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唐朝反腐第一人,一首诗流传千古,从不按套路出牌

元稹:唐朝反腐第一人,一首诗流传千古,从不按套路出牌,第1张

元稹:唐朝反腐第一人,一首诗流传千古,从不按套路出牌

曾经一尝茫茫大海,觉得其他地方的水都是苍白的;一旦经历过巫山的云,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匆匆走过花丛,慵懒回头;这个原因,一半是因为苦行僧的苦行僧,一半是因为你曾经的你。

唐代元稹五首离思诗节选

元稹的诗和他纷乱的一生一样,充满了争议。很多人认为这首诗是元稹对爱妻魏聪的悼念,但一直没有确凿的史料记载。

相反,由于《离思》中有五首诗,从其他四首诗来看,更有可能是写给崔莺莺的。这个我以前讲过,这里就不赘述了。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元稹的神秘身世,会很有意思。因为在元稹身上,已经出现了太多不按常理出牌的事情。

首先,让我们从崔莺莺开始。王福小姐大家都很熟悉,是话剧故事书里一个典型的“痴情女心碎者”的主角。

所以,第一个谜团是,既然元稹是个“忘恩负义的人”,为什么要“偷偷”把《莺莺传》流传出去,告诉世人呢?

你知道,《莺莺传》(又名《惠珍纪》)是唐朝的一个著名传说,流传很广。后来西厢记也是根据元稹自传改编的。

要解释这个问题,还得从元稹早期的经历说起。其实元稹出身于北魏拓跋部。他是贵族,但他的父亲去世得早。后来,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他生活贫困,没有钱读书。还好元稹的妈妈家境不错。她亲自教元稹认字、读经。

一个人如果一直穷,就不会太争气,就怕永远富不起来,风光无限。

所以元稹15岁的时候考了明经,第一。古人有句古话:三十而立之年,五十而立之年。所以学者在资本配置上看不起明经。即使是出身秀才,官阶也比明经高。

可惜,想出人头地的元稹,从此一直无官。在被任命为周浦河中央政府之前,他闲了六年。但当时并不太平,经常打仗,所以在崔家的帮助下,他把母亲接到老家,受到崔家的庇护。

一来二去,元稹和崔莺莺熟悉起来,有了感情。

贞元十八年,元稹第二次参加朝贡。次年,他加入白居易的图书出版部,并成为秘书省的学校图书助理。正是在这里,他和元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但是,元稹的家庭地位不高,所以他仍然得不到重视,他也回不了周浦。不像电视里的一号二号,一级封其实是所有官员最难熬的时候,有的可能要等几十年。

于是元稹决定结婚,娶了魏的女儿魏聪,这和李白的经历很相似。魏当时是太子少保,不过是个省部级大员。

权衡之下,元稹离开了崔莺莺,所以元稹的自传《莺莺传》部分是因为他的愧疚。

就这样,三年后,元稹和白居易又一次走向了“身、用两不误”的主题,他们得到了官方留下来收拾遗物,所以他们有了出谋划策的权利。

按理说,现在他只是个八品官。像白居易,交了好朋友,低调做人,总有一天会升到顶峰的。

但元稹每隔三天就给唐宪宗写信,先讨论“教本”,再讨论“谏帖”,再问“移庙”,甚至还谈到西北事务,顺便弹劾一堆贪官污吏。

结果得罪了权贵,只干了五个月就被贬为河南县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元稹此时旗帜鲜明地支持裴度,与他后来的命运密切相关。说起来,裴度仍是他的亲戚,因为元稹的岳母出生在“河东史培”。

被贬的同时,元稹的母亲去世,丁酉三年后复职,升任监察御史。他还没来得及高兴,妻子魏聪就死在了洛阳。

这对元稹打击很大。《离思五首》虽不能确定是否为魏聪所作,但他确为魏聪写过不少悼亡诗,如《三哀诗》:

因为我想你,我爱和女孩也特别爱,许多你的梦想,我会烧纸为你燃烧。

没有人知道夫妻二人会难过,很多过去的回忆都是极度难过的。

即使可以埋葬也说不出一种激情,来世的羁绊是多么虚幻的希望。

然而我睁开的眼睛能看到整个夜晚,你眉宇间的终身烦恼。

按理说,这次提拔的元稹是时候偃旗息鼓了。他以偏概全,继续调查贪官污吏,平反了许多错案、冤案,连前宰相方的后代都被调查了。

于是被贬,去洛阳养老。幸运的是,唐宪宗对他的才华很好,不久他被召回朝鲜,只是受到惩罚。

但是,但是,元稹在从洛阳回京的路上,在驿站遇到了太监仇士良和柳时元,他们因为争房的问题起了争执,被柳时元鞭打。

元稹闹出这一幕真的是百思不得其解。一名检查员在街上挥舞着拳头。最后,唐宪宗以“元稹轻树,失宪位”为由,将他贬至江陵府。

此时,他的神秘人生才刚刚走过一半。

公元815年,是唐朝巨变的一年。一是元稹回京,遇到同样被贬回朝的刘禹锡、柳宗元。他们是同一个朝代的官员。我想礼貌一点,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就给了他们一首诗。

然而,麻烦制造者刘禹锡在访问杜宣时变得非常有诗意,写了一首讽刺当今王朝新贵的诗,因此他再次被降级。结果元稹因为献诗刘禹锡再次被贬。所以柳宗元又因为和刘禹锡交了好朋友而被贬。

三人离京后,李石道派刺客行刺宰相吴,接走了裴度。吴阵亡,裴度重伤。

白居易与吴和裴度是好朋友,并超越他的级别严惩凶手。被政敌攻击,贬为江州司马。

本该升官的韩愈,此时也被贬为太子右杂种。

一时间朝廷内外天翻地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每个官员都很艰难。

元稹离开了四年,当他回到朝鲜时,他被任命为餐饮部的外交部长,负责耶戈的饮食。之后唐穆宗继位,他特别欣赏元稹的诗,于是为舍人先生写了一本书,翰林接了圣旨。这是电梯促销。

可能是因为升得太快,元稹有点傻,所以和李宗敏有仇,被卷入了党争。裴度出征平乱时,与穆宗身边的贴身男仆魏宏建勾结,多次私自拦截军报,企图充当相,因此被裴度三封所打。

然而,唐穆宗太喜欢元稹了,所以他只是被解除了官职。不久后被授平章,元稹正式拜。

另一方面,裴度被调到杜东担任平章,并升到最高职位。

于是在公元821年,元稹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可惜高峰太短。一年后,觊觎相位的李勾结宦官,诬陷元稹刺死裴度。虽然没有这回事,元稹还是被贬了职,被调到浙东观察,做了越州刺史。

在那里,元稹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当地人民支持他,并专门为他创造了“元九高登节”。

其实在降职之前,元稹还有一个神秘的操作。当初令狐楚对元稹示好,被认为是有后。但当令狐楚与皇甫承勾结,企图偏袒李陷害裴度时,他弹劾令狐楚夺权,成为当事人。

其实当时他和裴度是竞争关系,已经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

所以一心想往上爬的元稹,其实只是想认真做点事,做点大事。

否则,以白居易的聪明才智,他和元稹的关系不会这么牢固。对了,白居易的朋友:宰相吴、宰相元稹、宰相裴度、宰相魏楚侯、宰相令狐楚、宰相李德裕都是他的朋友。而他的弟弟白敏中也是宰相。

公元829年,谜一般的元稹再次回到朝鲜,他的官员是高级官员左诚。就在他恢复体力后,又开始抓捕贪官。简而言之,他一生都在抓腐败。

于是,手握实权的李宗敏又一次把他推出了朝鲜。两年后,这个谜一样的男人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享年53岁。白居易亲笔为他写了墓志铭,九年后,他写道:你埋泥卖骨泉下,我送雪人间。

纵观元稹的一生,跌宕起伏,褒贬不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元稹无恶不作,有真才实学。

杜甫诗歌的重要性与元稹有很大关系。他是中唐第一个赞美杜甫诗歌的人。此前诗坛是“崇李抑杜”,所以元稹和白居易一起领导了“新乐府运动”,留下了不朽的功绩。

元稹的生活是混乱的,就像一只刚刚进入这个世界的小鹿。他到处闯祸,但他的政绩和政治能力在中唐是屈指可数的。

既然人生如新如棋,那就让这位中唐才人保持神秘吧!

-结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4642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