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位开国中将去世后,没葬入八宝山: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个地点

真丝面料2022-09-23  23

这4位开国中将去世后,没葬入八宝山: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个地点

欢迎来到师院历史专栏第3070期。上世纪50年代,共和国开国将军177人,现在都已去世,大部分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也是对他们在战争年代巨大贡献的体现和纪念。但是很多将军并没有葬在北京,而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了其他的葬地。其中有四位开国将军没有选择葬在八宝山,而是一致指定了一个地方。

这四个副手是吴克华、胡奇才、莫文骅和欧阳文。莫文骅在解放战争后期身居高位,在四野主力第十三、十四军任政委。这种经历比较少见。另一方面,吴克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了许多军区的司令员,从官方职位到大军区的职位。四位将军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解放战争时期,都在东北野战军(四野前身)4纵队服役。

1948年10月,辽沈战役激战正酣。吴克华当时任四纵司令员,莫文骅任四纵政治委员,胡奇才任副司令员,欧阳文任四纵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这四个人可以称为四个垂直方向的“四大”。他们共同领导指挥了著名的塔山大战,将国民党侯镜如兵团11万大军阻击在塔山以南,确保了东北野战军主力顺利攻克锦州城,基本决定了辽沈战役的全面胜利。

《塔山封锁》是解放战争三部悲剧大片之一。塔山只是一个地名,东野的士兵没有条件站在山上。负责守卫阵地的东野4纵、11纵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其中仅4纵就伤亡3000余人,是解放战争时期该部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役。

4%的伤亡,几乎占了部队人数的近1/10。在战争中,东北野战军历来注重运动包围、分割、歼灭敌人,多打少打。这一次被迫打阻击战,守住阵地,也是确保全局胜利的选择。在吴克华等指挥官的调遣下,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当时第4纵第11纵只有8万左右的独立师。面对陆、海、[/k0/]11万国民党精锐部队的猛攻,他们表现出视死如归的决心和战斗力。虽然取得了胜利,完成了任务,但该纵队的几位指挥员还是为部队的巨大伤亡而心痛不已。

四将军到了晚年还是忘不了这件事。虽然没有商量,但他们都选择了将骨灰葬在塔山公墓,与当年牺牲的战友长眠。吴克华是四个人中第一个死去的。1987年病危时,吴老将军向亲属提出,葬在塔山,而不是八宝山。家人立即明白了将军的意思,并于次年8月将吴克华的骨灰送到了塔山烈士陵园。

吴克华开了这个先例,它的第四纵队的将军们也紧随其后。1998年,胡奇才也被安葬在塔山公墓。胡将军死于1997年,次年下葬。2003年,两大纵队主要政治领导人莫文骅和欧阳文的骨灰也按照他们的遗愿被带到了塔山。几十年前去世的几位将军和东野同志永远在一起了。除了这四位开国中将,还有数十位经历过塔山战役、建国后战死的原四纵司令选择回到塔山。战争年代战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持续了几十年。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代史作家经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争史研究。它以专业的视角为你还原了整个历史,带来了精彩的历史细节。欢迎获取更多精彩文史内容。期待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5635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