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出现23次(难忘今宵是哪一年春晚开始唱的)
说到春晚,就不得不提1983。1983年,春晚诞生的时候。
说到春晚,就不得不提李谷一和《难忘今宵》这首歌。
1983年第一届春晚,当时李谷一红遍全国。第二天,大年初一,李谷一在深圳以南地区演出,观众都是港澳同胞。为了去李谷一,工作人员特意设置了专用通道,班车免检。它只负责两端。
1983年,李谷一在春晚舞台上唱了七首歌。那一年,观众通过“四部电话”拨打央视电话收听《乡恋》。那一年,《难忘今宵》还没有诞生。
1983年的春晚连彩排都没有,大家都不知道还能不能有第二次。只是大家都在尽力。
刚刚离开我们的赵忠祥老师曾经说过,黄一鹤导演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每年春晚演出结束后,他都会把没走的人召集起来。
“他会先敬酒,但还没说完最后两句,就泪流满面。这是一个暴力的哭泣。”
《难忘今宵》是1984年春晚前黄导的一个想法。这么大的晚会应该有压轴。《难忘今宵》是黄一鹤导演内心情感孕育的婴儿。
歌词由中国词坛著名老先生乔宇作词,是《荡起双桨》的老前辈。
作曲者是王明,一位想象力丰富,情感丰富的艺术家。他用非常温暖甚至略带悲伤的曲调来配合乔深刻的话语。
这在当时的春晚导演组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一般来说,这么大的晚会,片尾曲一般都是激情四射,催人奋进的。这样的构图真的合适吗?
被发现的李谷一当时陈述:“现在这只是一张纸。如果你想知道它是什么样子,你必须把它做成立体的。”
立体声录制。其实李谷一作为歌手,看到这样的歌词是无比开心的。多么美妙的一首歌!我一定要唱好。
两天后,主任打电话告诉李谷一,批准了。
二战期间,在吃了不少苦头的苏军士兵中,被唱得最多、鼓舞士气的歌曲是《温暖的喀秋莎》而不是国歌。
情感是这首歌最核心的表达,也是李谷一把这首歌唱成经典的秘诀。
李谷一在开唱前的歌词朗诵是提前录制好的,这是黄一鹤导演特别安排的。他也担心在这样的舞台上很难接受新歌的引入。
后来,它成了一种象征。春晚的象征。
青山在,人不老。
“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李谷一说。“不老的是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我老了,但我很高兴看到接班人。”“难忘今宵”表达了所有中国人在这样一个时刻的团结和聚会
文字和歌曲只能表达世界意义的万分之一。《难忘今宵》早已不仅仅是一首歌。她唤起的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