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北京之王。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老北京的“四大钱庄”。
清末民国时期,老北京有一首民歌,描写一个有钱或有地位的人,说他“腰缠四大国”。这里的“四大行”指的是当年北京最有名、最有实力的四家银行,名字中都有“行”字。分别是恒和、恒兴、恒力、恒远。目前关于这四个恒谦的房子有两种说法。一个是根据民国镇海县志记载,据说是郑氏十七房的郑世昌。清朝康熙年间(1662-1772年),这四个恒音号在北京东四牌楼启用。第二种说法是,根据尚焕善的《北京炉房、钱庄、银行号》和《宁波帮辞典》的记载,浙江宁波慈溪商人董姓司大衡集资。其实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因为当初四大恒本身就是以股票集合的形式成立的。也就是说,它最初是由郑开始,然后转移到董;或者这两个是合伙人,董是大股东,主持人。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宁波早期的钱商。
据《道县以来朝野杂记》“资本钱庄,初名四横号,始于干嘉之时,全是浙东商人,多为宁绍人,集体股主资本雄厚”。从这里你会发现,名义上有四个公司,实际上是一个公司。背后的投资人都是宁波慈溪人,所以都可以归为“慈溪集团”。说到宁波钱庄,起源于明朝中后期,兴盛于清朝至民国。据统计,明朝的工业产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二以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钱庄、钱庄、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应运而生。到明朝中后期,铜币、纸币、白银是市场上的主要货币。当时有很多外国银元,也广泛使用,从而催生了兑换需求。他们之间的交换过程总是有利可图的。就是在这样的时刻,宁波钱庄走上了历史舞台。
随着中西对外贸易和国内贸易的加深,银行业逐渐从简单的货币兑换向借贷和清算功能分化。到明朝末年,银行已经成为现代金融机构。他们不仅可以兑换铜币和金银,还可以向客户提供主动借贷和取款服务。老北京著名的“四大亨”是早期宁波钱庄对北京影响巨大的一个体现。他们的铺面都集中在北京东城区东四牌楼附近。其中恒立为主店,位于东四牌楼东街;横河在东四牌楼北侧西侧;恒兴位于龙符庙胡同东口,恒源位于东四牌楼东侧北侧。
那他们为什么选择在这一带开店?这也与其当时独特的地理优势有关。清朝时,北京内城有九个城门。大恒钱庄所在的东四,毗邻朝阳门、东直门、崇文门。朝门:是外地运粮进京的主要通道,北京官民的口粮基本都来自这里。附近有几个大粮仓。东直门:是外地木材、砖块等建材进入北京的主要通道,北京的基础设施建设都要靠东直门。崇文门:是有名的税门。外国货进京需要在这里集中缴税。因此,东四附近可以说是当时重要的商业中心,为银行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而且当时正是康乾盛世,经济繁荣,为“四大恒”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长此以往,东四成为南来北往的货物集散地,人口密集,商业活跃,从而催生了银行、银行等行业。
这四大行独特的经营理念也是其成功的关键,这也体现在它们的命名上,即和、利、源、兴、恒,体现了“和为贵、利为基、兴、久、市永恒”的深刻内涵。如四大行发行并在市场上广为流通的“银票”,解决了金属货币的携带不便和运输安全问题,从而为商品交易和货币流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些独特的经营方式使四大恒在北京声名鹊起,脍炙人口。即使在晚清战乱的年代,四大恒的生意依然红火,银票卖得也很准。此外,由于他们资金雄厚,信誉良好,深受客户的信任,被视为北京金融业的领头羊,成为北京著名的金字招牌。
四恒钱庄在经营范围上也各有侧重,这样可以避免彼此无序竞争。比如恒合好:它的客户都是权贵富商,负责这些大户的存取款业务。久而久之,“四不变腰”成了富人的象征。恒力、恒远二号:负责抵押、贷款业务;恒兴号:主要为各大商家提供服务,如木厂、洋货村、山西票号、粮店、典当行等,均向其借银。另外,四大行不仅仅是银行,还有银行、商铺、丝绸店、典当等行业。每一个常数都有四个,4416,他们因为同乡而彼此形成了紧密的商业集团。目前我们看到的所有关于四大常数的文献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这种同宗血缘和同乡情谊,是联结四大恒的纽带,也是四大恒200多年兴盛不衰的重要因素之一。
乾隆年间,清廷攻克金川时,司大亨还帮助清政府接收官员的捐款,并提前支付巨额军费。由于与清政府关系密切,在协助官方收税时自然能获得稳定的利润。1853年(咸丰三年),太平军入侵直隶,引起北京恐慌,持银票的人去银行兑换现金。集中挤兑导致200多家银行倒闭。但“四大恒”并未因其强大的实力而受到太大影响。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司大衡作为多年来在民间声誉卓著的钱庄代表,为清政府发行“纸币”提供了保障。
然而,这四家横钱庄银行安然度过了无数经营风险,却也没有逃过战火。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他们在首都烧杀抢掠。四横也未能幸免,全部被侵略者洗劫一空。对于这四家恒谦银行来说,无异于一场大灾难,而此时,四家恒谦银行还在想方设法为客户兑换银行券,偿还债务。结果资产所剩无几,只能被迫歇业。时任顺天知府的陈在《梦芭蕉馆杂记》中描述了当时的情况,即东四牌楼有名的钱庄‘四横’先关,所有‘四横’都是雍商经纪人,在京都二百多年,信用最好,流通最广。一旦关闭,将影响京都40万人的财产和生计,引发全国恐慌。
战后,也就是1901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到北京。为了安抚人心,他们专门召见陈,由官方出面,拿出100万两银子,对四家恒谦庄行进行赈济,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种待遇也进一步体现了四大恒和官方的密切关系。在政府的帮助下,四大行重新创业,一点一点恢复活力,打算东山再起。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后来的现状给了他们致命的一击。
1909年(二年),本来已经元气大伤的四大恒再次遭遇厄运。当时因为清廷空国库空虚,内务府出面,向四大恒行借了300万两白银,并出具收条,承诺日后归还。然而当时清廷已是黄昏,无力回天。不出两年,清政府被国民政府取代,这笔巨额贷款自然无处向四恒银行追讨。在这样的打击下,四大恒谦行中的三家相继倒闭,只有恒利这家自家创办的金店存活了一段时间。1928年(民国18年),董氏关闭北京恒利金店,将资金转至天津恒利金店,与浙江老乡合资。1949年后,天津恒力金店收归国有,从而彻底结束了四大恒乾行的历史。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吧。一会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