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洞察人心书籍,如何了解一个人的内心的书籍

聚客2022-05-27  34

如何走进一个人的内心(读懂人心和人性的书)

1。

白板

作者:[美]史蒂文·平克

这本书虽然叫白板,但本意是提出反驳白板理论的人性论。作者运用了进化心理学、行为遗传学、社会生物学、语言学、解剖学、神经学等领域的大量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思想,提出了自己对人性的判断。简而言之,人与生俱来的人性(驳白板论)。人性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驳高贵野蛮人论)。人类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驳精神独立论)。

生活是“不平等的”

出身,是“平等”吗?作者Pink没有回答。

但是,平克很肯定地说:人生不是一块白板,也不是一张白纸。一个制度是你出生就预装的,所以你生来就是不平等的。

白板理论认为认知是由外界因素决定的,而“非白板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是由大脑决定的。

白板认为暴力不是人性而是后天养成的,而平克认为暴力是大脑的设计框架。

白板上说孩子天生就有大脑空空,所有的知识习惯都是后天教育的结果。平克认为,儿童天生具有心智人格基因,对其人格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家庭环境对其成长影响不大。

2。

正义之心

作者:[美]乔纳森·海特

什么是正义?这是一个伦理和政治的定义。大多数人认为公平就是正义,简而言之就是同等的人受到同等的对待。《正义之心》就是试图分析这个问题的一本书。在书中,作者构建了一个极其精密的理论体系,从道德心理学史和他的个人故事中,营造出一种从理性主义到直觉主义的转变感。这种迂回的方式本身就充满了说服力,因为它能触动读者的直觉,引入新的认知。

基于道德心理学,作者提出了三个原则:

1.直觉第一,策略推理第二,这样可以更直观的触摸感受。

2.道德的内涵不止于伤害和公平。人类的道德认知差异太多,但一定是有限的,所以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是可行的。

3.道德可以凝聚人心,但它是盲目的。在这方面,宗教在人类进化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们的宗教之心和仪式一起进化,创造了一个越来越大的道德共同体。

通过这三个原则,我们基本可以认识到“正义之心”的特征,这可能对我们的思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认识到最直观的感受,认识到彼此的差异,认识到相应的共同体。

3。

善恶之源

作者:保罗·布鲁姆

人性是善还是恶?这恐怕是人们所熟悉的最“无理取闹”的论调之一,与之并驾齐驱的大概只有“先救老婆还是先造网救你妈”了。但前者显然更难,因为作为丈夫和儿子,你仍然可以说出答案,即使违背你的意愿。然而,作为一个生命之初的婴儿,是不可能开口说话的。人们只能通过后续观察,以及哲学、社会学、文学、宗教等各种道具来逆向推导。结果就是——纠结。

终于,一位科学家跳了出来。虽然用婴儿做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科学家遵循“循证”的科学态度,还是要让婴儿自己“作证”,他们也确实做到了。这也是《善恶之源》这本书让人惊喜、惊艳、新奇、好看的原因。

出生的婴儿像白纸一样干净。他以后想好还是想坏,取决于他生活的环境。

这大概就是现代人常见的三种善恶观。

但现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保罗·布鲁姆(Paul Bloom)在《善恶之源》一书中提出了更新颖、更科学的观点。他认为,生命的开始不仅有好的想法,也有坏的想法。加上未来成长环境的影响,最终可以决定一个人是善是恶。

其实没有办法真正区分纯粹的善恶。之所以能判断一个人是善是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共同的道德行为准则。

那么真正的问题来了,什么是道德?

本文地址:http://www.chuangzai.com/post/61296.html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615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