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浙汇创始人是谁?是如何发展的?

A12处理器2022-09-21  16

在这方面,李昀的目标是“尽量不影响”。在长达五年的标准化探索中,李昀经常研究和调整烹饪的步骤。“江浙一带尝试蔬菜是很正常的”。比如刚开始的时候,张槎鸭是在中央厨房蒸的,送到店里。后来她发现味道不好,就把蒸的步骤放在了店厨房。红烧肉本来是要求做成半成品再发货的。为了口味,现在是“切完马上送走”。

姚继平认为,炒菜的过程标准化后,对口感的影响并不明显。关键在于苏浙汇如何对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把每一步都执行好,以减少上述影响。

与肯德基、真功夫等快餐企业的中央厨房不同,江浙沪皖的中央厨房原料多而杂,从高档原料到普通原料,几乎涵盖了所有种类。另外,它的制作过程比快餐要复杂得多。尽管如此,何欣和姚继平都认为这种模式很容易复制,因为“这一步对于任何中国食品的工业化都是必不可少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厨房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风险。“如果有一天中央厨房出现卫生问题,处理不当,那么所有门店都会受到影响”。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产能”的过度扩张迫在眉睫

据了解,如今的中央厨房已经逐步有序的采购生产各种原材料。凉菜基本做好之后,会送到各个门店,零食也是中央厨房做好之后送出去的。每个店只需要把它们放在笼子里蒸。“我们切的黄瓜条大小完全一样,在各个店里都能看到同样形状的冷盘。”

精细标准化无疑是未来拓展的基础。目前苏浙汇在中国有10家店,上海7家,北京2家,澳门1家。今年,李昀计划在上海和苏州再开六家店。

“开店是有节奏有目的性的,不会盲目扩张。”李昀承认,标准化并没有解决扩张面临的所有问题,因为人员培训、中央厨房和地理限制始终是障碍。但她认为,从十家店变成十几家店的难度,比从一家店开到两家店的难度要小得多,而且“一旦能扩大,收入和利润都有很大潜力”。

在全国扩张的过程中,明确了自己口味的苏浙汇,依然面临着众口难调的问题。其实李云一开始是为了迎合北方人的口味,强调北京两家分店的口味,半年换了三次菜单,最后换成了上海菜。因为她发现换了口味之后,北京人还是觉得甜,而上海人觉得不地道,所以她决定不彻底换了。“人们来店里品尝正宗的上海菜,必须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目前江浙汇中央厨房可同时服务14家门店,青浦新中央厨房正在建设中。李昀表示,第一期投资可以同时交付122家餐厅。

苏浙汇创始人是谁?是如何发展的?苏浙汇创始人是谁?是如何发展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2699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