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宝马被骂上热搜!网友:都跟特斯拉学坏了?

奔驰宝马被骂上热搜!网友:都跟特斯拉学坏了?,第1张

奔驰宝马被骂上热搜!网友:都跟特斯拉学坏了?

未来,这也可能是实现车辆配置“完全定制”的一种替代方式。

梁志浩写的

“喂,你有优酷会员吗?借个戏。”

“你有腾讯视频会员吗?我想看我男神的电视剧。”

“你是音乐会员?!?!太土豪了!”

相信你身边或多或少都会听到类似的对话。虽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付费订阅和付费会员的功能已经有所完善,但是对于很多人,尤其是老一辈的人来说,仍然不那么容易接受需要一直付钱才能得到服务,而不是买卖。

毕竟要用就要一直花钱。它看起来像一个“无底洞”......如果连汽车都开始付费订阅会怎样?

付费订阅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别误会,我指的不是国外常见的租车或长期租赁,而是车内一些软硬件功能的付费订阅。也就是说,这部分软件或者硬件其实一出厂就已经组装在你的车上了,只是厂家用技术手段屏蔽了,让你随时无法使用。

除非.....你加钱!

我们最早接触到汽车中的付费订阅功能,应该是那些最早涉足智能副驾的传统品牌,比如丰田(雷克萨斯)、通用汽车以及一批豪华品牌。当年都是专注于通过汽车联系人工后台的各种功能,实现各种服务。比如我看到别人可以通过雷克萨斯G-Book连接人工服务,让对方帮忙设置导航推送到车上,我还是很震惊的。

然而,随着手机/汽车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类似的功能变得极其鸡肋。再加上当时智能副驾功能的年度更新往往需要很高的费用(比如上面提到的雷克萨斯G-Book一年需要840元),于是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付费订阅第一次引起争议,恐怕要从特斯拉之前的“付费开启座椅加热”说起。

2020年,特斯拉中国公布了“在线激活后座加热”功能,车主只需在线支付2400元,即可为其原本没有后座加热功能的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获得该功能。这就意味着,其实这车出厂的时候就已经给后排座椅装了电热丝,只是特斯拉不给你用而已。

这件事在当时也为特斯拉招来了不少非议。一些消费者认为,既然他们已经买了车,他们就已经支付了车内所有硬件的费用。如果有的话,硬件早就安装好了,那为什么厂商还要额外花钱提供功能呢?

甚至有人认为这是特斯拉变相强迫车主“加钱”,因为如果我们不出钱升级,就相当于无形中承担了后排座椅加热的费用,而我们却不享受这个功能。

奔驰、宝马相继“变质”。

特斯拉这个品牌,无论什么样的风骚操作,似乎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种硬件付费订阅的趋势似乎已经传导到了传统豪华品牌身上。

日前,梅赛德斯-奔驰在官网宣布,将推出旗舰电动汽车EQS的后轮转向订阅服务。车主“只”需要支付4998元就可以获得他们的入门级EQS450+先锋车型10 deg后轮的转向角度,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入门级的EQS车型其实也有后轮的功能,但最大角度只有4.5 deg仅仅...

升级到10 deg后轮转向角后,EQS这种车长超过5.2米的车,转弯半径会缩短到10.9米,灵活性甚至不输A级车。

这项服务一经推出,瞬间引爆舆论。首先,这意味着EQS高低配车型的后轮转向系统在硬件上其实是一样的。但为了区分高低配车型和低配车型,奔驰通过软件限制了低配车型的性能,同时还推出了堪称“天价”的年费服务。

虽然,对于那些买得起EQS的车主来说,5000元可能只是“毛毛雨”,但仍然有很多车主认为奔驰的运营有些令人失望。

无独有偶,一直钟情于奔驰的宝马最近也因为付费订阅被骂。

据了解,宝马最近在韩国市场推出了一系列硬件付费订阅服务。包括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智能调节大灯亮度、声音模拟、无线CarPlay等功能。

比如座椅加热每月24000韩元(约合人民币120元),如果一次订阅一年,则约为人民币1180元。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一次性花2700元左右“买断”这项服务。

至于方向盘加热,每月67元,每年620元,永久使用权1500元。

虽然这样的“每一个细节”订阅服务目前仅限于韩国市场,但一旦宝马发现有利可图,将其引入全球市场应该只是时间问题。当然,在所有的批评中,有人认为付费订阅不一定是坏事。例如,消费者实际上可以选择在冬天最冷的一两个月订阅座椅加热和方向盘加热服务,而在其他不太冷的季节则不必订阅该服务。

但是,更多的人还是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比如,在我们一般的认知中,这种舒适性配置应该是某个豪华品牌才有的,而宝马的做法似乎是想从这些本应配备齐全的配置中获取额外的利益。更有人担心未来汽车厂商会走得太远,用付费订阅覆盖越来越多的基础配置,甚至有人会嘲讽。未来连刹车油门喇叭都需要付费订阅才能使用吗?

付费订阅会成为一种趋势吗?

事实上,车企对付费订阅的探索从未停止。一方面,付费订阅显然可以给企业带来一笔可持续的收入。另一方面,付费订阅也可以增强自身的用户粘性。随着OTA技术的发展,各种软硬件功能的开放和关闭对于车企来说已经“触手可及”,所以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研究付费订阅的可行性。

比如大众之前也在欧洲研究过,是否可以按照使用自动辅助驾驶的ID.3用户的行驶里程向用户收费。他们用的越多,收的就越多,不用就不用交钱。

除了技术发展,车企想要降低生产成本,也是付费订阅发展的重要动力。比如前面提到的奔驰EQS,对于奔驰来说,虽然他们想区分高配和低配车型的性能,但与其采购两套不同的后轮转向系统,不如大规模从供应商处采购同一套“高配”系统,以此降低采购价格,降低总成本,通过软件手段限制低配车的性能,再通过“订阅”收获另一波。这才是真正的利益最大化。

按照这样的节奏,在不久的将来,也许我们会有这样的场景:所有汽车厂商生产的汽车在硬件上都是“高配车型”,而一些细节功能则需要通过付费订阅来实现,比如语音识别、座椅加热、座椅通风、按摩甚至驾驶模式。

这个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开启不同的功能。比如北方用户可以选择开启各种加热功能,南方用户可以选择开启座椅通风。未来,这也可能是实现车辆配置“完全定制”的一种替代方式。

只是不知道,以后大街上会不会出现一堆挂着“奔驰刷车”“宝马越狱”之类招牌的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今日话题

你对付费订阅有什么看法?

在评论区留言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5006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