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百年,上海是如何从小县城发展为国际大都市的?不仅因为开埠

2022-09-23  27

过去百年,上海是如何从小县城发展为国际大都市的?不仅因为开埠

与江南的南京、苏州、杭州相比,上海的历史并不算长。直到1843年,它只是一个元朝的小县城,建于明朝,但现在上海是中国的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城市地位位居全国前两位。除了北京,就是上海。那么上海是如何从一个小县城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呢?

上海地平线

先说上海县的历史。南宋末年在上海建镇,1292年至元末正式设上海郡。这是上海第一次从镇跨越到县。上海从镇发展到县的主要原因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大港口。

开埠前,上海的城市格局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周长9华里,高2.4丈的县城,第二部分是城墙外的港区。县城和港区人口总和常年保持在20万人左右。

上海开埠后,城市有了新的动力源,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但仅以开埠来概括太笼统。

上海港

1843年11月,根据中英《南京条约》,被列为通商口岸的上海正式开埠。从此,英、美、法等西方国家的殖民者开始占领苏州河入海口两侧和黄浦江黄金水道西岸的大部分海岸线作为租界。

清末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一些相对发达的地区被战争摧毁,但上海的实力却在不断增强。其根本原因是上海租界的特殊地位。

上海旧租界

开埠前后,上海的政治地位没有明显变化,但上海很快迎来了机遇期。五六十年代,太平天国战线东移,战争灾难蔓延。南京、杭州、苏州等江南大城市受损严重。因为上海租界的治安得到了地主富商的认可,很多有钱人陆续搬到了上海租界,上海租界开始从单一的洋人住所变成了中外人士共同居住的特殊区域,从而实现了消费者乃至投资者的高度集中。这些人不仅在银行存钱,还单独设立或投资银行。

20世纪初,义和团运动期间,北京和天津的金融机构被联合摧毁,上海则在“东南互保”的庇护下。而且外债债权都是在上海收的。1895年至1896年,各省银行汇往上海1374万元,1911年达到9400万元。所谓“商聚商兴,财聚财缘”。

上海历史建筑,安培外国公司

军阀时期也是如此。当北洋政府控制下的其他地区饱受战乱暴政之苦时,此时的上海工商业却借机完成了资本积累。

上世纪30年代,上海工业产值占全国的50%,1933年比重最高,占66%。

从上海崛起的路径中,可以发现两个有趣的点。第一,上海能发展,是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起初,它发展成为一个大型港口,带来了贸易。贸易和金融就像鸟的两翼,先成为航运中心,再发展成为金融中心。

上海黄浦江

再加上开埠带来的独特政治地位,上海成为富人的避难所,为上海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本等核心要素。所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上海发展成为世界第五大城市,远东第一大城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5639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