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这位君主居然提出用一座城池换回罪犯,是他太昏庸了?原来是个高招!
乍一看,用理想国来换一个在逃的罪犯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君主魏思君却这么做了,他认为这是值得的!《战国策》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魏国的一个罪犯逃到了魏国,当时的魏国君主魏思君要求魏惠王用十万黄金交换这个罪犯,结果被拒绝了。于是魏思君提议用这个罪犯交换魏国一个叫左家的城市。
那么,魏思君为什么要用理想之城换一个罪犯呢?是这个罪犯太重要还是这个爱国君主太昏庸?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故事的背景。据《资简》记载,公元前325年,之子齐。魏魏魏亡于魏。”也就是说,当时魏国在君主更替的过程中,人心难免有些思想浮动,而新的君主魏思君刚刚继位,眼睛就盯着他,想看看新的能不能让魏国起死回生。所以对于魏思君来说,如何稳定国内局势,树立自己的民主形象,自然至关重要。这时正巧有罪犯逃往他国,魏思君自然想就此事做一篇文章。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魏思君在这样一个罪犯身上花了不少功夫。他不仅五次派使者与魏国谈判捉拿罪犯,还在被拒绝后提出用左的城池与之交换。
再者,我们再来看看魏思君与城池交换俘虏背后的原因。他试图表明自己“让法律占上风”的决心。魏思君得知要用一个逃犯交换城池后,魏国不明所以的大臣们急了,纷纷劝诫,说他是罪犯,逃跑了。没有必要交换理想城市。
看着这些跃跃欲试的大臣们,魏思君心中暗喜,趁机给这些大臣们好好上了一课:“我这样做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了治理国家。逃跑的罪犯抓不回来,那是法度不立,法度不立,国家就大难临头,这是十个左的城池也代替不了的。反之,若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则即使十座左之城失,亦无大碍。”
大臣们听了,觉得有道理。嘿,这位新君主是位英明的君主。从此,他对魏思君产生了敬畏之心。魏国人民从此遵纪守法。废话。国君连逃跑的罪犯都想尽办法要回来,更何况魏国那些不敢犯罪的人。另一方面,魏惠王听后,非常钦佩,说:“如果你不听主的愿望,这是未知的。”罪犯被送回魏。
所以魏思君没有花什么钱,而是大张旗鼓的说要用理想之城换一个罪犯。不仅在国内树立了威信,而且站稳了脚跟,整顿了国内的法纪,甚至让其他国家的君王刮目相看,使弱小的魏国在当时弱肉强食的形势下得以保全。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计策,也确实是一个高明的计策。
欢迎,喜欢,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唐都历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