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杀妻杀子杀弟杀侄杀功臣,但他仍是大汉人民的好皇帝

论语作者2022-09-23  28

虽然杀妻杀子杀弟杀侄杀功臣,但他仍是大汉人民的好皇帝

炽热的强汉(2)

主笔:闲乐生朱晖

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三月,吕后在外出祭祀的途中被一条黑色的大狗袭击了右腋,随后染疾(估计是狂犬病),她感觉自己大限将至,乃将两个侄子,掌管北军禁卫的赵王吕禄,以及掌管南军禁卫的梁王吕产召至榻前,告诫他们说:“汝等封王,大臣多有不平。我即崩,帝年幼,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为人所制!吕氏一族之安危,尽在你二人矣!”

吕后心里还是害怕呀,这个心狠手辣的女人,她敢对刘邦的子孙大开杀戒,却独独不敢动树大根深的汉初功臣集团,因为她知道,这帮功臣个个深不可测,绝不像他们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这些年来,她犹如一个游走在权力钢丝线上的高手,看似有些恣意妄为,实际上每走的一步,都充满了算计,都在可控的范围内,所以吕氏家族、刘姓宗族及功臣集团这三派势力,基本处于一种三角均衡状态。可现在她要死了,这个均衡即将被打破,吕氏家族的安危存亡就成为她临死前最大的担忧。

数日之后,吕后终于病死未央宫,遗诏令吕产为相国,吕禄为上将军,吕禄之女为傀儡皇帝刘弘皇后,小女孩和刘弘都不到十岁,这是一对政治象征性的过家家式的小夫妇。临终之前,吕后还下了一道诏书,赐给所有诸侯王与将相列侯们一大笔钱,用意无非就是收买人心,让大家乖乖接受吕氏一家独大的现实。

这怎么可能呢?吕后先是打破了“非刘氏不得王”的白马盟约,现在又打破了汉初以来只有军功集团才能担任丞相的惯例,以外戚之身连抢诸侯王位与相位两块权力大饼,如若再控制了刘氏小皇帝,那大家就真没得混了!

总之,这些年来,周勃陈平等人委曲求全忍辱负重,甚至蒙受误解,遭人唾弃(注1),等得就是吕后死的这一天,如今天终于亮了,再不起床,更待何时!只是,吕氏族人谨遵吕后临终教导,执刀弄棒,死死守在自己的果园边,把守胜利果实,连吕后的送葬礼都不去参加,怎么办呢?

既然京城暂时动不了手,那就先从外部打开局面吧!

是年八月,高祖刘邦长孙齐王刘襄率先在齐地起兵(注2),大举东进,传檄全国刘姓诸侯王,共诛诸吕。吕氏家族人心惶惶,想要先下手为强,冲进宫去挟持小皇帝,然后动用禁军武装与刘姓势力决一死战,但又外惧齐王大军,内惧周勃等功臣宿将之威,所以犹豫不决,虽然整日开会、彼此辩驳,结果却是会而不议,议而不决。这么多年来他们习惯了让吕后拿主意,自己已经不懂如何下决断了。而权力斗争,最怕迟疑,因为权力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哈姆雷特式的延宕纯粹是自寻死路。

诸吕迟疑不决,周勃却不会跟他们客气,如今齐军东进,诸吕丧胆,趁此机会,周勃决定豁出这把老骨头,时隔十余年后重批战袍,联合智计无双的丞相陈平,夺军权,发政变,杀诸吕,以安大汉天下。

毕竟,相对于战争来说,政变对国家的伤害是最少的。无非是夺权而已,没必要打仗。如前所述,和平发展的机会来之不易,不要轻易言战,开历史倒车。

然而,政变也是需要掌握军队的,可周勃虽名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可手里其实没有一兵一卒(注3)!目前南军与北军都在吕氏手中,掌管宫廷近侍的郎中令贾寿也是吕氏的人。周勃光杆司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可怎么办?

好办,无军嘛,那就夺军好了!周勃决定孤身前往北军,夺取兵权。

九月初十清晨,周勃轻车简从,大摇大摆来到吕禄的北军大营,却被守门的军士挡住去路。关键是他手中没有兵权,军令如山,除了天子符节,官再大也无可奈何。

但周勃不愧为久经沙场的名将,他行动受阻,却丝毫没有乱了方寸,他马上回去找来一个人,襄平侯纪通。纪通是负责掌管皇帝玉玺与符节的,他与他父亲纪成都是周勃的老部下,两家关系甚好。周勃一句话,上刀山下火海,纪通义不容辞。

关键时刻,周勃积累数十载的军中威望与人脉关系开始发挥作用了。

于是纪通二话不说,赶紧带着天子符节,伪称皇帝之命,送周勃进了北军大营。

进了大营,还需将印,方可调动军队,但是没关系,周勃已派了吕禄的好友郦寄(注4)前往相劝,威逼利诱,让他交出北军将印,回封国赵国安享荣华富贵。吕禄身为北军统帅兼赵王兼上将军兼新任皇后之父,几乎继承了吕后全部政治遗产,却偏偏是个没甚胆量之人,竟然当真乖乖交出将印,欲与功臣集团妥协。

只可惜,权力的游戏,不能说不玩就不玩,你不当赢家,就只有死路一条,没有中间地带。所以,这种零和博弈的游戏,不仅要极其聪明、狡诈的人才可以玩儿,而且还必须具备两种重要气质:坚忍和必要时不计安危的孤注一掷,这可以说是商人的本领与赌徒心理的结合。而周勃不仅做过商人,还曾刀头舔过血,城头冲过锋,他一动真格,吕禄这公子哥就尿了。

于是,周勃信心倍增,他将所有将士召集起来,发表讲话。

周勃戎马半生,纵横天下,如此不世名将,自有一股凛然气势,众将士们看着老领导重披战袍,虎威不减当年,只觉一股热血从胸中喷涌而出,但表面上仍然一片肃穆,静待周勃发言。

成功失败,在此一举!

周勃面色凝重,静静的环视了周围一圈。十几年来,他韬光养晦,忍辱求全,这些将士们一直都听从吕氏的指挥,也不知对刘氏对自己是否忠诚如故,但开弓就没有回头箭,现在只能赌了!于是周勃突然一声大吼,撕掉左袖,叫道:“汝等将士,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

此令既下,但见片刻之间,将士们全部齐刷刷扒开衣服,露出左边肩膀,没有一丝迟疑。

周勃放声大笑,他手里终于又有兵了,只要有兵,他就底气满满,论打仗,除了当年的项羽,他可没怕过任何人,吕氏几个跳梁小丑,何足道哉!

另外一边,吕产并不知道吕禄已经逃走了,还在郎中令贾寿的劝说决定发兵占领未央宫,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料与会的御史大夫平阳侯曹窋(音zhú,曹参之子)是个双面人,表面阿从吕氏,其实早与周勃串联,他见事情危急,便抢先一步来到未央宫,命未央宫卫尉“足”阻止吕产进入殿门。

等吕产慢腾腾的来到未央宫门口,果为守门卫士所阻。吕产一下子就懵了,本来按照吕后遗诏,他作为相国兼管南军,长乐卫尉与未央卫尉都得听他的,可没想到这卫尉足竟然拒不听从直属上司的命令,可见此人也是军功集团安插到吕氏的卧底。事已至此,干脆杀进殿门去劫持皇帝吧,但吕产又胆子小,他怕万一失手会担上谋反的罪名,结果一直在门外犹豫,白白错过了宝贵的机会与时间。曹窋估摸着周勃应已完全控制了北军,便赶紧又回去北军求援,这未央宫卫尉似乎还在观望,只关闭殿门,却不肯杀出去干掉吕产。周勃也明白时间紧迫,一旦未央卫尉有所动摇,放吕产进去“挟天子以令诸侯”,发诏指控功臣集团犯上作乱,那可就麻烦了,于是立刻派猛男朱虚侯刘章(齐王刘襄之弟),领北军千余人,宣称入宫保卫皇帝陛下(也算留条后路),疾往殿门增援。

刘章是个猛小伙,他一到未央宫就立刻动手,与吕产在殿门外展开激战,不意就在这时,狂风大作,风沙走石,吕产手下兵士不知底细,纷纷溃逃,吕产也吓的屁滚尿流,慌忙逃窜,躲进了贾寿的郎中令官署厕所之中,刘章大搜一通,终于逮住吕产,吕产真的屁滚尿流了(还好这里就是厕所),刘章二话不说,一刀砍下去,拿了他的脑袋,尸体踢进粪坑里,死的臭不可闻。刘章接着又马不停蹄绑架了小皇帝的谒者,以其符节冲入长乐宫,斩杀了长乐卫尉吕更始。

刘章大功告成,回来向周勃报喜,周勃当然大喜,站起身来向刘章拜贺道:“所患独吕产;今已诛,天下定矣!”

次日,周勃下令对诸吕进行大清洗,已上交兵权的吕禄仍然难逃一死,燕王吕通也被周勃遣使臣托帝命勒令其自杀;吕后的妹妹、樊哙的未亡人林光侯吕媭最惨,老太太竟被处以羞辱性的笞刑,即当众扒了裤子,按倒在地,乱棍打死;吕媭与樊哙的儿子樊伉也被处死。数千诸吕男女,尽数落网,不分老少,一律被周勃斩草除根,除恶务尽,不留半点后患。

看来周勃表面木讷敦厚,其实亦一狠人也!

吕后生前曾残忍的灭韩信三族与彭越三族,又多杀刘氏子孙,害人无算,如今报应终于回到了她自己的族人身上。

君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沉迷权力者,终会被其反噬。

除吕氏族人外,亲附吕氏一党之鲁王张偃(原赵王张敖与吕后女儿鲁元公主之子)被废;丞相审食其、郎中令贾寿等人也先后被罢官免职。

至此,诸吕势力被彻底铲除,吕后以来权归吕氏的局面顷刻瓦解。

此时,距离吕后去世不过两个月。

诸吕既除,下一步就是挑个新皇帝了。现在在皇宫宝座上坐的那个小儿刘弘,是吕后硬推上去的,根不正苗不红,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周勃召集老同志们开会,推说刘弘其实不是惠帝的龙种,是假的,真实身份是吕家孽种,等他长大了,必然要祸乱宗室、反攻倒算,所以必须要商量一个皇帝的新人选。

这刘弘当然是惠帝的龙种,只不过非皇后张嫣(吕后女婿张敖之女)所生,故吕后杀了其母,并让其冒充皇后之嫡子罢了。但以功臣集团的利益而言,他们好不容易推翻了吕氏,皇帝却不变,那么他们的拥立之功又从何谈起呢?而且刘弘毕竟是吕氏所立,他的皇后还是吕禄女儿,一旦他成年亲政,秋后算账怎么办?不如换个皇帝妥当,而且大家都有拥立之功,岂不皆大欢喜?至于小儿刘弘的性命,不重要,真相到底如何,也不重要。大风刮过,连巨树都要低头,小草们就不要纠结了。

那么,到底换个啥皇帝好呢?

有人提议:齐王刘襄有首难吕氏之功,又是高皇帝的长孙,在辈分上可承惠帝之绪,选他最合适。

况且,刘襄实力雄厚,又封在富的流油的齐地,大家拥立他做皇帝,厚封重赏自然少不了。

然而此言一出,却马上有人站出来反对,这个人就是刘氏宗族最年长的元老琅琊王刘泽(刘邦的远房堂兄弟)。刘泽认为:刘襄这人是不错,可惜他的舅舅驷钧为人专横暴戾,简直是个戴帽子的公老虎,跟母老虎吕后有的一拼。如果选刘襄做皇帝,驷钧家族难保不会变成下一个吕氏,而周勃陈平等人也难保不会成为下一个韩信彭越!

周勃等人听了连连点头,深以为然。他们已经吃够了外戚的苦头,怎么可能再遭二茬罪呢?光这一条,刘襄就不能选了。

但功臣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是:刘襄势力强大(已借反吕之名杀掉齐相获得了齐国的大军),他的两个弟弟刘章和刘兴居也都英武非凡、并在诛吕斗争中立下大功,若让这一家子掌握了政权,那么功臣集团必将受到打压,那可就真是搬起石头砸的自己脚了。

于是大家很快否决了刘襄,又提出来的第二个人选:刘邦第七子淮南王刘长。但周勃又不同意,他觉得刘长年纪太轻了,才十八岁,且有欠稳重,为人骄横,无法担当重任;更重要的是,刘长从小被吕后收养(其生母早逝),对吕氏难免怀有同情之心,万一他握稳皇权后肆意妄为,那时在座的大臣恐怕性命难保!另外,刚从淮南王相的位置上调入京城的御史大夫张苍(原御史大夫曹窋已因反对诛灭吕氏全族而遭到免职),也表示同意周勃的看法,认为刘长性子太差,不宜为帝。

于是,刘长也被否决了。

其实,这两位被否决,就是因为他们太强了。在接连经历了高祖、吕后两任强势领导后,功臣们再也不想过得那么憋屈、那么战战兢兢了,他们希望新君能够弱一点,最好能够垂拱而治。只要大汉的法统重新回归刘氏,剩下的事交给群臣就好。

这样一来,那就只剩下高祖第四子代王刘恒了。高祖总共就八个儿子,死了六个,又去掉刘长,岂不只剩下这位了?

刘恒这个人功臣们其实没啥印象,因为他八岁就被刘邦封去了代地,既不受宠,也不起眼,基本没啥存在感,据说为人宽厚仁孝、谦恭谨慎,当年吕后想提升他为赵王他都不要,可见其低调安分。这样看来,立他又好像挺不错的。

周勃正在迟疑,陈平又站出来说话了:“吾闻大王之母薄氏一家温良恭俭,比之吕氏一族和善百倍,我支持迎立代王为帝!”

老同志们纷纷举手,表示赞同。

周勃跳了起来,大声道:“国赖长君,代王又为人和善,立他为帝,名正言顺,就这么定了!”

就这样,早已被人遗忘在边疆的代王刘恒接到了这个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怀着且喜且惧的复杂心情,乘车驰入长安。群臣在长安城外渭桥上迎接,周勃想跟刘恒私聊,被其拒绝,于是又跪奉天子符玺,想以此邀功,讨个大彩头,不料又被刘恒拒绝,表示要先到代邸(注5)再议。周勃热脸贴了两次冷屁股,真是又臭又凉。

是年(公元前180年)九月二十九日,刘恒在创纪录的推让了五次后,终于被周勃等大臣劝动,即帝位于代邸,是为汉孝文皇帝。

刘邦做皇帝才三让,刘恒为什么要加码加到五让呢?因为刘恒的皇位实在算不得稳当,他作为高帝庶四子,惠帝庶四弟,其皇位继承属于“以弟继兄”,直接违反了自西周以来的“昭穆制度”(注6),其合法性相当欠缺。事实上,以正统性而言,齐王刘襄的辈分与功绩都比他更合适。功臣们既然违背了祖制立他,哪天闹翻了当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废黜他。所以,刘恒不仅自己即位要推让,后来立儿子做太子也要反复推让,还说要将自己继承人之位让给刘氏旁系的宗室长者楚元王刘交与吴王刘濞(却不敢提真正的竞争者其侄齐王刘襄)。这不是虚伪,而是必要的政治手段,刘恒这每一次谦让,都是在试探大臣们对自己的支持度,一旦发现半点不和谐的声音或不满意的表情,他都要先解决掉这些问题再上位,否则只会留下无穷的隐患。后来汉文帝的玄孙昌邑王刘贺,就是不懂这辞让的奥妙,火急火燎的接受帝位,结果很快就被霍光赶下台去,足见这些政治表演不是故弄玄虚,更不是简单的客套,而是必须走的手续和礼仪,不该省的不能省啊!

据史书记载,刘恒此次“五让”表演相当精彩,其“西向让者三,南向让者再”,复原当时的场景,刘恒作为代邸的主人,本坐在厅的东面(所以我们常把做主请客称为“做东”),但他在西向让的过程中,不断往北移动,让到最后已接近北墙,无法再往北侧身避让,于是借势转身南向,则刚好坐在了君位而使周勃等人处在了臣位上。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有点细思极恐、震惊颤抖了呢?刘恒这行云流水的政治表演,正体现了他巧妙的政治艺术与高明的帝王心术;在他仁厚和善的外表之下,隐藏着就是这般老练的政治手腕,我想当时周勃陈平等人也应该被他惊呆了吧!

另外,刘恒之所以要在自己那寒酸的代王邸即帝位,是因为如今的皇宫龙椅上还被他侄子刘弘小皇帝占着位子,这可就尴尬了。周勃等人虽然诛杀了吕氏,但毕竟还是臣子,对于小皇帝,他们可不敢动,所以只能留给刘恒。

面对尴尬局面,刘恒自然不会手软,天下可赦,潜在威胁不可赦!

是夜,汉少帝刘弘,以及他的弟弟常山王刘朝、淮阳王刘武、梁王刘太三人,全数被请出皇宫,然后当天夜晚便被有司(有关部门)处理掉了。理由是他们乃冒充皇子,本就不该存在,所以必须被抹杀,永远的在人间消失。而上任皇太后张嫣当然也遭到了废黜,从此待在冷宫之中度过余生。

如此,刘恒的皇位才叫做名正言顺。而周勃他们废立天子,也才名正言顺。自诸吕倒台的那一刻起,惠帝一脉的命运其实已然注定,永远无法翻案。

然而,新皇帝刘恒仍然感觉很头疼,在他之前,没有一个皇帝是这样被大臣选出来的,要如何应对恩公大臣们和其他失意的候选者,也全无前人经验可循,刘恒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当夜,刘恒一夜未眠,他连夜入驻未央宫,还坐前殿,,然后一口气下达了三道诏令,算是新帝上任三把火吧!这三道诏令若能顺利实行,他才能成为真正的皇帝,否则他将永远受制于这些权臣,成为一个傀儡皇帝。

第一道:讲此次诛吕政变定性“平叛”,以安功臣之心。

第二道:将周勃暂管的南北禁军兵权收回,交给自己的亲信、原代国中尉宋昌(宋义之孙),并升任其为卫将军,封壮武侯,总摄京城防务。同时将皇宫的警卫工作交给自己的另一位代国亲信张武,并升任其为郎中令。

第三道:大赦天下,赐每位成年男子一级爵位,并赐牛酒若干,允许百姓们自由的聚饮五天。这件事也是必须立刻做的,因为这便等于宣告天下,他刘恒已经是皇帝了,如果有人胆敢对他不利,那就是谋反,臣民百姓应当一起讨伐逆贼。

三道诏令,连夜颁布,未经朝议,越过大臣,乾纲独断,雷厉风行,足见刘恒柔弱外表下之刚毅。特别是连夜抢夺周勃兵权一事,更显其应变神速,明断果决,大有其父刘邦当年驰入韩信营中夺军之风范,不愧是爷俩。

不久,也就是当年(公元前180年)十二月,率先反对齐王刘襄为帝的琅琊王刘泽,被立为地位更高的燕王,以酬报其功劳。毕竟,若不是刘泽的关键一票,刘恒可坐不上这个皇位;另外,刘泽虽是刘氏远亲,但如今在宗室中辈分最高、年纪最大、功劳最高(曾俘虏陈豨手下大将王黄),刘恒需要借助他的威势来防范强大的长安功臣集团与齐王刘襄集团;燕国共有六郡,综合实力仅次于齐国,刘恒此举既可拉拢宗室元老刘泽,又能使其在北面制衡齐国,真是非常精妙的一招布局。

至于刘襄的两个弟弟朱虚侯刘章和东牟侯刘兴居,则因讨伐吕氏有功而被分别晋封为城阳王和济北王;但这两块地方原本就是齐国的地盘,所以刘襄的势力反而因此被削弱了(注7)。紧接着,刘恒又封刘襄的舅父驷钧为清郭侯,后又迁邬侯,看似是恩泽,却是远迁(邬侯国都在今山西介休东北),仍是剪其羽翼,削弱齐王之意。

此后不到两年,刘襄、刘章便郁郁而终了,刘章死时才23岁,可谓英年早逝。22岁的济北王刘兴居不愿郁郁,竟而造反,当然很快遭到了叔叔刘恒的镇压而失败,刘兴居自杀身亡(注8),刘襄舅父邬侯驷钧也被牵连国除。后来,刘恒干脆把齐国分为七份,让刘襄的其他弟弟们将它分了,以进一步削弱其势力。

但济北王刘兴居的叛乱刚刚平息三年,淮南王刘长又出来捣乱了。刘长是汉高祖刘邦最小的儿子,汉文帝仅存的小弟弟,也是当初帝位候选人之一。刘长遂凭着自己跟大哥刘恒关系最好,而骄横跋扈,目无法纪。不仅公然擅杀辟阳侯审食其,并且驱逐了中央政府任命的淮南国官员,要求自己设置国相、二千石高官,还擅自封爵关内侯以下94人,简直是没有王法了!但刘恒对他故意百般纵容,既不对其施以惩戒,也不为他挑选严厉的国相太傅予以教育监管,反多赐美女黄金以归,等到弟弟错误越来越大,他又派舅舅薄昭写信去教训刘长。被宠坏了的刘长顿时被激怒,竟然赌气上奏说,这淮南王国我不要了,我要做个平民百姓去真定守我母亲的坟墓!文帝自然不许。

这样又过了段时间,突然有人举报,说刘长纠集了七十几个人,图谋在皇帝前往甘泉行宫的路上行刺造反。刘恒于是派人逮捕刘长至长安,革除了他的王爵,把他装车打包贴上封条,发往蛮荒蜀地,因是重要邮包,途中不许地方官开封,只能挖个小洞往里面递食。也就是说,刘长吃喝拉撒都得在车上,这也太憋屈了。这可不是性情暴躁、力能扛鼎的刘长所能忍受的屈辱。结果行至半途,官员们就发现刘长竟绝食而死了。文帝大怒,遂将沿途不敦促淮南王好好吃饭的接待人员全给砍了,以挽回自己的明君形象。

不过,这些枉死鬼们的血,并没有洗刷掉文帝害死刘长的嫌疑,老百姓眼睛是雪亮的,数年后,一首童谣在民间不胫而走,一下子戳穿了汉文帝精心导演的“兄弟情深”戏码: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归根结底,刘恒的皇位是大臣们竞选出来的,位子并不稳当,不想办法“逼反”高祖这一脉的皇位竞争者,他实在晚上睡不着觉,所以唯一的亲弟弟也不能放过。但面对这些杀弟的流言蜚语,刘恒又不能不管,于是又将已被废去王位的刘长追尊为淮南厉王(暴慢无亲曰厉,杀戮无辜曰厉),并立其三子为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贾谊劝刘恒不要为了虚名而为后世留下祸患,但刘恒不听,结果刘长的长子淮南王刘安长大后心怀怨恨,果然图谋造反而自杀。

另外,据史书记载,刘恒在入京称帝之前,他的代王王后便已死了,及刘恒入京为帝,不及两个月,代王王后的四个儿子便相继病死。而恰巧就在这个时候,功臣们请刘恒早立太子,既然这四个嫡子恰巧都死了,那么就立庶长子刘启(窦姬之子)为太子吧,刘恒说我自己的皇帝位子都没坐热,咋能这么快就定自己的儿子做接班人呢?于是又假模假式的推让了三次,当然最后还是答应了,并给天下所有家庭的嫡子每人都升一级爵位以为庆贺。这位刘启就是日后的汉景帝。

在吕后掌政的十几年间,每位刘氏子弟几乎都被迫与吕氏女结为姻亲,刘恒应也无法例外。所以,这位刘恒正妻应为吕氏女,她恰巧死在刘恒称帝之前,而她的四个儿子又恰巧都死在刘恒称帝后短短两个月内,而且一死刘恒就马上得立太子,真的是很恰巧啊。

年纪轻轻就生了四个儿子,这说明刘恒与吕氏女的感情还是不错的,但在皇位面前,爱情,亲情,父子情,全都可以抛下!!

这就是开创了文景之治的大汉孝文皇帝,虽然杀妻杀子杀弟杀侄杀功臣,但他仍是大汉人民的好皇帝。

注1:当另一位开国功臣王陵因此指责周勃陈平时,陈平周勃就解释说:“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后,君亦不如臣。”

注2:据《汉书 高后纪》:“(郎中令贾寿)具以灌婴与齐楚合从状告(吕)产。”楚王刘交(刘邦幼弟)或许也有出兵讨吕。但其他史料未提此事。

注3:周勃所任之太尉,起源于秦,名义上虽掌管全国军权,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但想想也知,无论哪个皇帝,都不可能付予臣下如此重大的权力。纵观秦汉史料,不难发现,与丞相与御史大夫相比,太尉从来就不是一个常设官职,秦代刻石中也从没见过太尉的署名。事实上,有见于史载的汉朝太尉共四人,即卢绾、周勃、周亚夫、田蚡,而他们任职时间都不长,往往都是因为特殊情况临时设置,事平则官省。

注4:汉初功臣郦商之子、郦食其之侄,看来郦寄继承了他叔父郦食其能言善辩的本领,一言搞定吕禄,为诛吕立下大功。

注5:即代王每年来长安向皇帝朝拜时居住的驻京办事处。

注6:宗庙的祭祀制度,按照此制,相邻的天子(宗主)应该是上下辈关系。

注7:事实上,刘章和刘兴居在与众大臣合谋诛吕时,大臣们曾许诺封他们为赵王和梁王,但刘恒一上位,就赖掉了此事。

注8:想当年,便是刘兴居向刘恒自告奋勇去请汉少帝刘弘出宫的,已然用行动表示效忠,却仍自不量力造反,其中恐有玄妙。此后数百年,齐地民间多有祭祀城阳景王刘章的淫祠,而享有此等待遇者,一般为怀有极大怨气的鬼神。由此二点可推知,刘兴居兄长刘章的死亡或许也有玄妙。汉代的社会舆论,常有超越于官方定论的强大生命力;城阳景王的民间崇拜一直持续到了东汉末年,足见齐人百姓对汉廷抱有极大的怨气,而对刘章抱有极大的同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505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