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三重包抄”美韩军,美军战俘日记:屠杀持续了整个夜晚

国际四大粮商2022-09-23  26

邓华“三重包抄”美韩军,美军战俘日记:屠杀持续了整个夜晚

1951年2月9日,池思发来的一封加急电报交到了志愿军东部集群司令邓华手中。彭在电报中催促邓华最迟于二月十一日对横城地区的美韩军队发动反攻。

邓华一接到命令就紧张起来。此时他所指挥的39、4、42、66军的部分部队还没有到位。此外,官兵们在刚刚完成从西线到东线的大转移时,已经极度疲劳。如果你能在比赛前休息几天是最好的。而且,此时的朝鲜第3、第8师团和东线衡城地区的美军某团级战斗群虽然呈现出各自为战的态势,但两者之间的距离仍然不够远。当他们分开时,更有利于志愿者发挥迂回编织的特长。

然而,邓华明白,时间不等人。目前西线38、5军已在汉江南岸苦战数日,伤亡过半。如果东线不能尽快出发,西线两军就危险了!

邓华将军

(1)重担来了:不仅要赢,还要最大限度地“收头”,伤害美韩势力。

这一刻,邓华知道了即将到来的衡城反攻的意义。可以说,第四次战役的成败就看它了。虽然表面上看他手里有四个军,面对两个韩国军师和一个美国团应该没有问题,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

首先,衡城有一个美军的团级战斗群(美军第1集团军的支援部队特混舰队,实际兵力为步兵2个营1个连,炮兵1个营2个连,坦克2个连,通信、医疗、工程分队,总兵力3000余人)。之前除了9兵团在长津湖战役中消灭了“北极熊团”,13兵团一次也没有消灭过美军一个团。

而且这个团的美军有3门105毫米榴弹炮,25门高射炮,42辆M4A3E8坦克。这些“大家伙”比东线志愿军四个军的所有重火器都多,更别说白天能召唤150架次空支援,晚上还能得到24架全天候战斗机的火力支援。经过前三场战役,志愿军早就明白,美军根本就不是“年轻士兵”。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并得到全力支持。可以说,这个美军团是一块极难啃的骨头。

M4A3E8中型坦克是美军在半岛的主要装甲武器。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志愿军必须消灭全部或大部分两个朝鲜军分区,以达到战役目的,而不仅仅是打败他们。如果不能包围朝鲜第3、第8师团,不仅会对后续进攻造成严重影响,也无法动摇东线之敌的整个局面,从而迫使西线之敌撤退。那样,汉江南岸的38军和5军的血就白流了。

说白了,单打独斗赢不了这场仗。我们不仅要赢,还要尽可能多地消灭美国和朝鲜军队,这样战局才能向有利于我们的方向转变。对此,池思在命令中明确表示:“要使这场战斗彻底,必须彻底歼灭第五、第八南师和第十七美团……”但是韩国军队的情况各国都差不多,就是一瓶开战,少了半瓶,但是逃跑的水平比对方强。此前,志愿军面对韩军虽然经常获胜,但也只能驱离或击溃当面之敌,难以彻底歼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方跑位能力太高。

可见邓华的担子一点也不轻。如何在敌人即将崩溃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收头”?这位老兵陷入了沉思。

(二)沉着部署,邓华制定了“三重包抄”计划。

几经思量,邓华想出了一个我军战争史上罕见的方案:三重包抄。

什么是三重包抄?说白了就是根据韩军跑得太快的现实,用三次钳形攻势牢牢困住对手,想跑都没地方跑。具体来说,就是:

1.42军124师和66军198师为先,两个铁钳对峙,分割朝鲜第8师;

2.39军117师和66军197师为第二,两个铁钳东西对峙,包围朝鲜第8师;

3.42军125师3营、66军196师从2营以南包抄,攻占衡城地区全部敌军。

4.4军正面进攻,不断把敌人赶进三重包围圈,最后一个也没有全部离开。

先集中力量对朝鲜第8师团进行双重包围和围歼,然后在外线对衡城之敌形成大包围,力争吃一个大交子。

看到这个方案,作者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它的精彩。这种把我军迂回穿插法运用到极致的战术,只能说是太精彩了。

但是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半岛本来就是多山的,道路崎岖,路标和指示牌都是只有在梦里才有的奢侈品。此外,人们不能指望找到当地人作为向导来逃避战争,这意味着部队在行进中很容易迷路。即使志愿军官兵在内战时期已经很大程度地利用了辨别地物、看星座、指指点点的本领,但在敌人的海量火力掩护下,大范围深入山区仍然是极其困难的。

我该怎么办?邓华下令,各部要组织精干力量,尽可能侦察战场地形,结合地图合理规划路线。另外,就算迷路了,也不要慌。你要凭经验大胆去做,千万不要影响速度。即使走错了,也要循着枪炮声找敌人,拼命咬对手。

看来邓将军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3)大规模攻击。志愿者提前半小时到达。美军很惊讶:大后方怎么会有志愿军?

2月11日17时,衡城反攻正式开始。

第一个踏上穿插旅程的是117师,但他们不想开门红,没走远。它们实际上是被一架准备返航的美军侦察机发现的,随后遭到了敌方远程榴弹炮的轰击。副司令员彭受伤,政治部主任不幸牺牲。351团作为领头团,为了躲避炮火也走错了路。

师长张杰成刚要“问候”老美,就接到报告,侦察连沿着电话线摸到了一个美军哨所,俘虏3人以上。经过一番努力,一名俘虏主动提出带路。于是,就这样,117师经过一夜爬山,不负众望,第二天6: 03提前半小时到达穿插目的地。此时,大军召唤,在4军迅猛的进攻下,朝鲜第8师团开始瓦解。117师迅速抢占道路两侧高地,等待敌人到来。

谁知,过了很久,他们发现除了一小队敌军外,什么也没有。张不禁纳闷:那约定的韩8师呢?

张由衷地不知道,在他们面前还有另一支军队,那就是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枪的4军118师。本来4军的任务是从正面压迫敌人,把美伪军赶进包围圈。但118师师长邓岳认为自己是奋力赶羊,却让别人吃肉,于是暗暗决定,118师不仅要迎头痛击,而且要以一己之力杀出重围!

问题是,你是正面进攻,怎么包抄?这并没有打败邓岳。他命令:两个团在敌阵上凿洞,一个团从洞中插入,绕到敌后。11日总攻开始后,353团和354团仅用1个小时就把韩军防线撕开一个口子,352团立即一头扎进去,向前猛冲。他们一路上什么都不管,只是蒙着头俯冲到敌后,一路打散敌人。352团急得团团转,顾不上敌人的败兵。就连一些韩军也跪下缴枪,但他们没有理会,就这样在一大群敌人目瞪口呆的目光中疾驰而去。

结果352团竟然提前半小时到达邓华安排的第一重迂回线,成功分割敌人。也正是得益于这半个小时,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构筑工事,等待敌人到来。美军的团战斗队在公路上大摇大摆的时候,突然被密集的火力击中,乱成一团。惊恐之余,美军极为惊讶:这个大后方怎么会有敌军?

(3)志愿军扫荡美韩军队,美军战俘日记:屠杀持续了一整夜。

352团可能不知道,他们的老师邓岳的灵机一动,成了整个衡城反攻成败的关键。是352团出人意料地提前完成了包抄,让敌人瞬间对战争绝望。

美军第1集团军司令阿尔蒙德,在第二次战斗中曾看到志愿军穿插很差,得知自己有一个团被围,意识到败局已定,志愿军另外两方尚未被包抄,于是命令第1集团军所有美军离开韩军,立即撤退,连被围的自己人也单独留下。

就这样,老美瞬间跑光了,只剩下无助的韩军,和在志愿军猛烈攻势下瑟瑟发抖的倒霉团级战斗队。然而,这些被围困的美军最终还是不甘心。无奈之下,他们组织了所有的重武器,用火力掩护352团的阵地。然后步兵发起一波又一波的冲锋,誓要冲出重围。352团在敌人优势火力的压迫下进行了异常艰苦的战斗。它的九个步兵连和三个炮兵连有八个伤亡过半,其中一个只有八个人,另一个只有五个人!

在美军的猛攻下,352团的防线被打开。仍然活着的美国和南朝鲜部队疯狂地从这个洞里逃命。然而,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已经等得不耐烦的117师。

南朝鲜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美军不想坐以待毙,于是在空炮火的掩护下再次开始了自杀式突围。然而,刚刚经历了一场血战,他们就被压在了正在等待工作的117师面前。尽管美机空攻击造成了损失,但117师还是全力作战。349团3连战士肖子云,杀敌83人,俘虏3人!

傍晚,美机返航,战场完全被志愿军占据。赶来的117师和197师一部发起反击。南朝鲜军队彻底崩溃,扔掉所有能扔的东西,逃命去了。一名美国战俘在日记中写道:“屠杀持续了一整夜。”

在近战中位于敌方坦克侧面的后装甲是志愿军经常使用的反坦克战术。

由于117师和18师行动迅速,特别是118师大胆发挥主观能动性,352团提前完成了第一次沉重的迂回,保证了志愿军后续行动的顺利进行,使整个朝鲜第8师和美国军团被切断了后路,全部陷入包围圈。遗憾的是,由于敌机的阻挠和大雪封山,42军125师和66军196师未能按时完成第三次包围,朝鲜3师和少量美军逃脱。

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仍然以4141人的减员,消灭了12000余名敌军(其中美军2400余名)。朝鲜第8师团除两个营外,均被该团歼灭。志愿者交出了6200多支枪、7辆坦克、550辆卡车和139门各种类型的大炮。衡城反击战大获全胜。

这是继第二次战役青川河胜利后,志愿军的又一次酣畅淋漓的胜利。在长期战争疲劳、补给不足、时间仓促、道路崎岖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志愿军仍较好地实现了战役目标,特别是一举摧毁美军一个团战斗队,迫使美军第1军全线撤退,为摆脱第4次战役初期的被动局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后来的叙述历史,可能是为了突出狄平礼的遗憾,大多与衡城的反击擦肩而过,使得这场伟大的胜利没有得到应有的宣传。打衡城的难度比提平里还要差。横城的美军不仅比提平里少,而且火力强得多。这场战斗充分显示了志愿军强大的运动战能力。如果不是提笔平里的遗憾,恒诚逆袭的名声显然会更响。

至于提平里,志愿军在筋疲力尽的情况下不得不停止战斗,这并不是一次失败,更不是半岛战局的分水岭。其实提平里的美军早就做好了战斗准备,衡城的美军处于分散机动状态。谁应该先挨打是不用说的。那些夸大提平里战败的人,基本上都是对第四次战役和衡城反击的前因后果一无所知的人。整个美国军方都相信志愿军会首先为和平而战,所以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志愿军先拿下了横河,给了他们一个惊喜,以至于美国《时代》周刊不得不用“屠杀之谷”这个标题来哀叹盟军在横河的惨败。

【深耕战争历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答】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564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