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到底是怎么回事?秦国已经全歼赵军,为何却没能消灭赵国

平安大厦2022-09-23  31

长平之战到底是怎么回事?秦国已经全歼赵军,为何却没能消灭赵国

公元前262年,韩国官员冯亭,被韩王派到了上党郡做官。然而对于这份任命,冯亭可以说是欲哭无泪。

因为当时的上党郡,已经即将被割让给秦国。冯亭此去,就是要代表韩王,完成对上党郡的交割。放在后世,冯亭这个行为,无疑会被人骂作‘卖国贼’,是要遭到万人唾骂的。当时虽然没有卖国贼这个词,但冯亭如果真的代表韩国,割让了上党,那以后冯亭在韩国这边,绝对会被千夫所指,此后这辈子都不得安宁。

对此,冯亭自然也不愿意。没有任何一个真正热爱自己国家的人,愿意代表国家,割让自己国家的领土给敌国。但问题是,就在不久之前,秦国大将白起,刚刚率兵攻占了韩国的野王地区。韩国地形比较特殊,上党地区只能通过野王地区,和韩国本土其他地区连接。所以,一旦野王地区被攻占,那么上党地区,就彻底成了一块飞地。

如此一来,韩国就算不想给地盘,也是有心无力。因为此时的上党,早已经是秦国的囊中之物了。如果韩国不给,秦国完全可以武力占领。

所以,当时冯亭被派往上党,除了要完成上党郡的交割任务之外,其实还有一个特殊的使命。那就是要让上党郡的交接,尽可能地给韩国带来更多的好处。别看此时上党郡已经是秦国的囊中之物,但上党百姓的人心还在韩国,这就是韩国手里最好的一张牌。

如何打好这张牌,为韩国争取更多的利益,这就是冯亭的任务了。

而冯亭上任之后,很快就成了上党地区的最高负责人。此时上党地区和韩国的联系,早已被彻底切断。所以,此时上党地区所有的决策,最后其实都是由冯亭说了算的。而接下来,冯亭仔细分析过上党地区的形势之后,竟然直接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冯亭决定,要带领整个上党,直接投降赵国,而非投降秦国。

冯亭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主要是为了挑起秦国和赵国的矛盾。一旦赵国参战,韩国联手赵国,便有了翻盘的可能。从当时的时局来看,这几乎也是韩国唯一的机会了。

但是冯亭怎么都想不到,他的一念之差,会对整个韩国,乃至整个战国历史,产生多么大的影响。正是因为冯亭的这个决定,后来赵国和秦国之间,不但进行了一场上百万人的大混战,而且此战之后,赵国更是被秦国坑杀了四十多万人,这就是历史著名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直接导致战国后期唯一有能力和秦国争锋的赵国,瞬间衰落下去。这一战结束之后,战国历史便从七国争霸,逐渐过渡到秦灭六国的阶段了。

那么,冯亭作为韩国官员,为什么他的决定,最终会导致秦赵两国进行主力决战?历史上那场真实的长平之战,到底是怎么打的?为什么在这一战当中,赵国主力会被秦国全部歼灭?长平之战结束以后,赵国已经是衰弱至极,为什么秦国却没能直接灭了赵国呢?

想要说清楚这些问题,我们还得从战国时代的历史背景开始说起。

战国初期,经过春秋时期数百年的乱战之后,那些小诸侯国,逐渐被兼并消灭。取而代之的,是几个大诸侯国。这几个大诸侯国,就是后世所谓的‘战国七雄’。当然,除了战国七雄之外,像越国、鲁国、宋国这种二流强国,在战国初期的时候,也是存在的。只不过在战国中后期,被那七个强国吞并了。

而进入战国时代之后,因为周王室进一步衰落,那些强大的诸侯国,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打仗了,根本没有任何规则可言。在这个过程当中,位于西方的秦国,逐渐强大了起来。

秦国也是一个老牌诸侯国。在春秋时代,秦国还曾经在秦穆公时代,称霸于诸侯。不过再之后,因为有晋国的存在,堵住了秦国的东出道路。所以自秦穆公之后,一直到战国时期,秦国始终无法走出函谷关半步,一直只能被堵在函谷关以西。

而到了战国时期之后,随着晋国出现了‘三家分晋’这种事情,变成了韩赵魏三国,秦国便觉得又有了东出的希望,再次向三晋方向进攻。但是结果,面对分裂之后的‘晋国’,秦国依然打不过。甚至就连三晋之一的魏国,都可以吊打秦国。在历史上著名的阴晋之战当中,魏国五万新兵,竟然正面打垮了五十万秦国精锐。如果当时魏国能够专注攻打秦国的话,说不定秦国在战国初期的时候,就已经亡了。

正是在这种恶劣局面下,后来,秦国不得不主动进行变法,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秦孝公在位期间,重用商鞅,对秦国进行了系统的改革。经过商鞅改革之后,秦国逐渐摆脱了以往的历史包袱,开始重新强大起来。

此后,秦国再次将矛头对准了魏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国力已经丝毫不逊色于魏国,军队战斗力也提升了很多。再加上当时魏国四处开战,同时被多个国家围攻。尤其是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这两场大战,更是导致魏国最精锐的魏武卒,折损了七七八八,再也不复巅峰时期的战斗力。

所以,秦孝公在位后期,不但夺回了昔日被魏国夺走的河西之地,还对外扩张的不少。等到秦孝公临终之前,秦国几乎已经恢复了春秋时代最鼎盛时期的版图,而且还扩张了一些。

秦孝公之后,接下来即位的秦惠王,同样也是一位很牛的国君。秦孝公在位期间,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等到秦孝公去世的时候,此时的秦国,已经是战国七雄当中,地盘最大的一个了。

除了楚国之外,其他五个强国,在国土面积上都远远比不上秦国。广袤的国境,给了秦国足够的扩张资本,这就为秦国后来压服六国,奠定了基础。

秦惠王在位期间,秦国虽然强大,但和其他几个强国相比,综合国力倒是也差不了太多。而秦惠王去世之后,他的两个儿子先后即位,分别是秦武王和秦昭襄王。秦武王在位时间比较短,贡献也相对较少。而秦昭襄王在位时间则比较长,同时也对秦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秦昭襄王在位前期,秦国的大权,长期由太后掌握。这位太后,就是影视剧里提到的那位芈月。虽然当时秦国长期处于太后掌权的状态,但扩张的脚步却一直没有停止。所以芈月掌权期间,秦国国力进一步提升,逐渐成为战国七雄当中最强的一个。

公元前265年,芈月去世,此后秦昭襄王成功驱逐了外戚,彻底独掌大权。秦昭襄王掌权之后,在军事上重用白起,在内政方面重用范雎,继续采取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此后,秦国开始交好齐国和楚国,主要进攻离自己最近同时也相对弱小的韩魏两国。

芈月去世的这一年,距离长平之战发生的那一年,仅仅只相差了五年而已。

随着远交近攻的国策被确定,秦国集中所有力量,开始暴打韩魏两国。魏国在战国初期的时候,原本也算是战国七雄之首。但是被周围几个强国围攻多年之后,早已不复当年的强势。至于韩国,本就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个。所以这两个国家,当时在强大的秦国面前,根本就不是对手。

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公元前262年,白起拿下野王地区,逼迫韩国割让上党。

秦国当时的情况,基本上就是这样。至于其他几个诸侯国,情况则同样十分复杂。

首先是韩魏两国。韩国因为地盘较小,一直都比较弱。所以韩国长期实行‘’捣乱政策,基本上就是谁强就给谁捣乱,到处挑拨。至于魏国,原本虽然很强,但是已经彻底衰落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之前韩国和魏国也曾联手对抗秦国。但二十多年以前,伊阙之战当中,秦国直接消灭了24万韩魏联军。

此战之后,韩国精锐损失殆尽,魏国也是折损过半。哪怕过了二十年之后,到了长平之战以前,依然没能修养过来。

三晋之中,唯一一个例外就是赵国。大约在长平之战开始四十多年以前,赵国进行了一场‘胡服骑射’运动。通过这场改革,彻底强大了起来。此后,赵国不断向北扩张,地盘越来越大。

而在长平之战开始之前,赵国也是战国七雄当中,唯一一个有能力单挑秦国的诸侯国。而且,长平之战开始前的赵国,正处于国力巅峰期,不但兵精粮足,国力雄厚,国内还有廉颇和李牧这样的顶级名将,完全有实力单挑秦国。

至于老牌强国齐国和楚国,情况也不容乐观。大约在长平之战开始二十年之前,齐国因为独自吞并了宋国,引起了其他诸侯国的集体愤怒。所以,齐国后来被其他几个诸侯国围殴,差点被打到灭国。后来虽然在田单等人的力挽狂澜之下,成功复国。但在这之后,齐国一直在休养生息,而且对外战争也不再活跃。

而南方的楚国,在之前芈月掌权的时代里,同样也被秦国一顿暴打。就连楚国的老国王楚怀王,都被秦昭襄王诓骗到了秦国,而后囚禁至死。之前秦楚两国交战期间,楚国甚至连自己的都城都丢了。所以,此时的楚国,情况也不容乐观。

白起拿下野王地区的时候,中原地区各国的情况,基本上就是如此。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冯亭到了上党地区之后,发现自己根本就没多大回旋的余地。

当时的韩国,自身极为弱小,就算联合魏国,都打不过秦国。齐国当时基本不参与外面的事情,楚国也已经被秦国打得半残。所以,当时唯一有能力改变局面的,就只剩下赵国了。所以接下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怎么才能让赵国入局。

就是在这个时候,冯亭做出决定,打算把整个上党地区,都交给赵国,以此来引赵国入局。

赵国这边,听说韩国的上党地区,打算投降赵国的时候,自然非常意外。不过,意外之后,接下来赵国就要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到底要不要接受上党地区的投诚呢?

这个问题,现代人可能很难理解。一块白送的地盘到了嘴边,那还能不要呢?但当时的赵国内部,确实存在两种声音,而且要和不要,其实都很有道理。

支持不要的这一派认为,只要接受了上党地区的投诚,那就意味着赵国必须要和秦国正面交战。当时赵国正处于上升期,虽然有能力和秦国单挑,但是整体实力还是要弱于秦国。所以,当时很多赵国高层认为,最好还是暂时避免和秦国交战,再猥琐发育一段时间。等到双方国力真正在一个水平线之后,赵国再和秦国交战。

而支持要的这一派,理由同样也很充分。除了白得一块地盘之外,上党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也是必须要考虑的。上党地区位于中原咽喉,一旦秦国掌控了上党地区,向北可以进攻燕国,向东可进攻齐,向南可以进攻魏韩两国。

而对于赵国来说,一旦秦国掌握了上党地区,秦国便可以轻易出兵,将赵国的国土一分为二。赵国在山西地区的全部领土,都有可能被秦国轻易攻占。就算秦国不出兵,赵国也需要派遣大量军队,和上党地区的秦军进行对峙。长此以往,赵国就等于是和秦国对耗国力,根本就耗不过秦国。

所以,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赵国这边,最终还是决定,接受上党地区的投诚。但这样一来,原本秦国和韩国之间的战争,就这样转移到了秦国和赵国之间。秦国这边,自然也知道上党地区的重要性,所以不可能轻易放弃。

接下来,赵国首先派人去接收上党地区,同时派老将廉颇,驻守在长平地区,防备秦国的进攻。而秦国这边,得知赵国入场之后,高层也开始出现了分歧。

当时秦国的国策,是先打韩魏这两个弱国,远交近攻。而对于强大的赵国,秦国一直都很忌惮。一直想通过外交手段,暂时避免和赵国的直接冲突。

比如,就在芈月去世的那一年,赵国这边传出消息,要和齐国结盟。而秦国这边,得知此事之后,自然要极力把这桩联盟给搅黄了。因为赵国和齐国联合之后,就真的可以和秦国正面抗衡了。当时为了破坏齐赵联盟,秦国做了很多工作,甚至还主动送了一个质子去赵国。

那位被送去赵国的人质,就是当时秦昭襄王的孙子,也就是秦始皇他爹。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秦国对于赵国,其实是非常忌惮的。毕竟,当时的赵国,是唯一一个有能力和秦国单挑的国家。按照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这样的赵国,是秦国无论如何都不愿意主动招惹的。

但问题是,如今赵国接受了上党地区的投降,等于是主动和秦国站在了对立面。如果这个时候,秦国表现得软弱一些。那么接下来,赵国便可以趁势联合其他诸侯国,一起进攻秦国。到了那个时候,秦国就真的危险了。

所以,当时的秦国,也没想直接和赵国开战,而是一直在做两手准备。首先,在上党地区投诚之后,秦国先是继续打韩国,以此来对赵国进行威慑。一年之后,当赵国对上党地区的接收工作,已经做到一半的时候,秦国再次出兵,直接攻占上党地区。

当时秦国高层的打算,极有可能是到此为止。因为拿下了上党之后,秦国已经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战略目标,没必要继续和赵国死磕了。但让秦国没想到的是,秦国攻占了上党地区之后,上党地区的百姓,竟然主动逃往赵国,而赵国更是派兵接应这些难民,同时还继续在长平地区加派军队。

如此一来,秦国自然就只能表现得更加强硬,只能继续往前线调遣军队。因为如果此时秦军后撤的话,赵国主力肯定会趁势压上,直接攻占整个上党。

就这样,接下来的一年当中,双方不断向长平地区加派兵力。原本双方在长平地区布置的兵力,仅仅只有十几万而已。但是随着双方不断增兵,一年之后,双方参与对峙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数十万!

到了这个时候,双方几乎都很难轻易收场了。不管谁主动撤退,都意味着怕了对方。而且,一旦某一方后撤,对方趁势将大军压上,极有可能会损失惨重。而随着两国不断增兵,原本一场接触战,彻底成了双方的主力决战。

就这样,秦赵两国的主力决战,提前到来了。而这个结果,是当初秦赵两个的高层,都没有预料到了。

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自然就只剩下开战这一条路了。但问题是,之前整个中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五十万人以上规模混战的先例。哪怕是春秋时期那些著名的大战,参战总人数其实也就十几万而已,根本不是一个规模的。

所以,对于这种规模的主力决战,双方心里都没有底。不管哪一方战败,结果对于战败方来说,都将是毁灭性的。

经过连续一年多的增兵之后,公元前260年四月,随着秦国将领王龁,主动率军进攻赵国军队,长平之战,正是拉开了帷幕。

开战之后,双方你来我往,试探性地打了几个回合。这个试探性的过程,持续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在这个过程当中,赵国基本处于劣势。这也难怪,当时的赵国,虽然有能力和秦国单挑,但整体实力还是要比秦国逊色一些。

鉴于当时赵国军队处于弱势一方,赵国主帅廉颇,主动采取以守为攻的策略。廉颇作为赵国老将,很清楚赵国军队的劣势和优势。如果是正面厮杀的话,赵国军队很难战胜秦国军队。但同时,赵国军队是在本土作战,在补给运输上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只要赵国军队坚壁清野,耗尽秦国的补给,秦军就只能撤退。

一旦秦军撤退,到时候赵国军队再趁势压上,秦军就必败无疑了。

面对缩进乌龟壳里的赵国,秦国这边也没什么好办法。廉颇这一招,等于是彻底打在秦军的软肋上。要知道,当时秦军在长平地区,布置了将近六十万人。这六十万人的补给,足以把整个秦国拖垮。当时秦昭襄王甚至亲临前方,许诺运输补给的后勤人员,全部可以获得军功,这才勉强撑起秦军的补给。

但显然,这样的消耗,即便是以当时秦国的国力,也撑不了多久。

所以接下来,秦国就开始在战场之外出招了。

首先,秦国主动派人,去赵国谈议和的事情。赵国这边本就骑虎难下,当时高层也存在议和的声音。而主战的一派,也希望通过议和来麻痹秦国。

与此同时,秦国这边又把秦赵议和的消息,大肆进行传播。如此一来,在秦国的有意传播下,各国都知道秦赵双方打算议和的消息。原本处于观望状态的韩魏两国,此时也彻底泄气,取消了派兵增援赵国的计划。

原本对于韩魏两国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秦赵双方两败俱伤。因为不管秦国和赵国哪一方获胜,对他们来说都不是好消息。所以秦赵双方开始对峙之后,韩魏两国其实已经有了计划,想要在赵国将要落败的时候,派兵增援赵国,以防赵国被彻底击败。

但正是因为秦国的这招外交策略,导致韩魏两国彻底取消了这个计划。这就是为什么长平之战期间,其他诸侯国都没有前来救援赵国的原因。

除了外交之外,秦国也在散布舆论,说老将廉颇有自立之心。而且,秦军不怕廉颇,而是怕赵国的年轻将领赵括。另外,当时秦国这边宣称,秦军是以王龁为大将,而不是以白起为统帅。

所以,当赵王得知此事之后,也开始逐渐相信了秦国的反间计。除了忌惮廉颇此时掌握的兵权之外,最重要的是,当时赵国也很困难,很难支撑前线军队继续对峙。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当时赵王也想要尽快结束战争。

最后,在秦国的离间之下,赵王还是做出了选择:撤回廉颇,改派赵括上场,同时让赵括再带二十万军队前去增援,力求尽快解决战事。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家就比较熟悉了。

赵括率军抵达前线之后,贸然出击。而秦国这边,则是换上了白起做统帅。而白起领兵之后,直接派人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将四十多万赵军,全都围困了起来。

此后,白起将这四十多万赵军主力,围困了超过一个月的时间。经过一个月的围困之后,赵军主力早已是彻底补给断绝,再也没有任何战斗力了。同时,因为当时赵国所有主力,都被调到了长平,所以赵国也没有其他军队,去解救赵国主力。而其他几个诸侯国,则是因为事情发展太过突然,暂时也无力派遣大规模军队援救。

在这个一个月当中,秦国更是堪称拼尽全力。当时秦昭襄王甚至主动跑到距离前线最近的河内郡,把河内郡所有十五岁以上的男人,全都集中到了长平战场,并且许诺当地所有百姓,全部加一级爵位,这才艰难挡住了各国的援军,并且彻底截断了赵军的粮道,同时保证秦军的粮道运输。

就这样,经过一个多月的围困之后,赵括带领麾下军队,拼死突围,最后当场战死。而其他四十多万赵军,则是就地投降了。

赵军投降之后,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白起面前。要知道,当时秦国为了打赢赵国,已经是倾尽全国之力。如今忽然多了四十万战俘,光是这四十万战俘的口粮,就能彻底拖垮秦国。一旦这些战俘,得到粮食之后又起兵哗变,秦军到时候必败无疑。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接下来,白起直接下令,将四十多万赵国军队,全部坑杀。

经此一战之后,赵国瞬间由盛转衰。要知道,当时整个赵国,最多不可能超过两百七十万人。一场战争,直接让赵国损失了七分之一以上的人口,而且还都是精壮劳动力。这对于赵国的打击,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长平之战结束以后,其他六国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和秦国单挑。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战国历史从七国争霸,开始转变为秦灭六国。

客观来说,长平之战当中,秦国的损失也很大。但此时的秦国,其实依然有余力继续进攻,完全可以趁势进攻赵国本土,甚至直接灭了赵国。既然这样,为什么后来赵国依旧存在了二十多年,直到秦始皇时期才被彻底消灭呢?

这就要说到长平之战结束以后的事情了。

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作为秦军统帅,本想继续出击,直接灭了赵国。但当时的秦国宰相范雎,却担心白起灭赵之后,功劳比自己更大,会从此压制自己。所以,在这之后,范雎便主动说服秦昭襄王,要求秦军撤军。

而秦昭襄王,当时则是考虑到秦军损失太大的原因。再加上当时赵国已经同意,要割让大量地盘给秦国,所以最终,秦昭襄王就同意了撤兵的请求。

然而让秦国没想到的是,秦国撤兵之后,赵国这边化悲痛为力量,开始重新组织防线。此后,各国因为担心赵国被灭之后,秦国彻底壮大起来,所以也纷纷前来援助赵国。

等到一年多以后,秦国发现,赵国根本没打算割让土地之后,自然恼羞成怒。秦昭襄王当即决定,继续出兵进攻赵国。但到了这个时候,秦国已经失去了灭赵的最佳时机。再加上其他诸侯国的援救,所以接下来,尽管秦军打到了赵国首都邯郸,却仍是被各国联军击败,最后损失惨重。

此战之后,秦国也是损失惨重,不得不暂时休养生息。几年之后,就在秦国刚刚休整过来以后,秦昭襄王却去世了。而秦昭襄王去世之后,接下来的四年当中,秦国先后换了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以及秦始皇这三位秦王。

而秦始皇登基之后,因为是少年登基,根本无法处理朝政。所以秦国对外扩张的脚步,自然也就暂时停滞。直到七年之后,随着秦始皇成年,彻底掌握大权,秦国这才继续开始对外扩张。

这就是为什么,长平之战结束以后 ,赵国尽管已经损失惨重,却仍是存在了四十年的原因。

尽管长平之战当中,秦国没能彻底灭掉赵国。但这场战争结束后,秦国还是彻底超过了其他诸侯国。自此之后,再也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国,能独自抵抗秦国的进攻,只能依靠联合。而各国的联合,本就是不牢靠的,秦国完全可以各个击破。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长平之战的胜利,其实才是秦国真正统一天下的开始。

当然,对于那些被坑杀的赵国士卒来说,这恐怕就是他们最大的不幸了。而那位挑起这场战争的韩国官员冯亭,恐怕也没想到自己的选择,会导致怎么惨烈的结果。

顺便说一句,冯亭本人还是很有骨气的。带领上党百姓投降韩国之后,冯亭继续带领上党百姓组成军队,参加了长平之战,最后死在了长平战场上。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529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