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1940年,陈独秀在给一位好朋友的信中说,“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物价飞涨,超过了正常水平……说明在这个物价飞涨的时期,一桶米一天要涨三次,他的日子很辛苦。
这封信是当初才华横溢的陈独秀写的,当时他的生活条件相当恶劣。这是什么原因呢?陈独秀晚年生活如此糟糕,是不是完全没有能力摆脱经济困境?
巨额资金的来源
事实上,陈独秀完全有能力摆脱困境,只是穷是他自己的选择。
根据记录的资料,他的妻子潘兰珍回忆说,“当时,他们多次来到当时的住所。物价飞涨,他们已经到了没有电饭锅的境地。”
然而此时他们家家里还有两万元的积蓄,其中一大笔是陈独秀写的儿童文学作品《陈立夫》支付的。
按理说,这一大笔钱一直在陈独秀手里,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消费。
陈独秀不肯花这一大笔钱,但此时他的妻子潘兰珍已经因为没有米,多次去邻居家借米,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这笔债。
其实,潘兰珍心里明白,让丈夫陈独秀主动跟陈立夫各退一步,与他无关,但他宁愿饿死也不愿碰稿费的一毛钱。
我宁愿饿死也不愿转移巨款。
这其实是陈立夫想给陈独秀写的文学作品改名,但这种事情让陈独秀很抵触。
陈立夫收到陈独秀写的手稿后,认为手稿中的“小学”一词颇为不妥。所以我希望把陈独秀的文学作品改名为《汉字基本形意》。改名后,他答应出版。
熟悉陈独秀的人都知道,他对文学非常偏执。他过去常和一位老先生大吵大闹,因为他和别人争吵。
陈独秀在这次更名上无法妥协,所以该书的出版被拖延了很久。
陈独秀拒绝使用这笔巨款。在他看来,如果他这样做了,陈立夫就有理由强迫他更改文学作品的名称。
潘兰珍也不明白,你想看着自己饿死吗?但陈独秀知道,他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基本原则。
其实陈独秀在日常生活中一直都是这样的。他不屈不挠的固执是众所周知的。
对钱漠不关心
“九一八事变”后,陈独秀对老蒋的一些行为非常不满,接连写了几篇文章抨击他的“奴性”。
老蒋非常生气,立即将陈独秀投入监狱,直到1937年才被释放。陈独秀虽然没说什么,但心里早就记着了。此后,无论老蒋用什么方法照顾陈独秀,他都无动于衷,甚至鄙视他。
老蒋身边的亲信纷纷突破门槛,向陈独秀示好,并纷纷开出许多诱人的条件。但这一举动直接激怒了陈独秀,当着众人的面,大声斥责他,说老蒋害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还残害了那么多爱国人士,彼此已经是势不两立了。
陈独秀虽然“穷”,但他的底线从未动过。就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陈独秀对金钱和名利视而不见。
陈独秀误食中毒。
过去,陈独秀接受朋友的帮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甚至不愿接受朋友的帮助。他知道自己的困境,甚至连自己的财务状况都如履薄冰。这就是为什么他害怕接受朋友的帮助,因为他害怕自己无法偿还这些巨款。
在陈独秀人生最艰难的阶段,他和妻子整天吃不上一顿饭,家里的锅碗瓢盆完全像个摆设。有一天,他的朋友带着鸭子和好酒来看他,却发现陈独秀胃痉挛,因为他已经连续十多天没尝过肉了。
当初叱咤风云的陈独秀,穷困潦倒,吃不上饭。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会相信?1940年,更糟糕的情况发生了。一伙小偷盯上了陈独秀。他们听说陈独秀曾经是高官,觉得陈独秀家里很有钱。
结果小偷们摸黑溜进了陈独秀家,却根本没找到想象中的钱。窃贼极为愤怒,偷走了陈独秀的十几件衣服和未发表的手稿。
那些东西对小偷来说可能微不足道,但对陈独秀来说却是宝贵的精神寄托。
当他发现自己的手稿和印章被盗时,他突然瘫倒在地上,双目失明,放声大哭。他哀叹道,“要是印章和手稿能找回来就好了。就算光着身子,吃不下东西又能怎么样?”陈独秀在外界四处打听,最后还是找不到他被盗的手稿和印章。
陈独秀的晚年生活可以说是非常尴尬的。1942年,饥饿压倒了陈独秀的头脑,他无意间吃了一些发霉的豆花,导致食物中毒。两周后,陈独秀几度病发,就这样去世了。......
标签
陈独秀去世五年后,他的儿子把他的灵柩运回他们的老家安庆,回到了家乡。他的命运如此糟糕,以至于在有生之年没能尽到母亲的孝心。这位文人的品格铭刻在他的灵魂上,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