗日浪潮,这些都影响和冲击着关璐的思想。

大学生游行,工人罢工,让关璐第一次真正接受了爱国主义的洗礼。新理想的种子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生根了。

1930年,关璐发表了她的第一部小说《于君》、《她的故乡》等。就在她踏上作家之路的时候,她组织的“学生会”因为把强迫女生信仰天主教的宿舍教官李玛丽赶出了学校。

被学校开除后,关璐只好在刘道衡的一个朋友家里做英语老师。

1932年爆发的“一·二八事变”促使关璐走上革命道路。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她进行了全新的思考。她写了大量的散文诗如《悲夜》、《故乡我不能让你沦陷》等。同时,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鲁迅为旗手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淞沪抗战期间,关璐、丁玲等青年作家亲自来到闸北前线,慰问中国军队十九路军英勇将士。

后来,关雎写了大量反映工人现实生活的散文诗,用笔作为抵抗侵略的利器。她还建议全体文艺工作者站在统一战线上,创作国防文学来救国。

关璐的才华有目共睹。如果她像张爱玲一样埋头写作,不参与政治,那么她可能会留下更多感人的篇章,甚至超越张爱玲。

上海沦陷后,关璐开始在上海启秀女子中学教中文。同时,她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新与旧》、《黎明》、《潮》,使她在上海文艺界声名鹊起。

此时的上海还是日本人和汪精卫伪政府的重要特务基地。

位于上海吉斯菲路76号的一座花园式别墅,是汪精卫伪政府特务“76号”臭名昭著的总部,号称“76号魔窟”。这个特务机关的主任是丁默存,副主任是李士群,他以前是共产党员,后来成了叛徒。

当时上海各党派斗争复杂,许多进步人士被特务机关逮捕。中共党组织急需一个可靠的人,潜伏在汪精卫伪政府内部,传递信息,以便打击汪精卫伪政府的特务组织。

胡秀峰是党组织考虑的第一个候选人,因为胡秀峰曾为李士群救过命。

因为当胡秀峰的丈夫李建华被国民党抓住时,李士群曾协助营救。后来,李士群被国民党抓了,他怀孕的妻子叶住在胡秀峰家里,做了许多抢救工作。李士群出狱后,一家人在胡秀峰家住了一段时间。李士群夫妇一直把胡秀峰视为他们的救星。

李士群是一个典型的投机者。先后在共产党、国民党、日本人、汪精卫的特务机关工作过。不管站在哪一边,他都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基于个人利益,李士群还通过人脉向中共组织发出消息:“希望胡秀峰能安排给我,作为与共产党的联系人。”

胡风此时正在重庆、宜昌等地工作,出不去。于是,潘汉年想到了胡秀峰的妹妹关璐。因为姐妹之间的这种关系,反抗李士群应该比其他人相对容易。

1939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八路军上海办事处负责人刘少文找到关璐,交给她一份由叶剑英署名的电报:“关璐同志,赶快到香港找小廖(当时八路军上海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接受任务。”

到港后,廖承志、潘汉年给关璐布置了一个任务:“代替胡秀峰,进入‘七十六号’接近并反叛李士群。”

听说要潜伏在“76号”魔窟,关楼刚开始有些犹豫。李士群是一个叛徒,如果他不能成功反叛,他很可能会去生不如死。另外,一旦进入“76号”魔窟,她将从此背负“叛徒”的恶名,这让她很难接受名声就是她的生命。

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关璐很快给廖承志和潘汉年回信,表示愿意接受这个艰巨的任务。

最后,潘汉年对关雎说:“将来有人说你是汉奸,你无法自圆其说。如果你做了,那就糟了。”

关雎答道:“我不为自己辩护。”

关璐终于走进了“76号”魔窟的大门。李士群和叶接待了她,并带她参观了那里的每个角落。从此,关璐成了76汪精卫伪政权特务总部的常客。

关璐很会和人打交道。她每月去李士群夫妇家一两次,收集信息。李士群夫妇也非常喜欢关璐。他们还让关璐陪叶逛街,看戏,参加各种活动,完全把她当成自己人。

不久,“关雎投靠汪精卫伪政权”的消息迅速传开,引来上海各界进步人士的排挤。关璐之前的上海诗歌座谈会,偷偷取消了她继续出席的资格,甚至很多曾经的朋友都回避她。

后来,丁玲曾这样描述关璐:“为了得到情报,她化装成交际花,混入的汪伪汉奸中,公开露面。除了潘汉年和她单独接触过,其他同志都不知道内情,都称她为“汉奸”。她一直忍辱负重地为党工作,她为我们党收集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面对这一切,关璐精神压力很大。她曾经给姐姐胡秀凤写过一封信:“我想去《爸爸妈妈》(指延安),不知道《爸爸妈妈》同意吗?"

接到关璐的信后,胡秀峰立即向邓汇报,但未获批准。胡秀峰回信说:“爸爸妈妈不赞成你回来,你就留在上海吧!”

两年后,关璐终于弄清了李士群的一些真实想法。虽然李士群杀了人,他也担心他的未来。因为他不知道日本人、国民党、共产党,哪一方将来会占上风。

关雎立即向潘汉年报告了李士群的想法。

1941年,关璐对李士群说:“我姐姐来信说,她有个朋友想做生意。”

李士群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当他听到这句话时,他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不久,潘汉年在上海秘密会见了李士群。

此后,日军的“清乡”、“扫荡”等计划,总是被中共组织提前知晓。

关璐圆满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打散了“76号”魔窟。李士群与中共党组织的秘密联系被改为其他同志。

离开“76号”魔窟后,关璐希望组织能让她参加根据地的抗战,但中共地下党负责人还是希望派她去承担更艰巨的任务。

1942年5月,关璐被指派担任日本大使馆和海军报道部合办的杂志《女性之声》的编辑。她的主要任务是试图通过女总统佐藤纯子的左派朋友找到日本的地下党员,然后收集有关日本军国主义的信息。

为了不暴露身份,关璐小心翼翼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在不违反日本官方禁忌的前提下,不让准备不周的汉奸言论出现,尽可能地宣传对民众有利的内容。

然而,沦陷区的物资匮乏,极其昂贵,在杂志上挣的微薄工资让她的生活十分艰难。

1943年,大东亚文学会议在日本召开,《女声》杂志决定派出包括关璐在内的十几个人的代表团。但是他们十几个人的代表团都在报纸上发表了,还附上了照片。

这一事件无疑是关雎对国人“汉奸”身份的又一次公开宣示。

就在关璐默默忍受“汉奸”骂名的时候,潘汉年派人给她带了一封信,让她去日本交给秋田教授。

恰好《女声》杂志介绍给关璐的日本朋友中,就有秋田教授。于是,关璐再次踏上了去日本的旅程,顺利完成了给彰教授送信的任务。

1945年8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世界人民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共地下党组织接到密报,关禄的名字已被写入国民党的消灭战士名单。为了保护关璐的安全,党积极安排她来到苏北。

中国共产党组织因为情报工作的需要,当时无法明确关璐的“女特务”身份,仍然要背负“汉奸”的恶名。

直到1982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了对关璐同志的平反决定,明确关璐是党组织派到上海做情报工作的,不存在汉奸问题。

12月5日,由于长期生活在“汉奸”的阴影下,曾患有轻度精神分裂症的关璐因服用过量安眠药死亡,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正是无数像关璐这样的革命先辈,在这条看不见的战线上,用自己的青春、生命、爱情、自由,甚至名誉、尊严,才得到了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向那些战斗在革命战线的英雄们致以最高的敬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5659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