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民俗文化有哪些,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和文化

中秋节民俗文化有哪些,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和文化,第1张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中秋节,有多少文旅看点)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中秋节,有多少文化游)中秋节前夕,我刚从江西婺源回到北京,就趁着中秋节,跟婺源说一些旅游的事情。婺源作为当时国家旅游局直接命名的两个全国乡村旅游度假区之一(另一个是安吉),在资源上是名副其实的,但在产品上还是有短板的,尤其是在当前市场变了、人变了、消费变了的大背景下。来自Chuangwang.com(www . www . Chuang zai . com)的穆青认为婺源除了四色之外还有四画:春天的粉彩画,夏天的水墨画,秋天的油画,冬天的风俗画。习俗当然是四季,但更侧重于春节。婺源不仅是油菜花,也是砖墙。也是中国几千年农耕社会的全息活标本。它是回族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是汉族的发源地。基于此,“六风”、“三民”、“三遗”、“三老”、“三农”等资源都是存在的,而这些才是休闲度假旅游应该体验、互动、沉浸的核心生活元素。如果说我们欣赏的是风景,那么风景之外以人为核心的景物和场景,就是旅游最顶端、最活跃、最有魅力的风景。婺源需要一幅农耕社会的风俗画,包括中秋、春节在内的传统节日是这幅风俗画的点睛之笔和灵感来源。节庆是当前旅游的重要资源,可激活的产品数不胜数。当然,我抵制那些在政府层面举行的大规模的、形象化的、庆祝性的节日。那些节日扭曲了传统习俗,改变了原有习俗,消灭了无辜的生命,不利于旅游,对游客麻木不仁,不利于可持续发展。(马)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节、中秋节、中秋节、团圆节等。,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它起源于中秋节对天象的崇拜,由古代对秋夕月亮的崇拜演变而来。起初,“祭月”的节日是在干支历的二十四节气“秋分”举行,后来移到农历八月十五。有些地方把中秋节定在农历八月十六。中秋节自古以来就有拜月、赏月、吃月饼、玩灯笼、赏桂花、喝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历久弥新。中秋节起源于古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初,盛行于宋以后。它是中秋节的季节性习俗的综合,它的大多数节日习俗都有古老的起源。以中秋节的圆月作为人们团聚的象征,作为寄托,思念家乡和亲人,祈求丰收和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们和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一起被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传统节日,尤其是当地华人华侨。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以来,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2020年11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1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发布,2021年中秋节9月19日至21日放假,共3天。9月18日(周六)上班。
01由来中秋节是古代天文崇拜的遗风——拜月的习俗。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时节,是古代的“拜月节”,而中秋节则来源于传统的“拜月节”。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是一样的,这两个交替的天体成为了祖先们崇拜的对象。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人们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对月亮祭祀习俗的遗留和衍生。祭月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代中国一些地方的先民的一种祭祀活动。据考证,最初的“祭月节”定在干支历的二十四节气“秋分”。但因历史发展,后采用农历(阴历),故“祭月节”由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移至农历(阴历)八月十五。它是中秋节的季节性习俗的综合,它的大多数节日习俗都有古老的起源。中秋节的发展起源于对天象的崇拜,是从古代对秋夜月亮的崇拜演变而来的。祭月,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一些地方的先民的一种祭祀活动。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是古代的“祭月节”。中秋节流行于汉代,这是一个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时期,异地文化交流蔓延扩散。“中秋”一词现存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的文献,成书于汉代之间的李周(此书世为周公旦所作,实为汉代之间所作)。先秦时期就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好裘”、“秋分晚月(拜月)”等活动。据记载,在汉代,每逢中秋或立秋之日,都要举行尊老、扶老、献男粗饼的活动。金代的中秋节时有文字记载,但并不十分普遍。晋代的中秋节在中国北方不是很流行。中秋节被正式确认为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朝的时候。唐代中秋节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很流行。唐太宗的书记载了8月15日中秋节。中秋节赏月的习俗盛行于唐代长安地区,许多著名诗人都有咏月诗。中秋节将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访月宫等神话故事相结合,使之充满浪漫,玩月之风盛行。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时期,其主要部分流传至今。在北宋,中秋节已经成为一个流行的民间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日被正式定为中秋节。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了类似“小饼嚼月,里面有饼有糕点”的时令食品。比如孟老院的《东京梦中华》说:“中秋之夜,你家亭台楼阁,乡亲争食月戏”;而且,“弦鸣,居民近延。夜半时分,盛太郎的声音如浮云般传来。房间里的孩子,甚至晚上的婚礼大戏;至于夜市,至于熟悉”。到了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中国主要的民间节日之一。日本和中国的世俗兴趣在新年这一年越来越浓厚,功利崇拜、祈祷、世俗情怀和愿望构成了普通人中秋节习俗的主要形式。明清时期的赏月活动,“果饼必圆”,家家户户都要在月亮出来的方向设立“月光点”,“拜月”。——洪《京华年谱》云:“中秋之夜,人立月宫之符,符免立如人;陈瓜果在庭,饼上画月宫蛤蟆免;男女拜香烧之。”《帝都风光》也说:“八月十五,祭月,饼圆,瓜分齿错,瓣刻莲花。......有妻子回娘家的,天天回婆家,过团圆节。”
03节日的别称根据中国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的中间,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日在“仲秋”,所以称为“中秋节”。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在古代,有秋分和月亮(拜月)的活动,所以它被称为“月亮和月亮节”或“拜月节”。因为这个节日在八月十五日,所以被称为“八月节”和“八月半”;因为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亮”展开的,所以又俗称“月亮节”;中秋节是完整的,象征着团圆,所以又叫“团圆节”。中秋节是满月,家人团聚,出嫁的女儿回家团聚,所以也叫“团圆节”、“女儿节”。在广府地区,中秋节俗称“月光生日”。中秋节,各种水果成熟上市,因为被称为“水果节”。侗族人称之为“南瓜节”,仫佬族称之为“胞衣节”等等。中秋节也叫“正月”。“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的文学作品。《西游记》说:“八月十五日称为中秋节,人们互送月饼,以示团聚。”《帝都风光》也说:“八月十五,祭月,饼圆,瓜分齿错,瓣刻莲花。......有妻子回娘家的,天天回婆家,过团圆节。”04拜月习俗及传统活动(拜月)燃灯赏月、追月、猜灯谜、吃月饼、赏桂花、喝桂花酒、扎灯笼、舞火龙、玩兔子、05神话传说、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玄宗故事、月饼起义、06《拜月娘》等有关中秋节的歌谣和童谣、 《椅子女孩》、《拜月中秋之歌》、《拜月台湾民歌》、《中秋之旅》、《月夜思乡》、《苦难》等。 07谚语鬼节七月十五,人民节八月十五(张家口),八月十五正南,水果石榴一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厨(石家庄),吃月饼死。(蓟县,蓟县习俗:新婚妻子在婆家过中秋的第一年,会持续好几年,甚至是在娘家,否则就算吃月饼,五月也会回香港抢龙舟。八月,我赚钱买蛋糕,品尝中秋节(茂名)。冬天夏天都吃不够。8月15日(广州,中秋节,水果供应丰富)食物和餐食充足。8月15日停住,我教书(山西,中秋节工人停住,冬至招待老师)。八月触秋(土家族,鄂西)。摘柚抱瓜不算偷。人们普遍认为皇后会在这一天被送到人间,所以没有孩子的已婚妇女如果在秋天找不到的话可以早点生孩子。08二段式俗语:八月十五的月亮——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味——八月十五有喜事——八月十五生孩子——八月十五看桂花——八月十五满月吃年糕——八月十五看花灯——八月十五过春节——寒暑节气来源:百度原标题:中秋图片来自Unsplash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6468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28
下一篇 2022-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