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的六国老百姓,真的支持六合一统么?现在的你又支持么?

k5042022-09-23  15

战国时代的六国老百姓,真的支持六合一统么?现在的你又支持么?

【战国六国人民真的支持六合统一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当时山东六国的普通百姓是如何看待秦六国统一的?他们是赞成还是反对?

历史已经给出了几个“例子”。

一是“上党降赵”,引发长平战争。当时上党地区的朝鲜人民听说国家要把上党割让给秦国,都表示绝不做“秦敏”。如果可以选择,他们还不如做“赵敏”。

后来王弼攻打上党,老百姓集体美化赵,真是“用脚投票”。

吕忠廉给出了更明确的回答:“反对秦这个弃礼义而立先功的国家的人,有权使其士,陷其民于死地。也就是说,他是皇帝,如果大权独揽天下,连东海都要死,我不忍做他的子民。”

——秦国不礼貌,主张“斩首”。其实就是把普通人当奴隶。反正我宁死在卢忠联也不投海,我绝不做它统治下的人民!

估计卢忠廉没再活四十年,历史也没给他机会验证是不是“真香”。

齐国灭亡后,田健饿死在“公”地,齐国老百姓编了一首歌谣:“叶松,白烨!住共产党的都是客人!”

——都是你用人不当的错。你现在饿了吗?如果当初和其他国家联手抵抗,会是今天吗?

虽然不能完全一锤定音,但总能看出齐国人民对亡国仍有遗憾甚至不满,而这种不满除了针对田健,当然也隐含着秦国。

另一个事件给出了解释。韩国灭亡几年后,发生了“新郑之乱”,即韩国前首都新郑爆发叛乱。估计是新政策对“被征服者”不友好,老百姓忍无可忍,冒着生命危险造反。

从正常的角度来看,当一个国家被毁灭的时候,这个国家原有人民的政治待遇必然低于战胜国人民,本质上是劣等的。齐国人民有韩国的“教训”,自然不会支持统一。

还有一句名言:“楚虽三户,秦之亡必楚。”要么你彻底杀了我,要么我早晚杀了你,我发誓。

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楚人本身并不是华夏民族,存在着民族血统之争。想要他们支持统一,无疑是更加异想天开。这也是楚最反抗,复仇欲望最强烈的实际原因。

以上基本涵盖了山东诸国,都证明了一个历史事实:当时六国民众普遍反对秦、六合统一,尤其不支持“被统一”。

然而在《大秦帝国》的一部戏里,有这样一幕:所有的外族人都宁死也不愿意“偷渡”到秦国,因为他们在秦国可以吃好、过好。

那么,历史上真的发生过这种现象吗?

可惜,反正我没见过相关记录。相反,现有的记录正好相反。不是六国人民润秦,而是秦人民润六国。

具体例子很多,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

实际原因很简单,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秦与百姓共患难”。秦国的确强大,但是秦国的人民过着实在苦的生活。

山东六国和秦国没打过交道,很有可能在宣传上做出抹黑秦国和PUA自己人的事情,但是老百姓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当时世界战乱不断,大多数人朝不保夕。秦国的大后方(如巴蜀、汉中、秦川等地)必须相对稳定。如果那里的生活真的可以忍受,谁愿意做一个麻烦的人,而不是一只和平的狗?

现在问题来了。明明当时的老百姓不支持。为什么后世的主流观点是“统一”更好,不可避免?甚至有人公然说“统一符合人民的共同意愿”?

六国的人民,甚至秦国的人民,是不是又“代表”了?

我明确表示:是的!

更何况得出这个结论的人,表面上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骨子里却是站在“皇帝”的立场上。正是这种人,才是真正受皇帝专制思想影响的PUA。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真是可笑。

以上的例子已经充分说明,当时的老百姓并不欢迎统一,他们可能还没有看到或者想象到统一的真正好处,但是即使仅仅依靠直观的经验,他们也可以断定,如果秦统一了,他们以后的日子只会更苦。

后来的实际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秦朝建立后,在秦始皇的“才与才”之下,无数人被迫参加各种“史诗级”的重大工程和徭役,而他“乐于以刑为胁”,滥用刑罚,不服从、稍有差池的人就会面临极其严厉的惩罚。

其他高压政策不胜枚举,不然老百姓也不会“揭竿而起”,让秦朝短短十五年就报销了。

所以,就算你有点历史知识和良知,也不应该说“统一更好”这种话。做苦力和囚犯是当时人民的共同愿望吗?

起初,“统一”只是对战国七雄的君主更好。这些人已经陷入了囚徒困境。如果他们不杀死其他君主,他们将不得安宁。六合统一了,他们才会有最基本的生存安全感。

“大一统”及其诞生“皇帝”的本质是彻底的中央集权,妄自尊大,奴役世界,专制思想。中国历史上最自私、最顽固的人,周只能排第二,而皇帝是第一。

因为周只是“众星捧月”,而皇帝才是真正的“捧天下,服一人”!

对于老百姓来说,两者的关键区别在于,周王对整个社会的管理和控制是分等级的。他只直接管理几百个王子。他要想给底层人民找麻烦,层级程序还得走很久。

而皇帝对社会的管理和控制是高度垂直的,这是由郡县制、官僚制和封建制之间的高效率决定的。皇帝的管理效率和垂直深度远非周王可比。当然,法家乃至儒家的“贡献”是不可或缺的。

其实就是封建制和帝制的效率差。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种差异本身就代表了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在同等经济条件下,说到人的生存安全感、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封建制度当然要优于帝制!

战国时已明确指出:“三晋之所以衰弱,是其民事乐,而轻于复兴。秦之所以强,其民事苦,但也重。”

——三晋之所以不如秦国强大,是因为三晋人只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不像秦国人那样甘于吃苦,只想当官报国。

看到了吗?虽然当时的三晋已经不是纯粹的封建制度了,但是比起“皇权制度”更强大的秦国,老百姓过得更好!这是经济总量和国力不如秦国的前提。

但是,这种现象其实应该反过来理解,否则我们真的怀疑秦国人民的智商:有人愿意主动吃苦吗?

当然,并不是说秦国人民愚蠢,而是他们没有选择,因为他们已经被秦国的“全民农战”制度(即帝王管理制度的最极端,类似后世的军国主义)所“绑架”,整个社会只能按此运行。不吃苦,不当兵打仗,只能过更苦的日子,甚至被惩罚。

山西的国王们不希望这样吗?很明显,他们其实是在向秦国学习,只是做的不如秦国有效和彻底。

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统一”只对皇帝和他的国家好,不只是对人民不好,甚至双方都在争夺资源。资源是人民创造的,蛋糕那么大,人民得到的多,皇帝得到的少;皇帝拿的多了,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就得下降。也就是说“国弱则民强,国强则民弱”。

相对于“封建主义”,“统一”显然更有利于皇帝和国家。

所以说“统一”好,为“统一”歌功颂德的人,要么就是傻。他们已经被皇帝的专制思想洗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屁股是歪的;要么故意使坏,帮皇帝唱PUA。

人民的共同愿望是过上好日子,过太平日子。“六合统一”也许对未来有一些好处,但对当时的六国人民来说,意味着即将到来的战争,自卑,生活更加艰难甚至直接丢掉性命。这种“统一”有什么好期待的?

但秦国的统一真的是靠暴力,这根本不是制度、文化、观念、道德上的真正进步。对于普通人乃至中华文明来说,大一统其实是一种倒退。这是他们反对的根本原因,也是以“百家争鸣”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文明成为历史绝唱的本质原因。

秦国能实现“统一”,只是因为它彻底贯彻了法家的精髓,榨取了秦国人民最大的资源和力量,取得了对六国的优势。

哪怕是不可避免的,或者无奈的,毕竟你打不过别人,但不要称之为“进步”,在被征服的时候给征服者唱赞歌。多便宜啊!

两千多年来(1912年以前),中国一直处于皇权统治之下,被其专制思想强行灌输和洗脑。我们无能为力,但现在,我们真的应该听听《让子弹飞》里的台词——

“站起来!不跪!皇帝不在了,谁也不配跪下!”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511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