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才也竞争,最抢手的师爷工资日结,一天竟能赚100两银子

清朝人才也竞争,最抢手的师爷工资日结,一天竟能赚100两银子,第1张

清朝人才也竞争,最抢手的师爷工资日结,一天竟能赚100两银子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各行之冠”,意思是古代社会的行当很多,每一行都有一个“冠”,也就是行当里的顶尖人物。比如清朝的时候,师爷发展到了顶峰,其中最厉害的一个叫吴的,一天赚一百两银子,比很多人一年赚的还多。伍师爷有什么厉害的?如果你很好奇,下面小编就为你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作者删除。与图片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明清古装剧中,tout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角色,而且完全符合史实,但tout在明清并没有出现。据史料记载,师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的“幕人”。比如《李周·天官中载》中记载:“幕人掌管幕、帐、物”,即帮助军政大臣处理各种事务,在我们现在的职场中可以理解为“助手”或“秘书”。直到秦汉时期,幕人制度并没有被废除,而是不断发展。例如,汉代的“刀笔官”是另一种形式的幕人,唐宋的“吏”或“官”也是如此。

专家表示,“包打听”这个称谓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只是在戏曲和小说中才有,还没有正式出现在明朝的官方文献中。所以只能说tout在明代才刚刚起步。后来到了清代,绍兴科举落第的文人到衙门做簿记员,使师爷正式成为政府职业,成功登上历史舞台。清朝的师爷在政治舞台上异常活跃。虽然他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院官员,但他们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清代众多的师爷中,他们是按照专长领域进行分类的。比如,最多的师爷是“有刑名的师爷”,他们精通历代法制,专门协助地方官员处理各种民事、刑事案件;还有“师爷纪念皇位”。这类师爷最大的特点是文笔极佳,通常受聘于各路武官,弥补文笔短板,帮助官员写奏章,或反馈民情;此外,还有处理财政税务问题的“钱谷师爷”,统计人口户籍的“政笔师爷”,审批公文的“登记师爷”,等等。

乾隆年间,两江一带有个吴包打听,很有名气,乾隆皇帝对他很痴迷。当时两江总督是陈辉祖。他刚上任的时候雇了师爷,但一连换了几次都不满意。最后,他花了很多钱聘请伍师爷。但是,吴包打听不同于其他的师爷。他从来不拍陈辉祖的马屁,但是每天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尤其是他写的折子,在乾隆手里更是备受关注。因为他很了解乾隆皇帝这样的人,在做包打听期间也为陈辉祖解决了不少麻烦。但吴包打听有赌博的恶习,这也让陈辉祖很反感。

后来陈辉祖辞退了吴包打听,又找了一个有名的包打听。但是这个新包打听不明白乾隆皇帝的心思,多次写奏章,让乾隆皇帝不高兴。龙皇帝是个聪明人。他一看奏章不是原来的“味道”,就知道陈辉祖肯定又做了什么,于是给陈辉祖下了一道圣旨。最后,他连写了五个字——伍师爷安全吗?看到这里,陈辉祖脊背发凉,没想到乾隆皇帝竟然想到了伍师爷。陈辉祖不敢隐瞒,只好如实告诉乾隆皇帝自己罢免伍师爷的事...

隆帝还命令陈辉祖重新雇用伍师爷。陈辉祖不敢违拗,派人去请伍师爷,但伍师爷总是闭门不出。最后,陈辉祖不得不亲自前来道歉。伍师爷头脑清楚,肯定是乾隆皇帝的命令,所以给了陈辉祖一个面子,但是要求每天一百两银子,早上醒来就看到桌上的银子。当时普通师爷一年的收入只有100多两,武师爷一天120两,比陈辉祖一个月的工资还多。对此,陈辉祖不以为然,只好咬咬牙,答应每天给他120元。

就这样,吴师爷又成了陈辉祖的师爷。每天早上,陈辉祖都派人送钱,把两个银锭放在吴师爷家的桌子上。有一天,会计先生当时忘记送钱了。吴包打听醒了,见桌上没有钱,就继续睡着,说这一天不上班了,什么都不要他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5367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