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594课:细说“政”字,它的本义为什么是“征伐”

《说文解字》第594课:细说“政”字,它的本义为什么是“征伐”,第1张

《说文解字》第594课:细说“政”字,它的本义为什么是“征伐

接下来,在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中,这节课将讨论"几"中的一个汉字"正"。“正”字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被列入国家语委1988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常用词表》。

政治。有两种发音:

(1) zhèng。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中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政,义,义”。从窘,从义,义。”许慎认为“政治”是一个既知又象的词。本义是改正;使正确。但是我们考察早期的文字,会发现这个本义有问题。“郑”字形的演变如下:

(政治符号的演变)

甲骨文“郑”字形由左边一个“郑”字组成,上半部是一个城市的象形文字(后来逐渐缩小为横形),下半部是一个“停”字,表示人的脚步。他们将一起走向一座城市。右边是单词“丨“,意思是拿着木棍或武器。团结,知道十字军东征,叛乱和征服。戴嘉祥《金文字典》:“甲骨文的‘义’是‘义’的意思,从‘口(指城市)’到‘止’,意为征讨。”“征服的目的是为了惩罚穷人,使其屈服于他人,所以宣扬仁义是对的,也是对的。为了保持原来的意思,加上'巶'旁边'巶作为巶,强调巶 巶 巶 巶 巶;'添加'攂作为‘政治’,强调征服。”"后世的“政治”被引申为治理的意思."所以“政治”的本义是征服。于是就有了“郑”这个词,后来又有了“郑”、“郑”。“征用”强调远征,“政府”强调远征。

(征服)

如《季子白盘》:“以多(通)施(赐),以政蛮力。”意思是:付出很多去征服野蛮人。再比如毛丁公:“用你的年龄来执政。”(给你这些器皿)为了“岁岁”祭祀和征服。

(《毛为题词中的政治》)

显然,许慎《说文》中的“叶正”是“正”的引申义,即校正;使正确。《名言释》:“政,义,取其下也。”《管子·法》:“君者,义也,故万物之天命也。”所谓“政”,就是“义”。所谓“义”,就是用来纠正和决定万物命运的。

除了最初的意思,“政治”还有许多用途:

(1)治理(国家大事)。《荀子·知望》:“王法:薪平等,政事平等,富贵万物,所以养众人。”一个奉行王道的君主的法则:定好税级,管好人民的事和一切,用来养几亿人。

(2)政治;政治事务。《史记·殷本纪》:“夏杰滥用政治,生活不道德。”夏杰是暴虐和不道德的。

(夏杰)

(3)政治权力。《论语·季氏》:“天下若有道,则政非大夫也。”世界上有句话叫,国家的政权不会落到医生手里。《史记·夏本纪》:“李煜皇帝向皋陶推荐,授之以政权。”禹自立为天子后,立为皇位继承人,举荐他上天,授之以国政。

(皋陶)

(4)政府简称。比如:拥政爱民。

(5)政策;法令。《左传·召公二十年》:“政宽则民缓,缓则难正;凶则残,残则宽。赦则凶,凶则宽厚,政则和。”政策宽则民轻,轻则纠。人严厉了就会受到伤害,受到伤害了就会宽大为怀。以宽制宽,以宽制严,政事调和。

(6)禁止。《词汇部》:“政治,以法治人,以德教人。”《论语》:“以道治,以齐惩。”言和注:“政治就是法家。”用权力和法律禁止的手段管理人民,用刑法约束(人民)。

(7)法律;标准。荀子天论:“顺其自然者谓之福,逆其自然者谓之祸,逆其自然者谓之天政。”能利用自然之物养活人类是福,能利用自然之物养活人类是祸。这是天道。

(8)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或规则。如:家政;学校管理。

(家政服务)

(9)注册官;校长。如:食盐投药;学习政治。《书裁》:“周公作裁。”王银之《经义故事》:“政义同。永正。立正就是树立长官。”周公建立了注册官制度。尤指领袖或君主。《孟子·惠亮·王霞上》:“听说七十里为天下之治,唐也。”俞樾《平邑》:“政古共...为善天下者,而为善天下者。”我听说世界上有人凭借方圆的七十里地成为了国王,商汤就是其中之一。

(周一怔)

(10)老话说,当官的就是政府。《太平广记》卷303引戴夫《易洸记》:“刘军明年进士,将有七官主政。”

(11)传“正”。副词。有两种用法:

【1】刚刚好;刚刚好。《墨子·节葬》:“上吉之尧、舜、禹、唐、文、吴之道,而政逆之。”孙诒让《莫余子健》:“政而廉洁。”我们从尧、舜、禹、唐、和来研究,情况正好相反。

[2]仅。《世说新语·归真》:“殷姬病困,见人政见半。”尹姬病重,你只能看到半个人。

“郑”还是一个姓。广云缙云:“郑,姓。出《杏园》。”《同治宗室略三》:“正始,亦政治家,有姓。在郑松参加了他父亲的考试之后。”

(2) zhēng。发音来自吉韵。朱,《说文通训·丁胜丁补》说:“政治,假借一种标志。”有两种用法:

①指税徭役。《礼记·檀宫下》:“苛政猛于虎。”王银之《景宜·文淑》:“政阅即征徭役。”重徭役,重赋税,比老虎还不如!在对这个典故的解读中,“求政”往往被解读为“苛治”,并不严谨。

(暴政比老虎凶猛)

(2)征服。这其实就是“政治”的本义。《大戴李继勇兵》:“诸侯治理,不面向皇帝,六夷四夷征服中国。”鲁辩曰:“言以权侵。”

“郑”的篆书写法如下:

(郑篆书写法)

(【说文解字】594,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4911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