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用钻戒表达真诚,用金钱锁住爱情,在冰冷的电子屏幕上传递爱情。那么,古代人是如何向亲人传达感情的呢?
他们没有先进的科技,一切都靠诗歌、文字或者图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古人的浪漫都在优美的字里行间。苏轼和他的朋友们在艾溪湖宴饮时,看到了一位美丽的歌者,于是写道:“如果要把西湖比作西湖,化淡妆和化浓妆总是合适的。”来夸歌姬的美。
而这个葛姬后来成了苏轼的妃子,她就是王朝云。在苏轼人生的低谷,王朝云始终陪伴着她。苏轼有一个和苏轼身世相似的好朋友王恭。同样,他的身边也有一个红颜知己,会陪他到被贬的荒凉之地。
在和一个朋友——一个漂亮的妃子聊过之后,苏轼对这个重情重义的女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也对她和王恭的爱情感到震惊。于是她开始写一部感动世界近千年的巨著。
王恭在乌台诗案中被贬。
熙宁二年,宋神宗提拔王安石参政,主持大宋朝的政治改革。这就是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当时北宋有很多弊病,确实需要变法。但其中有些措施过于激进,苏轼对此始终不满,于是经常借助诗词歌赋讽刺王安石等改革家。
苏轼的做法已经引起了很多改革派的不满,他要给苏轼一个教训。熙宁六年,沈括奉皇帝之命,视察新法在浙江的实施情况。在此期间,他看到了苏轼写的一些诗,认为其中有些是诽谤朝廷的,所以他把它们送给了宋神宗。
为了平衡朝鲜改革派和保守派,宋神宗没有理会沈括的弹劾。元丰二年,苏轼由徐州调至湖州任州督。他按照惯例向皇帝致谢,没想到这封感谢信却成了“乌台诗案”的导火索,差点害死他。
御史弹劾苏轼,谢之如下:
陛下知道自己的愚行不妥,难以跟上新的进步;年纪大了,就再也不惹事了,说不定还能养活小老百姓。
正在攻击新法,嘲讽皇帝,宋神宗大怒,立即下令人捉拿苏轼。在狱中,审讯人员极力引诱苏轼“坦白”,并用他的好友司马光、黄庭坚等人的诗词讽刺朝廷。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借此机会给保守派一个沉重的打击。
然而,苏轼并不孤单。乌台诗案爆发后,很多人出面营救苏轼、宰相吴冲、皇后曹,甚至已经退居金陵的王安石。最终苏轼保住了性命,被降职为黄州盟训副使,好友王恭也受到牵连,被发配宾州。
真情是软奴,不离不弃。
王公遭遇意外。当发配边疆的消息传来,王公家的仆人和葛吉都逃走了,而葛吉柔奴则选择留在王公身边,陪他受罪。王恭很感动,就把柔奴收为妾室。
柔奴姓宇文,相传是隋朝宇文化及的后裔。到北宋时,宇文氏家族已经衰落。出生在塞外的柔奴,能歌善舞,更熟悉文学典故。结果她成了歌舞伎。
即便如此,柔奴的名声还是很响亮的,很多浪漫的名人都来这里。在众多的爱慕者中,柔奴只对性格耿直、出身不凡的王恭情有独钟,于是王恭把柔奴接到了朝廷,成了一个一直陪伴她的美人。
北宋文人守歌姬不仅是为了美观,也是为了文人雅士之间的交流。如果没有歌姬招待朋友,他们有时会被嘲笑。
柔奴入宫后,为王恭演奏歌舞。当王恭被送来的消息传来,她是唯一一个愿意陪王恭去宾夕法尼亚的人。在古代,岭南是个蛮荒之地,大家都不敢避开。如果不是真爱,柔奴不会选择跟着王恭到这荒郊野外。
从1079年底到1083年10月,柔奴随王公在宾夕法尼亚生活了三年多。这期间,王恭游山玩水,泼墨吟诗,柔奴在旁,红袖添香。虽然环境艰苦,但他们俩都很喜欢。
歌颂坚贞的爱情,文字会流传千古。
之后,王恭受诏返回北方,这才有机会再次宴请苏轼。苏轼来到宫中,惊讶地发现,王恭并没有感受到被贬后的沧桑。相反,他容光焕发,甚至更加英俊,更加豁达。苏轼对此感到不解,问王恭为什么。
王恭只是神秘地笑了笑,没有回答苏轼的问题。而是把苏轼请到桌前,叫出柔奴为苏轼唱歌跳舞。苏轼才发现,不只是王恭,柔奴也一样美。似乎这几年在宾夕法尼亚州艰苦孤独的生活并没有让老朋友和这对夫妇屈服。
于是,苏轼试探性地问柔奴:“岭南不好吗?”本来苏轼以为柔奴会有所怨言,但让苏轼没想到的是,柔奴的回答不仅没有任何怨言,反而蕴含着豁达乐观的精神:“这和平之地,就是我的故乡。”
经历了多年官场沉浮的苏轼,忽然发现自己没有一个豁达的弱女子,于是挥挥手,写下了那篇千古名篇《定风波南海赠王定国仆妇》:
常羡人间玉郎,应天乞助。
清歌散白牙,风吹,雪飞海凉。
回来的越少,笑的越少,笑的越多。
我想问岭南应该不好吧,我说,家乡是我的安身之地。
看完完整的第一句话,不禁感叹柔奴的真情和才华。王恭仗义执言,得到这样的美女真是美谈。因此,他们的爱情故事流传到了后世。
其实苏轼一直对朋友的贬谪心存愧疚。可想而知柔奴的回答给了苏轼多少安慰。《这是我的故乡》不仅安慰了苏轼,也安慰了很多后来的人。
标签
苏轼自然羡慕有一个奇怪的女孩王力可宫柔奴,但与羡慕相比,他更多的是欣赏和感动。毕竟苏轼也不是没有这样的女人,他的心腹妃子王允珂一直陪伴着他。
古代女性对爱情的勇敢追求令人钦佩。毕竟在男尊女卑的环境下,这种追求未必有什么好结果。像柔奴和王朝云,他们终究只是嫔妃,但对于当时的男女来说,这可能是最好的结果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