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崇民孙女高劲松:爷爷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之间的“解铃人”

入侵检测系统2022-09-23  15

高崇民孙女高劲松:爷爷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之间的“解铃人”

Xi事件,又称双十二事件。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试图说服蒋介石改变“先和平后外战”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临潼,他们对蒋介石进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

高崇敏在Xi事件中起草了“八项主张”。近日,高崇敏的孙女高劲松向《红船》编辑部讲述了在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中,高崇敏视角下的Xi安事件,为我们揭开了复杂历史的神秘一角。

高崇敏与Xi安事件

1935年9月,高崇敏从上海出发,经天津到北平,同年11月到Xi安。我到达Xi安时,正是张学良去南京开会的时候。张学良回到Xi安后,叫高崇敏一起吃早饭。

“吃早饭的时候,我爷爷毫无顾忌,又说起了九一八事变。说起九一八,我爷爷很生气,说,你怎么不反抗?!张学良还告诉他,我是军人,服从命令是我的天职。我爷爷说,你是军人,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盲从。两人因为这个吵了一架。”

高劲松的父亲是开国将军高存信,祖父是在Xi事变中参与起草“八项主张”的高崇敏。在她印象中,高崇敏爷爷老实坦率,有点“倔强”。

1936年,高崇敏在Xi安

高崇敏这次来Xi安是有任务的。

“晚饭后,我祖父想,‘这怎么可能呢?在我能做我的工作之前,让我们吵一架。我必须告诉自己,我必须控制自己。”于是爷爷又去找张学良。张学良知道他一定有重要的事情要做,便叫他到楼上的小会议厅里商量。这期间,爷爷把一封联名信交给了张学良。”

导读:高劲松,这封联名信是劝张学良停止内战,联合抗日。这是杜重远、高崇敏、阎宝航、王华义、卢广济等人在上海召开的监狱会议的决议。(杜重远当时在监狱里)。这些人都熟悉并非常重视张学良。这封信分析了张学良面临的形势,也提出了解决办法:停止内战,联合杨虎城,联合红军,形成西北抗日新局面。

“我祖父告诉少帅几点。第一,蒋介石使东北军‘剿共’的阴谋是一个双刃剑的阴谋,企图使东北军和红军在内战中两败俱伤。第二,你带东北军干什么?这些东北人的士兵应该去收复东北老家,而不是在内战中消耗。第三,共产党和红军是社会主义的,有信仰。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天,共产党率先发出了抗日号召。这是抗日队伍。你为什么要反抗?它和人民站在一起,你能打败它吗?”

事实上,当时张学良的心情是非常沮丧和矛盾的。在“剿共”策略下,迟迟不能抗日。最后,张学良接受了劝说,询问了高崇敏下一步的计划。高崇敏告诉张学良,下一个重点是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先联合杨虎城,再联合四川等地的军阀,一个个联合起来抗日。

高劲松接受红船编辑部采访。

“张学良跟我爷爷说,别说联系红军目前没眼光,就是跟杨虎城联合也难。”1935年,张学良奉命率东北军进入陕甘后,与杨虎城、十七路军关系并不融洽,彼此之间产生了较大的误解和隔阂。张学良曾派人去找杨虎城,希望能消除误会。非但没有达到效果,反而激化了矛盾。

高崇敏给张学良带来好消息。在张学良到达Xi安之前,高崇敏已经通过杜斌丞将杜重远写的亲笔信交给了杨虎城,并由此结识了杨虎城。

“杜斌丞和杨虎城的关系,就像我爷爷和张学良的关系一样。”高劲松说,杜重远是搞工业和实业的,全国很多人他都认识。因为这层关系,他的祖父高崇敏认识了杜斌丞,杜斌丞把高崇敏介绍给了杨虎城。

1936年,高崇敏(左)在Xi安与杨虎城合影。

高崇敏在会见杨虎城后,发表了关于抗日的看法。杨虎城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但此时高崇敏还没有见过张学良,所以高崇敏的意见只能代表他自己。现在,张学良把这件事托付给了高崇敏,他是名师。

在接受了解除两军误会的任务后,高崇敏代表张学良再次会见了杨虎城。

再次,高崇敏主要传达了张学良的两个想法:第一,张学良绝不能丢掉东北老家,去西北与杨虎城争夺地盘。羊城踏实;第二,张学良希望尽快结束内战,团结抗日。

在抗日问题上,张学良的主张是:先打外,后对内。正因为和蒋介石的政策相反,我们必须先在国内安定下来,然后才能在国外作战,这就直接导致了Xi安事件的爆发。

在这次会议中,高崇敏可谓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之间的“牵线人”。由于张学良和杨虎城都有抗日的要求,并与中共达成默契,为抗日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此后,高崇敏留在Xi安,从事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联共抗日的宣传活动。起初,张学良与杨虎城的接触是通过高崇敏。后来,张学良安排高崇敏会见杨虎城。从那以后,他们两个一直保持着直接的联系。但是,明面上,张学良和杨虎城两军保持着矛盾极大的样子。“直到Xi事件,戴笠的间谍都没有发现杨虎城与张学良的合作。我爷爷做得很好。”高劲松笑着说道。

1936年12月12日,Xi安事变爆发,时任政务院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的高崇敏参与起草了张杨签署的《关于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的八项主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崇敏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值得一提的是,在行政定级期间,他被定为行政三级,享受元帅军衔。

1951年,高崇敏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发言。

第一次见到张学良

高崇敏为什么去Xi安?

1928年11月下旬,奉天警察局长公布了一项旨在增加警察工资的总督府税法,引起商人和民众的强烈不满。为了反对苛捐杂税,时任奉天工商联总经理的高崇敏和时任奉天商会副会长的杜中原领导了一场大规模的商人和民众反对加征附加税的斗争。正因为如此,高崇敏受到了张学良的接见。

“当时祖父见张学良,发现少帅精明能干,觉得他为人谦和,能听别人的意见。张学良问我爷爷罢工是怎么回事,我爷爷告诉他,你看,东北从来没有停过。先是年轻人侵略我们,然后日本人攻击我们,已经伤了他们的元气。如果你去压榨老百姓,不管是商人、市民还是农民,加税,老百姓的日子会更难过。你这不是逼人民造反吗?你应该减税,让老百姓发展生产经营。等他们都发展起来了,你还缺什么吗?”高劲松说,张学良虽然年轻,但觉得高崇敏的话有道理,于是反过来批评了警察局长。

范克明曾在《张学良传》中这样描述张学良:张学良正直、豪爽、正直、精明。......他不搞帮派、勾心斗角、疑神疑鬼、鸡肚肠那一套,而是虚心纳谏,开放思想,更加注重民主。所以当时他确实团结了一批政治军事人才和有识之士。

两天后,张学良派人去请高崇敏,并聘请他为自己的高级秘书。

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改旗,将东北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南京国民政府的旗帜。“我爷爷很支持张学良的决定,因为从当时的实力来看,一个东北打不过日本。”告诉高劲松红船编辑部,九一八后,东北爱国人士在北京成立了“东北人民抗日救国会”。事后,高崇敏向张学良做了汇报,张学良要求在“救国会”成立一个十人“核心小组”。“核心小组”直接负责对接张学良,可以秘密传达安排张学良的各种指示。张学良对这个“核心小组”非常重视,给每个队员都配了警卫。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高崇敏曾就不抵抗政策与张学良对峙。张学良没有生气,反而把他当成朋友。高崇敏辞去秘书职务投身抗日活动后,仍按月发给他生活费和活动经费。

退休后重新认识高崇敏爷爷。

“我父母花了十几年查档案,抄电报。退休后,我接手了这项工作。通过进一步阅读他们的作品和文章,我真正了解了他们。”简介:高劲松,我的祖父高崇敏,1891年生于辽宁省开原县,早年就读于奉天(今沈阳)省农林科学院,191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他于1914年留学日本。1915年初,日本提出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后,高崇敏在日本演讲,被选为回国宣传抗战、打倒袁的代表之一,赴上海进行宣传活动。

一路上,高崇敏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宣传活动上,无奈只能回到家乡。同时,因为是公费留学,他也面临着学业中断的问题。即便如此,高崇敏还是坚持在家乡开展宣传活动。

“后来我爷爷说他老家的校长人很好。他看到他就说:‘你不是要去日本留学吗?“你为什么回来,到田里去种田?”我爷爷对校长说,‘我参加了宣传活动,所以没钱,回不去了。得知这一情况,校长很热情,对高崇敏说‘回去吧,等着’。结果校长又给了他一批钱,他才回日本完成学业。”高劲松说道。

高崇敏

留学归来后,高崇敏先后在北京、沈阳跑报纸,开展宣传活动。他因揭露日本侵略而被通缉,并被押解回老家。

1927年,日本单方面决定在临江设立日本领事机构。得知这个消息后,高崇敏“特别生气,特别气愤”,和杜重远一起组织游行,得到北洋军阀首领张的支持。最终,日本临江立领的斗争胜利了。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铁轨,炮击北大营,引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当时在辽阳的高崇敏打算回沈阳。中途被告知,包括他在内的“东北救国七杰”(杜重远、高崇敏、、王卓然、车、王华谊、卢广济)都被通缉。因此,高崇敏在关内转了一圈。同年9月23日,高崇敏路过锦州沟帮子,成立抗日救国会。到北京后,9月27日,与流亡的东北爱国人士成立了东北人民抗日救亡协会。当时参会的有400多人,大部分是东北的青年学生。大会选举高崇敏、阎宝航、黄贤生等31人为救国会执行委员。执委会方面,选出高崇敏、熊飞等9名常务委员。大会一致通过了“抵抗日本侵略,寻求共同点,收回和保护主权”的宗旨。

"从9月18日开始,抗日的枪声打响了."高劲松感慨道。

1934年,高崇敏被推荐为四维学会的15名理事之一。“但是,这个协会的成立是蒋介石企图扼杀抗日的‘统一协会’,所以这个协会内部始终存在着以张学良为代表的抗日派和蒋介石的非抗日CC派的斗争。”高劲松说,“当时在蒋介石的要求下,‘四维会’不能随意发展成员,而且管得很严,不能采取任何行动。因为请蒋介石领导抗战,我爷爷在去九江的船上,跟蒋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的何大吵了一架。”高劲松说:“高崇敏爷爷刚正不阿,对抗日行为特别反感和愤恨。船上的人把他们拉开劝走后,爷爷还是很生气,下船走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四维社会’很快就完了。随后,高崇敏爷爷被通缉,移送上海”。

因为“新生”事件,杜重远在上海被监禁判刑。高崇敏去上海试图营救他,但失败了。然而,在杜重远的介绍下,高崇敏认识了共产党员孙。在孙的影响下,高崇敏知道了共产党在南方的所作所为,知道了什么是共产主义,于是撕毁了自己的国民党党证,决定从此跟随共产党抗日。"我爷爷说孙是他的小学老师,学过共产主义."高劲松说。

由于高崇敏、阎宝航、王华谊、卢光基、王卓然等聚集在沪,杜重远在狱中同他们开了一个会(核心小组会议)。大家分析了时局后,最后决定由高崇敏动员张学良停止内战,先联合杨虎城,再联合红军,形成西北抗日新局面。孙知道此事后,向党组织报告了高崇敏等人打算去安劝说张学良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消息。党组织同意孙跟随高崇敏到安做东北军和西北十七路军的抗日统一战线工作。

高崇敏带着促进张杨团结和联共抗日的任务出发了。

高崇敏这才说服张学良停止内战,联合共产党抗日;只是为了解决张杨和联合抗日之间的矛盾;东北军、十七路军、红军才有了西北“三位一体”抗日大联盟的新局面。最后是发动的安事变,“兵谏”抓住了蒋,逼他抗日。只有第二次国共合作,才有全国、全军、全民共同抗日的新局面。知道了高崇敏爷爷的贡献,高劲松才真正理解了叶剑英的评价“崇敏同志在Xi事变中是有功的!”以及周恩来总理对他的称赞“高崇敏是东北人民的楷模”。(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注:1935年5月4日,上海《新生活周刊》发表艾以“一水”笔名撰写的《闲话天皇》一文,被日方认为是对日本天皇的“不敬言论”。在日方的压力下,国民党当局会同上海市政府,查封了《新生活周刊》,逮捕并判刑。这一事件也是轰动海内外的“新生事件”。】

董欢欢写的

视觉:宋琦

协调员:张希彬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5117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