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树“形成”
沉香
,这是自然界的小概率现象。
也就是说,在自然原生状态下,几千棵沉香树中只有一棵能“结”好沉香,而其他沉香树可以健康生长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却未必能形成沉香。这也是为什么东南亚国家有很多沉香树,但沉香在世界和国际市场上仍然“稀缺”的原因。
沉香的木纤维部分天然混合有树脂、倍半萜、色酮。这是沉香。而且含有极其丰富的“油脂”和高级沉香,非常难得和稀有。
成年植物必须“受伤”和“感染”后才能“闻香”。
白木香至少需要10年才能生长到相对成熟的阶段。这时,根、茎、叶等。白木香趋于成熟,树体的所有植物器官也能进入正常运转状态。
当这类沉香植物受到任何原因的“创伤”时,如雷击、飓风吹袭、虫咬或人为砍伐,形成的“伤口”会被植物的本能所驱使,将树脂和胶质运送到受伤的地方,以弥补“伤口”;运输排斥抗体,以应对各种可能“入侵”的有害物质。从达尔文的“进化论”来看,自然界所有的动植物都有这种本能和自我保护功能。
在沉香的干、根、枝、叶中,有许多功能不同的导管,本能地起着输送水分、养分和树脂的作用。
在树干的表皮,由于受伤形成的大面积伤口,沉香“承受”了沉香。
“黑木耳”在沉香“成香”中的关键作用
其他不知名的品系,如“黄绿木耳”,就是让上述“受损”的沉香有可能“香”起来的“东风”。
在微生物学的分类层级系统中,黑木耳是微生物界中的一类真菌生物,担子菌亚门、担子菌、伞菌属、球盖菇科和滑菇属。
当自然界中的“黄绿菌”不小心接触或以任何形式感染到沉香的“伤口”时,这种真菌就会寄生在“伤口”处,靠本能代谢维持生存。而沉香树的“伤口”部分早就“严阵以待”,拒绝并驱逐“黄绿木耳”等不速之客的到来。所以这里的“黑木耳”的寄生状态,用专业术语来说,叫做“应激代谢”。简而言之,“黑木耳”等微生物已经在不经意间被感染,侵入沉香体内,进行生存和代谢。这是我们公司空在自然界熟悉的基本生存法则。
白木香“香”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
比如人体血液中有很多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复杂物质。血小板的本能分工是防止人体可能的伤口出血,起到凝血作用;白细胞本能的分工是吞噬人体内或伤口处可能遇到的各种病菌;另外,人体内有很多免疫抗体,也是为了应对各种病毒和微生物而准备的。那么,可以理解为沉香体内有一系列相应的物质。比如树胶和树脂起到相当于血小板的功能;树上各种抗体的作用类似于白细胞,只是为了对付“黄绿木耳”这种不速之客。沉香中的树脂是形成沉香的重要成分。
沉香体内和“伤口”聚集的胶质、树脂、抗体等物质本能地保护着自身的安全,于是与“黑木耳”等微生物的感染和寄生的“战争”打响了。这是一场自然界无声的“生化战争”。真菌照例会继续滋生蔓延,沉香树的本能反抗会毫不留情地继续下去。结果,它们混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一种叫做苄基丙酮的新物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几个月,或几年,甚至更久,在这场漫长的生化战争中,苄基丙酮再次被转化,最后,形成了两种生化物质:
I .倍半萜烯化合物;
第二,色酮化合物。
可以说这两种化合物就是沉香。
由于沉香的形成过程不同,实体会以各种形态出现。
千百年来,围绕各种“沉香”实体,人们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认知和表达。沉香中因受伤、腐烂而自然形成的香块,常被称为“熟节”;沉香树因任何原因受损而香,采自活树,称为“活结”;沉香树死亡后人们收集的香块,通常称为“脱落”;沉香树因虫寄生、虫食而产生香味的部分称为“虫漏”。
除此之外,沉香还有很多不同成因、不同名称的不同叫法,如倒架、活汇、土汇、水汇、蚁汇、白木等。所以很复杂,有时候会有一些“交集”。
而且关于因沉香受损部位不同而烧香的实体,还有很多生动形象的说法,如“皮油”、“牛耳”、“铁头”、“包头”、“粉头”、“烂头”、“铁顶”等。
总之,由于沉香的形态、工艺、环境、地域、形状、色差、体积、质地、比重、结构、香气、口感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复杂和差异,凸显了人类对沉香的认识、了解和研究,还有非常广阔的空空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