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义相与析】舒米亚茨基来哈时间考证

【疑义相与析】舒米亚茨基来哈时间考证,第1张

疑义相与析】舒米亚茨基来哈时间考证

作者:李忠义,哈尔滨党史研究会会员。

《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史》(第一卷)第四十四页倒数第六行写道:“1905年11月,在哈尔滨的俄国工人中成立了俄国民主劳动党工人同盟布尔什维克组织,其主要活动基地是中东铁路哈尔滨临时总厂。这个组织的头目舒马耶茨基(当时叫西林)打着哈尔滨临时总厂一名车床工人的幌子,进行革命活动。"

中东铁路初期,三十六棚厂确实有一个化名西林的俄国车工(turner)。他的俄语名字是舒米亚茨基。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在哈尔滨,领导中东的铁路工人开展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十月革命后回国,成为西伯利亚布尔什维克组织领导人之一。1920年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书记。1926年调任莫斯科东方大学校长,主编批判刊物《革命与东方》,还写了一些书,记录了十月革命前后他在西伯利亚和哈尔滨的革命活动。后来,他成为苏共中央亚洲局的成员。

然而,中共哈尔滨市委党史研究室整理的《哈尔滨历史人物的讲话》第354页上写着:“舒米亚茨基,全名鲍里斯·扎哈罗维奇·舒米亚茨基。别名西林。俄罗斯西伯利亚。他于1898年加入这家工厂。1906年1月,因领导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工人发动武装起义,被沙皇政府逮捕入狱。逃到哈尔滨后……”

1906年还被囚禁在沙皇监狱的舒米亚斯基是如何在1905年到三十六棚厂“进行革命活动”的?

维基百科上说,“舒米亚茨基,俄语全名是鲍里斯·扎哈罗维奇·舒米亚茨基。1886年11月16日出生于西伯利亚上乌迪斯克,祖籍乌兰乌德。1905年,他组织并领导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工人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他被俄国政府通缉。1906年1月,他被俄国政府逮捕,不久后逃脱。他使用的护照和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笔名是以利亚·西林。他曾在上乌迪斯克的Sriujanka号线Barrow站工作。他编辑了《贝加尔湖》和《上乌迪斯克贝加尔湖的波浪》等报纸。舒米亚茨基于1906年10月18日或20日逃离上乌迪斯克。在赤塔,他出版了报纸такга。”

因此,舒米亚茨基在俄罗斯越狱后并没有立即来到哈尔滨。他于1906年10月18日或20日离开家乡,前往赤塔,在那里他又开始出版《такга报》。所以,很多报纸和媒体文章说的是“1906年,他被派往中国哈尔滨,化名仍为伊利亚·西林,进入中东铁路三十六棚总厂当车工,在俄国工人中从事革命活动。”除了在哈尔滨的第三十六工棚,舒米亚茨基还开了一家杂货店和酒馆。工作之余,他与中俄工人保持密切联系,积极从事活动。在他的组织领导下,俄罗斯职工联合会秘密成立。1906年11月,舒马耶茨基出席了在哈尔滨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劳动党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会议。“等等。其实,人们所说的舒米亚茨基在哈尔滨的事件是客观的历史真相,但他来哈尔滨的具体时间值得推敲。

道里区爱建河畔旧址原为1903年新建的中东铁路哈尔滨机器厂(南厂)。但由于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未完工的机械厂变成了兵营,直到1907年才建成投入使用。原中东铁路临时机械总厂(北厂)是原哈尔滨铁路局物资总厂的所在地,位于江边。规模不大,工人相对较少。1907年新通用机器厂建成投产后,规模扩大,工人数量激增。因此,1907年后,哈尔滨中东铁路机器总厂的工人运动开始蓬勃发展。

舒马耶茨基来到哈尔滨后,以假名西林进入中东铁路36号车棚总厂,成为一名车工(车工),在俄国工人中开展革命工作。1907年,哈尔滨召开工会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由7名成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它以“俱乐部委员会”的合法名义进行公开活动,统一领导哈尔滨和中东铁路沿线工会组织的革命斗争,并在中国工人中做了系统的宣传工作。并成立了哈尔滨最早的工会——总工厂工人联合会。他还经常在中国工人中开展联络宣传工作,团结中国工人与俄罗斯工人并肩战斗。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在哈尔滨,有俄罗斯工人和中国工人并肩工作。他们建立并加强了革命联系。布尔什维克不仅在俄国工人中,而且在中东铁路地区的中国工人中开展革命工作。1905-1908年,哈尔滨的布尔什维克在中国工人中进行了系统的工作。我们有计划地在他们中间做工作,不仅要帮助他们提高阶级觉悟,而且要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人民反对清朝专制制度的民族解放斗争的先锋队。”

" 1905-1908年,哈尔滨的布尔什维克在中国工人中开展了系统的工作."也就是说,1905年他在哈尔滨做了所有这些工作。但他至少知道这个阶段的工作,并在1907年至1908年参加了一项革命工作。有人会说,只要去过哈尔滨宣传马列主义,舒米亚斯基就是对的。他早来或晚来都没关系。当然,这种逻辑也有一定道理。

比如,现在人们把“七月一日”定为党的生日。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活动处于白色恐怖之下,组织程序比较简单,留下的文字记录很少,给后来确定党的生日的具体日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1941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0周年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外部有日本侵略者的侵略,内部有反动派的封锁,所以无法知道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确切日期。因此,党中央决定将7月1日定为党的生日。近年来,经党史研究者考证,根据外国文献记载和当时当事人的回忆,认为1921年7月23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开幕日期。

舒米亚茨基1906年在俄国被沙皇逮捕后逃脱,被布尔什维克组织派往哈尔滨从事革命活动。根据当时的交通和政治形势的分析,以及他在国内办过几家报纸的事实,他最快也要半年或几个月才能到达哈尔滨。所以根据舒米亚斯基在哈尔滨的一些革命活动的一些记载,舒米亚斯基最早是在1907年下半年来到哈尔滨的。

舒米亚斯基不仅在哈尔滨三十六棚厂领导中俄工人,还在中俄工人中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也多次来中国,在北京和上海之间跑,几次和李大钊、陈独秀讨论建党问题。他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据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事务档案馆全宗495,目录154,案卷83,第15页记载:“根据俄罗斯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1921年1月5日的决议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1921年1月7日的决议,在伊尔库茨克成立远东书记处,即共产国际在远东的代表机构。根据共产国际的决议,1921年1月15日,舒米亚茨基被任命为远东全权代表。”根据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和历史档案,全宗495,目录154,案卷104,第4页。记载:“他(舒米亚茨基)于2月开始全面工作,从俄共(布)远东局向远东书记处转交2000金卢布。”实际上,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所有档案都记录了舒马耶茨基在中国的活动,他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舒米亚斯基在中东铁路36棚总厂的中俄工人中有很高的威望。他在哈尔滨的一系列革命活动中影响深远,所以引起了俄国宪兵的注意,通缉他。因此,他在1910年被迫离开哈尔滨。

舒米亚茨基逃离哈尔滨,流亡阿根廷。1913年,舒马耶茨基回到俄国,正式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劳动党布尔什维克派,成为该党在西伯利亚组织的积极革命者。后来,他参加了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1917年10月,在伊尔库茨克召开的第一次全西伯利亚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西伯利亚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1922年,舒米亚茨基与斯大林发生冲突。舒米亚茨基被迫辞职,转而从事外交工作。1926年至1928年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校长。自1930年11月以来,舒米亚茨基一直担任全苏电影工业联合公司的董事长。1933年起任电影工业总局局长、苏联人民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副主席。1935年,时任电影导演的舒米亚茨基因对苏联电影业的贡献获得列宁勋章。1937年,为庆祝十月革命20周年,斯大林下令在10月拍摄《列宁》,但电影还没拍完,舒米亚茨基就在1938年1月18日被捕了。同年7月28日,被判处死刑。他于7月29日被枪杀。后来,舒米亚茨基恢复了名誉。

虽然舒马耶茨基离开哈尔滨后没有回哈尔滨,但哈尔滨人民不应忘记他与哈尔滨工人阶级的友谊,以及他在哈尔滨传播马列主义的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4618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