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神医”之一的华佗,也因其高超的医术而被列入中国古代四大名医。曹操叫华佗帮他治好了多年的头痛,但还没治好,就被送进了监狱,死了。
传言曹操怀疑华佗是打着手术的幌子在动手术,其实是先下手为强要取其性命。但是后汉书上写的是华佗羞于行医,想谋求官位,所以没有马上治好曹操,最后还是被曹操杀死了。生病的曹操因为误判形势,误杀了华佗,两年后死去。
▲华佗。(图/军师联盟翻转剧照)
俗话说“与君为伴,如与虎为伴”,掌握生杀大权的人脾气都有点古怪,杀人也不需要理由。生性狡猾多疑的曹操,在梦里也能杀人,尤其是醒着的时候。
▲曹操。(示意图/转载自百科词条)
《三国演义》中,华佗要给曹操做开颅手术。曹操怀疑华佗的操作是假的,想取其性命为关羽报仇是真的,于是先杀了华佗。但是《三国演义》是改编的小说,不能当做历史来看。曹操之所以杀华佗,其实并不是因为关羽,答案可以从《后汉书》中找到。
华佗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他看着她受病痛折磨直到生命垂危,发誓以后要行医救人。华佗听说西山上有一位大医,便独自上山拜师。当他终于爬到山上时,由于虚脱而陷入昏迷。神医的弟子发现后,得知神医用几手妙招治好了他。华佗醒来后感激涕零,跪在地上请求神医收他为徒。神医看到他眼中真诚的神色,就收下了他。
起初,华佗和其他徒弟一样,负责记录病人的基本情况,给他们送水送药。华佗很聪明,知道这是神医在锻炼自己的基本功,根本不敢怠慢这些小工作。三年后,神医觉得可以教华佗更深的东西,就让他在书房里读医经。华佗如饥似渴地阅读那些书。三年读完所有的书,他的医术逐渐提高。
▲华佗。(示意图/转载自百科词条)
一天晚上,华佗还在看医术的时候,弟弟突然跑过来说医生病了。华佗赶紧放下手中的书,摸了摸大夫的脉搏。他摸了摸神医的脉搏,发现脉搏很平稳,完全没有生病的迹象。这时,大师从床上坐起来,笑着对他说:“华佗,老师没有错。我只是在测试你的医术。”
虽然只是小试牛刀,但神医已经看出华佗已经了解了,于是下山行医。华佗一边走,一边行医,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发明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麻药“马飞散”,逐渐名声传遍全国。
曹操晚年饱受头风之苦。他头疼,想用头撞墙。很多名医都没治好。他久闻华佗大名,多次请华佗帮他治病,但华佗就是不来,声称妻子病了,不肯来。曹操不知道妻子是不是真的病了,就派人去他家打听情况。他还承认,如果华佗的妻子真的生病了,她会给4000升小豆,让他们多宽限几天。如果是假病,就把他关进监狱。结果华佗的妻子被诬陷生病,华佗被关进了监狱。
▲华佗帮曹操把脉。(示意图/转载自百科词条)
曹操很生气,说华佗骗了他,让下面的人杀了他。曹操的谋士于迅读了华佗高超的医术,能够拯救整个世界,于是恳求饶命。但曹操似乎看不起华佗,认为华佗和其他牌手一样普通,下令杀了他。
从这个角度来说,华佗的死真是冤啊!治病就跟做生意一样。这是你的爱和我的愿望。你不能把刀架在大夫大夫的脖子上,强迫别人治病。但是曹操就是这么欺负人。但是《后汉书》写华佗不想治曹操,所以会觉得曹操杀他没错。
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成为至高无上的经典,其他医术都不被尊重。尽管医生用他的医术挽救了许多生命。《后汉书》对华佗的描述是“性本恶,难为荣,耻见其医业。”这句话告诉我们,华佗脾气不好,一生都很不快乐,以行医为耻。
▲曹操。(示意图/转载自百科词条)
华佗小时候希望用医术拯救百姓,但多年不敬,他不再以当医生为荣,而是想当官。他没有办法做官,所以想利用曹操,希望曹操的小病变成大病,让曹曹参离不开他,可以把他留在身边,交给一个官员去做。所以一开始他总是不愿意给曹操治病,为的是让曹操的病情加重。
曹操也不是省油的灯。他知道华佗的小心思,说:“小人养我病,要自重。”如果他不正常上华佗,就会被打死。但是曹操后来变本加厉,开始后悔杀了华佗。他在华佗死后两年去世。
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个功德远远高于当官。但受限于时局,华佗未能在治病救人和做官之间做出很好的选择,最终丢掉了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