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蛇尾的南京保卫战,这些你都知道吗

虎头蛇尾的南京保卫战,这些你都知道吗,第1张

虎头蛇尾南京保卫战,这些你都知道吗

南京战役又称南京会战,是淞沪会战失败后,中国军队为保卫首都南京,抗击日本侵略者而发动的一场战役。

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发布“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协同海军,兵分三路,攻占南京。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守备司令,部署南京保卫战。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南京的城门接连被日军攻占。12日,唐生智根据蒋介石的命令,下达驻军撤退命令。守军因撤退而乱了阵脚,大部分留在了城里。他们被日军大量射杀,损失惨重。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南京大屠杀。

背景

上海和宋海战役结束时,日军在杭州湾登陆,从侧翼包围了上海。为了防止上海作战部队两面受敌,巩固首都,中国第三战区命令那里的中国军队向南京城外的既定阵地移动。1937年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即把胜利推向西方,企图攻占南京,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日军攻占上海后,由于第10军伤亡不大,向西推进,不愿遵守参谋长规定的作战区域界限,于11月15日夜决定“以军主力独立果断追击南京”。当总参谋部叫停前进时,“华中方面军”向大本营提出意见,强烈要求“攻占南京”。

经过

守卫南京的主力是刚从上海前线撤退的蒋介石最精锐部队第三十六师、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以及由军校学员组成的教导总队(1.2万人)。36师、87师、88师在淞沪会战中人员损失过半,士兵多为临时征召。新兵都是从农村临时召集或强行抓来的壮丁。这些新兵根本没有基本的军事训练,大大降低了三个主力师的战斗力。只有教导总队战斗力强。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1937年12月1日以后,南京所有政府机关都已撤离南京,蒋介石夫妇也于12月7日飞离南京。

12月8日,日军占领了南京所有外围阵地,对南京形成三面围攻。南京守军唯一的退路是向北渡长江。但唐生智布置了“最后一战”,摧毁了长江上所有的渡口,自己也切断了南京守军的退路。12月9日,松井司令向南京城空发出“投降劝告书”,要求中国军队在12月10日前投降,但中国军队对日军的“投降劝告书”不予理睬,于是日军于12月10日对南京发起总攻。

第一,日军进攻光华门,在地形上更容易进攻,但最有效的教导总队是守卫光华门。战斗非常激烈。日军一度占领光华门,发动反攻后被教导总队夺回。死守中华门和雨花台的八十八师的抵抗也很顽强。在直到12月12日的三天激战中,日军伤亡7200余人,仍未能攻入南京。

然而,12月12日晚7时,唐生智突然向所有守军下达撤退命令。12月12日晚上8点,他乘坐为他预留的最后一艘小摩托艇,逃过长江。唐生智率先出逃,引起南京守军的哗然。本来大家都做好了誓死一人的准备,但是他的指挥官却在最关键的时刻背叛了他的信任,逃跑了。还有谁愿意继续拼命抵抗?南京守军突然崩溃,完全失去组织,官兵开始逃命。

因为南京三面被日军包围,唯一的逃生之路就是北上渡江。于是大批士兵没有命令就蜂拥至弋江门,试图渡江逃跑。然而,唐生智并没有解除镇守岐江门的三十六师下达的不许任何人逃出城的命令。于是36师开枪阻止试图逃出城的守军,于是中国军队双方发生了交火。最后,城内守军动用准备巷战的坦克,将七江门破出城,随后大批试图逃跑的逃兵和难民冲出城外。然而,所有过河的船只都被摧毁了。12月的河水非常寒冷,大多数试图过河的人都冻死在河里。有的逃兵见自己过不了河,就又回城了。他们扔掉武器,脱下军装,抓起普通人的衣服披在身上,逃进“安全区”保护普通平民难民。

12月13日早晨,日军惊讶地发现,一直顽强抵抗的中国军队突然全部撤退,日军轻而易举地冲进了南京。下午2点左右,日军先头部队到达了弋江门。由于南京到处都是中国士兵扔掉的军装和武器,日军决定大批伪装成平民的中国士兵潜入“安全区”。由于日军在上海战役中多次遭到由平民和学生组成的“便衣队”的袭击,日军开始对“安全区”进行大规模突袭。隐藏在“安全区”的逃兵一旦被抓,就被处决,一些无辜的平民被杀害。

12月13日日军进城后的两周内,日本兵在南京大量杀人、强奸、抢劫,这就是“南京大屠杀”。

影响

南京保卫战和南京大屠杀发生在时间的前后。它的失败造成了南京的陷落,国民政府未能疏散南京市民,给平民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南京薄弱的防御部署造成了军事撤退的混乱,大量中国士兵滞留在城内。这些因素扩大了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规模。

事实上,自1937年8月淞沪会战以来,南京一直是日军空攻击的重要目标。国民政府开展了空防灾和抗战的宣传教育,各种社会团体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宣传和捐款活动。

12月13日南京陷落前夕,城市基本上运行有序。但实际上国民政府对战争的准备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南京陷落后如何安置和保护市民的问题上没有详细的计划。滞留南京的市民也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和救援意识。

这种情况和国民政府的宣传误导有很大关系。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和国民政府高调表现出坚决抗战的态度,并配合相关措施和宣传,给民众留下了国民政府固守南京的印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5614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