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战中的俄国不堪一击,二战中的苏联却能逆天翻盘?

为什么一战中的俄国不堪一击,二战中的苏联却能逆天翻盘?,第1张

为什么一战中的俄国不堪一击,二战中的苏联却能逆天翻盘?

你知道地球上最强壮的三只手臂是什么吗?陆军和空陆军?

他们是中国炊事班,美国军医,苏联政委。他们之所以有如此精彩的回答,是因为他们虽然不是战斗序列中的直接战斗者,但却能够在历史上的几次战争中做出突出的贡献。

今天就来说说苏联政委的来历。政委在部队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位。在中国和前苏联军队,政委主要负责党政工作,所以偏向于文职。偶尔也有像和李那样能干的政委,在500米外打爆敌人的头。

在很多人看来,二战时期的苏军政委更像是上天的安排。作为一个团队中级别最高的领导,苏军政委和文职人员几乎没有什么关系。他们戴着醒目的蓝色帽子,他们总是冲在最前面鼓舞士气,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经常在逆境中力挽狂澜,挺过了苏联最艰难的岁月。但当时除了苏联红军的政治委员,美英法三国军队都没有政治委员。那么苏联的政委同志在二战时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真的如此命运多舛吗?

政委全称,政治委员,通常指苏联和模仿苏联模式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军级以上单位负责党政工作的领导干部是纯思想工作者。政委制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当局在军队中设立政治委员,监督那些懂军事的指挥官,有些指挥官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将军。

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红卫兵武装起义推翻了俄国资产阶级政权的统治,苏维埃俄国成立。当时的俄军主要由旧俄军官兵组成,主要包括工农民兵和游击红卫兵。虽然它能战斗,但它有一些致命的问题。

一是旧俄军战斗纪律性不强,充斥着无政府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旧俄军一旦被德军包围,无路可走,往往选择投降,无数俄军官兵被德军俘虏。二是旧俄军战术低下,与当时世界主流军队如英军、法军等战术相差甚远。

这样的老俄军一旦投入战斗,在与强大的盟军干预军交火时,往往很难取胜。更重要的是,这些参加过红军的老俄官兵,信仰并不坚定。万一战场发生变化,对苏俄来说是极其致命的。正是因为这种历史包袱,苏联政府才必须采用全新的体制来实现对军队的绝对控制。

这个系统就是政委。自1918年俄国建立政治制度以来,由旧俄军队官兵组成的工农红军在政委的严格管理下,在驱逐盟军干涉军和白军的战斗中表现出惊人的战斗力。与有历史包袱的苏军不同,美军的前身是北美,是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武装民兵。依靠启蒙运动的精神,美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军政体系,实现了对军队的绝对控制。

那么,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有政委吗?有人说,苏联政治委员在战争前期对军事行动的影响最为明显和直接。德军入侵后,许多政治委员严禁部队进行任何撤退,导致部队被包围,全军覆没。即使接到大本营的直接命令,他们仍然认为这是敌人伪造的,拒绝接受。这迫使苏联总政治部在1941年8月下令,政治委员不能干涉军事指挥官的决策。

随着战争的拉锯战,政委对军令的干预降到了最低,主要是鼓舞士气和做思想工作。总的来说,基本上没有军事指挥能力。事实上,根据描述,一战中的俄军与苏德战争中的红军大相径庭。

一战期间,俄军表现得像个烂摊子,墨守成规,缺乏个性。到了1941年,虽然当时苏军中优秀的军官和军官仍然太少,大量的士兵还没有克服惰性,但是随着苏联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他们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在为祖国而战。

书中还写道,即使完全没有希望,红军战士依然顽强抵抗,苏军战士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不是单靠恐惧就能激发出来的,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委的模范作用。

实际上,实行政治干部责任制是苏联时代创造的一种特殊指挥制度。当时担任这一职务的军官都是上尉,是苏联的布尔什维克党,也是最忠诚的军官,所以他们担负着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冲锋陷阵和监督战场作战的双重任务。

如果排除被俘士兵的数量,苏德两军的战斗伤亡在1941年下半年为2: 1,1942年为3: 1,1943年为2.7: 1,1944年为1.4: 1,1945年为1: 1。由此可见,苏军的战斗力越来越高。一方面原因是苏联在战争过程中学习和了解了战争,从最高指挥官到下级官兵大多如此。

另一方面,原因是由于苏联及其政委的不断鼓励和领导,苏联日益下降的士气和战斗力将得到改善,从而阻止了德国的猛攻。但也导致了苏联在战争中牺牲了大量的政治干部。

据不完全统计,卫国战争期间,苏军有16万多名政治军官死亡,占死亡军官总数的18%,而苏军政委的死亡率高达80%以上,牺牲惨重。出于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西方国家开始在各种影视作品中抹黑苏政委。影片描绘了大量苏军指挥官杀害撤退战友的丑恶形象。这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影视描述在播出后也引起了广泛争议。

有很多批评认为这部分违背了历史真相。事实上,电影中这一部分的原型其实来自苏军的督战部队。苏联军队的战争监督小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内战时期,当时苏联和俄罗斯军队使用机枪监督战争。

1918年底,他与列宁一起领导了十月革命的脱落刺激,提出建立战争监督制度。灵活的卡车或公共汽车被用来携带机枪,这些机枪被部署在前线后面,用来驱赶那些犹豫不决的人。关于苏联首都队屠杀撤退同胞的故事在西方国家广为流传,但虽然有殴打战友的案例,但实际上很少发生。苏军在战争一开始就遭遇了巨大的失败,整个前线一片混乱。前线的大量士兵被杀、被俘和投降..

这些灾难对士气的影响是巨大的,需要一场胜利才能让失去勇气的人振作起来。但是,胜利来自于部队的战斗力。如果说高昂的士气决定了一支军队的上限,那么秩序和纪律保证了它的下限,而首都队的作用就是维持这个下限。

1942年7月28日晚,斯大林签署了著名的227号令,提出了一步也不后退的口号,并对监督战争的制度提出了更为详细的要求。集团军里成立了三五个监督小组,当场枪毙懦夫和动摇军心的人。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传统的阻止和容纳措施可能会失败,有时监管团队确实需要使用一些更激烈的措施。

根据苏联老兵的回忆,如果在战场上撤退,就会得到后方监督小组给的子弹。不管跑到哪里,前敌后友都可能挨子弹。所以二战期间,苏军监察队确实在前线殴打友军,而且在德军的记录中也频频出现。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监督小组能够通过常规手段完成任务。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士兵都支持这个命令。1942年8月中旬,内务部人民委员会三级国家安全委员会阿巴库莫夫收集了步兵第215763军和坦克第1军部分诗人的负面评论。后世学者、著名军事作家大卫·格兰克(David Glanc)认为,像都督队这种靠蛮力执行战场纪律的方法,并没有提高苏联红军在战争前半年的作战表现。

但这些严厉的措施仍然有利于他们在生死存亡的危机中成为战斗集团,为赢得最后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就连俄国人自己,在他们的胜利与悲剧的作品中,也毫不客气地评论斯大林的一系列命令,关于监督队伍、监督队伍、惩罚连队、惩罚营地、威胁开枪等当时的措施。但是这种强制措施,在

终于在1944年底,随着战局的好转,斯大林在国防人民委员会签署命令,要求各集团军群指挥官解散监察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5332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