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

聚客2022-05-28  55

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富春山居图前半卷叫什么)

黄肖像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绘画大师、之首黄晚年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十大名画”之一。这幅画是清朝顺治年间烧的,断成了两段。前半卷单独装裱,更名为《富春山居图残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装裱后,定名为《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黄王巩的绘画生涯起步较晚。但他画山水,却要亲自观察,画出了千山万谷,奇幻深邃。他的笔法最早由五代宋初的董源和巨然画派学习,后受赵萌影响,善用湿笔穿麻。黄善画山水,多以描绘江南自然风光为主,以淡绛墨为主。除绘画外,黄还留下了《写景》、《论画景》等作品,是后人学习的典范。他的作品现存于世的不多,能确定年代的也只有7幅,都是他70岁以后创作的。最好和最著名的是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黄为《无用武之地》所作。始绘于七年(公元1347年),完成于十年(公元1350年),时黄八十一岁。他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美景:山石嶙峋,树木苍翠,密密麻麻地分布在山川两岸,村落、平坡、亭台、渔船、小桥散落其间。黄以清亮的笔触,质朴的意境,把浩瀚的河山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丰美,草木葱郁”的境界。董其昌评价《富春山居图》说:“在展览中得到三个承诺,令人应接不暇。”这幅画真的给人千里之外的感觉。无论是版式、笔墨,还是用意方法的应用,都让观者忍不住惊叹。正如云南天所言:“所造之平沙秃峰,极野。”董其昌曾说,他在长安看这幅画,其实是觉得“心脾皆顺”。

在黄的《写风景》中,他曾介绍自己是如何创作的:“当你把描摹笔放在皮包里,或者在好的场景里,很容易模仿出一棵树的怪异来。”为了创作富春山居图,他在“欣赏江山沙滩钓鱼成功”时,“袖中带纸笔,每遇一景,即退而记之,以作典范”。画中的题字表明,他花了三四年的时间去观察和揣摩。

沈周丢了心爱的名画,凭记忆画了一幅临摹

1350年,黄将《富春》题赠给一位无用的禅师。四年后,黄病逝。“富春山居图”有了第一个藏族主人,从此开始了它在世界上600多年的坎坷旅程。明朝成化年间,富春山居图联系到了明思家的首领沈周。沈周也是文徵明和唐寅的老师。自从得到这件宝物后,沈周就把它放下,挂在墙上,反复欣赏,临摹。

在当时,收藏家邀请自己的朋友和名人为自己的书画珍品题字是一种时尚。铭文越多越长,书画作品的文化积淀越深。沈周还把这幅画送给朋友题词,没想到朋友的儿子玩世不恭,偷偷把画卖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沈周在画摊上看到了卖的《富春山居图》。他非常兴奋,跑回家筹钱买这幅画。当他筹钱回到画摊时,画已经被人买走了。沈周捶胸大哭,痴迷于这幅让他怀念的画。他凭记忆画了另一幅富春山居图,他的仿制品在构图上与原作惊人地相似。

一件传世的杰作被火救了,然后断成两段

100多年过去了,富春山居图传到了明代大画家董其昌。到了晚年,董其昌把它卖给了宜兴一个姓吴的官家。《富春山居图》流传至今世,因沈周、董其昌的极度推崇而成为人间瑰宝。富春在吴家传了三代后传到了。武玉是当时著名的收藏家。他把这幅开创了中国山水画新风格的杰作视为珍宝,每天不假思索地观看、临摹。武玉不惜斥巨资为富春山居图建了一座楼,称为“云起楼”,并将富春山居图珍藏的房子命名为“富春轩”。

明清时期,清军入侵南方。为了躲避战争,吴宏宇不得不加入逃亡的人群。他抛弃了家中的金银财宝等珍宝和收藏品,带着这幅《富春山居图》和智勇大师的另一幅千字真迹。临死前,武玉实在舍不得这两幅书画,于是决定模仿唐太宗李世民把《兰亭序》带进陵墓,烧了富春山居图和智勇大师的真迹千字文为他陪葬。结果,吴宏宇在弥留之际被抬到院子里。首先,他让家人放火烧了智勇大师的千字文原件。在富春山居图即将被焚烧的关键时刻,一个人突然出现在正在观看的家属中。“病在烧,红炉出来了。”他保存了这幅画——他是吴京安,吴宏宇的侄子。为了掩人耳目,吴静安把另一幅画扔进了火里,偷梁换柱救出了富春山居图。

虽然富春山居图得救了,但大火在画的中间烧了几个连珠洞。这幅画被分成了两部分,一大一小。画的第一部分已经被烧毁,剩下的地方布满了火的痕迹。前幅虽小,但较为完整,被后人裱后命名为《余山图》;而另一幅,保留了原画的主要内容,篇幅较长,但破损严重。为了掩盖装裱时的火烧痕迹,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被切掉,放在了画首。因为这幅画曾经归无用禅师所有,所以这幅画被后人称为“无用大师卷”。

乾隆皇帝不知道真迹,却受到冷遇

1745年,一本《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被征用入宫。乾隆皇帝看后放下,在6米长的卷面空白处题词,加盖玉玺。没想到,第二年,他又得到一本《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真假难辨。他坚定地宣称《富春山居图无用之师》第二卷是赝品,并高价购买了所谓的赝品。他还特意邀请大臣们参观题字画。虽然有大臣鉴定,乾隆皇帝鉴定的赝品其实是真迹,但无人敢发现,纷纷附和,将真迹鉴定为赝品,编入二级石渠宝藏集。乾隆皇帝还命令大臣梁在这本书里写贬义词。后来有一种说法: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入宫后,乾隆皇帝其实鉴定了《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真迹和仿制品的真伪,但在此之前,他把仿制品当真迹保存,觉得特别惭愧。所以他在真画上画了题词以示伪存真,故意颠倒是非。

为了躲避战乱,半部大作已经流散定居在台湾省

1933年,日军攻陷山海关,故宫博物院决定转移其精品藏品,以避战火。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连同近百万件故宫文物,历经千辛万苦,行程数万公里。从北京经南京运往四川、贵州,抗战结束后运回南京,1948年底再运往台湾省。《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是台湾省的国宝,每四年在台湾省展出一次,每年只展出40天。由于真品收藏在戒备森严的仓库里,媒体只能拍摄复制画,而复制画价格不菲,价值3.3万元新台币。当这些文物停放在上海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书画名家收藏鉴定专家徐邦达在仓库里看到了这两本《富春山居图无用师》的真假卷。经过仔细的考证,他发现甘龙御笔所写的那一张确实是真的,而甘龙写的那一张却是假的,上面写了许多说是真的话。于是徐邦达推翻了祖先的结论,还了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一个真面目。现在,这两卷真迹《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见证了中国书画收藏史上的一个笑话。

旧书画其实是在国宝字纸篓里发现的题字

现存的一幅吴氏后人重新装裱的山图,于1669年被清初大藏家王廷彬购得。此后一直在收藏者手中,长期不为人知。又是250多年后的1938年。1938年秋,上海著名收藏家吴湖帆病逝于上海家中。一天,“齐家谷阁”古玩店老板曹有庆来拜访他,并带来了一张张纲购买的破旧的《余山图》,请他鉴赏。吴湖帆看不到它,但画面壮丽,群山无边,魅力非凡。画上没有钱,只有书“山居图卷”4个字。长期从事绘画鉴赏的对其画风、笔法、火迹等进行了反复研究,认为这是黄名作《富春》的第一部。他不禁脱口而出,“乱世出奇迹。真没想到三百年后还能看到道人的‘火中之宝’。”曹有庆一听,知道这幅画是个宝贝,不肯转手。几经交涉,吴湖帆拿出家中收藏的商周青铜器,更换残迹。我发现作为交换的吴湖帆的画只是残迹的残迹,甚至连一句题字也没有。后来曹友青去原卖家那里找,终于在废纸篓里找到了题字,还原了这幅画的原貌。至此,《余山图》归吴湖帆“美景书店”所有。解放后,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在浙江博物馆工作。当他得知吴湖帆有剩余的山区地图时,他感到不安。一旦害怕再次遭遇天灾人祸,一个人的能力是极难保全的。只有国家收藏才是最好的办法。为此,他多次在沪杭之间与交涉,并邀请钱敬堂、谢等名家前来处理。被吴湖帆沙孟海的真诚所感动,他终于同意割爱。1956年,《余山图》入驻浙江博物馆,成为博物馆的珍品之一。

元代《富春》画,长33厘米,宽636.9厘米,为黄所作。历时三年完成,清朝顺治年间被火烧。断为两段,前一段命名为《余山图》,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沿用后一部分的原名,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上图:“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上图是: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175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