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时深度】猴痘病毒突现多国拉警报,欧美病例与演习相关吗?

【环时深度】猴痘病毒突现多国拉警报,欧美病例与演习相关吗?,第1张

【环时深度】猴痘病毒突现多国拉警报,欧美病例与G7演习相关吗?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按:过去一周,非洲以外罕见的罕见疾病猴痘在欧美、大洋洲等地区十余个国家同时出现,引起各方高度警惕。令专家担忧的是,除5月7日英国出现首例确诊病例外,其他大部分病例均无猴痘疫区相关旅行史,与猴痘病毒的传统传播方式不符。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的同时,许多地方爆发的猴痘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这种病毒是否发生了变异,变得更具传染性,这预示着继新冠肺炎之后的又一场疫情?《环球时报》对事件进行了梳理,并邀请专家进行解读。

图猴痘病毒

欧美现在的案例和G7演习有关系吗?

"它几乎一夜之间出现在许多国家。"当地时间21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描述了近期多国出现猴痘病例的现象。路透社报道,22日,奥地利报告了首例疑似病例。前一天,以色列和瑞士发现了首例猴痘。20日,法国、比利时和德国报告了首例猴痘病例。截至22日,13个非猴痘流行国家向世卫组织报告了92例确诊病例和29例疑似病例,覆盖欧洲、美洲和大洋洲。21日,世卫组织表示,现有信息显示,人际传播正在与症状病例有密切身体接触的人之间发生。世卫组织欧洲地区负责人克鲁格20日警告说,随着猴痘病毒在欧洲的传播以及夏季人们聚会的增加,病毒的传播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加速。

猴痘病毒对人类来说并不是完全未知的病毒。尼日利亚病毒学教授托莫里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958年,首次在实验室猴子身上发现猴痘病毒,因此将其命名为“猴痘”。第一例人类病例于197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现。感染者是一名9岁男孩。

托莫里说,猴痘病毒的动物宿主主要包括啮齿动物和灵长类动物。20世纪70年代,尼日利亚出现过猴痘病例,但数量很少。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自2017年以来,尼日利亚爆发了大规模的猴痘,报告了500多例疑似病例,其中200多例最终得到确认。

然而,猴痘很少在非洲以外发生。英国《自然》杂志20日报道说,仅在过去一周,非洲以外发现的病例就超过了自1970年以来非洲以外累计发现的病例数,患者数量肯定还会增加,这引起了科学家们的警惕。平均而言,非洲每年有数千例病例,通常发生在该大陆的西部和中部。一般来说,非洲以外的病例要么去过非洲,要么与非洲旅行者有关,要么与输入该国的受感染动物有关。

这种猴痘已在许多国家出现。令专家困惑的一个现象是,除了英国报告的前两个病例外,其他大部分病例都没有非洲旅行史。据BBC21报道,英国发现的前两个感染者都去过尼日利亚,第三个感染者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他从以前确诊的病例中感染了猴痘病毒。然而,英国或非洲旅行史中的几个病例之间没有已知的关联。据《大西洋月刊》报道,这表明猴痘病毒可能已经开始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从感染到出现症状需要很长时间,从5天到21天不等。

另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是,几乎所有确诊病例都是20-50岁的男性,其中很多是同性恋、双性恋和男男性行为者(GBMSM)。猴痘病毒的感染途径包括被感染动物咬伤、直接接触患病动物伤口等。有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猴痘病毒需要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患病皮肤密切接触,因为需要传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流行病学家Moin告诉《自然》杂志,尽管猴痘不被认为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但性活动肯定构成了密切接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全球生物安全教授麦金太尔(McIntyre)认为,猴痘在GBSM人群中传播最可能的解释是,猴痘病毒碰巧被引入一个GBSM群体,然后在该群体中继续传播。

此外,这次猴痘爆发发生在一个特殊的时间,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NBC称,目前媒体对猴痘的报道与2020年初大家听到的差不多,令人担忧。据《大西洋月刊》报道,美国埃默里大学的蒂坦吉博士表示,由于美国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灾难性地低估了疫情,许多美国人非常担心猴痘的爆发,他们本能地不相信官方的声明。

还有美国保守派媒体《迈阿密标准报》(Miami Standard)的网站,将多国爆发猴痘与19日七国集团(G7)卫生部长宣布的一次演习联系起来。G7国家将模拟如果他们被豹子咬伤,并且出现了“豹痘”疫情,各国应该如何应对。该网站认为两个事件发生的时间很巧合,“非常有趣”。《迈阿密标准报》网站还质疑,拜登政府在美国出现首例猴痘确诊病例后,立即斥资近3亿美元购买了1300万剂预防猴痘和天花的疫苗,并怀疑拜登政府和制药公司有关联。文章称,天花已于1980年被根除,但今年5月19日,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天花治疗药物TPOXX的静脉注射配方。TPOXX的研发公司SIGA技术公司与辉瑞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共同推广TPOXX。

猴痘病毒

病毒变异了吗?

有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猴痘病毒属于正痘病毒,是痘病毒家族的一员,与天花病毒、痘苗病毒是“近亲”。根据世卫组织的公开资料,猴痘病毒的毒性比天花病毒弱得多。这种病毒可以细分为刚果盆地分支和西非分支两种,其中刚果盆地分支毒性更大,死亡率为10%,西非分支死亡率为1%。《大西洋月刊》强调,即使是1%的死亡率,也是该病毒在贫困农村人口中传播的数据。“当资源不那么紧张时,感染猴痘病毒的病例不会死亡。”

据《自然》杂志报道,5月19日,葡萄牙研究人员上传了在该国发现的猴痘病毒的初步基因组测序数据。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葡萄牙的猴痘病毒主要与西非有关。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葡萄牙的菌株与西非的菌株有多大差异,以及不同国家的菌株是否相互关联。需要进一步的数据才能做出判断,这需要几周的时间。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国公共卫生局国家传染病服务中心副主任尼克·芬表示,猴痘病毒不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大西洋》还称,目前猴痘病毒的R0值(从一个感染者感染此病的平均人数)低于1,这意味着猴痘的爆发会自然消失。然而,近年来,许多学术研究发现猴痘病毒的传染性在增加。

据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网站5月18日报道,美国一些专家发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猴痘病毒的传播能力增加了十多倍。原因有二:一是每次在人群中造成疫情,病毒都会进化,使自己更适合在人群中传播;第二,由于人类在20世纪80年代通过大规模接种疫苗成功“清除”了极其危险的天花病毒,大多数人停止接种对猴痘病毒同样有效的天花疫苗,给了病毒传播的机会。早在2019年,一名尼日利亚病毒学家就撰文称,猴痘病毒已经在尼日利亚传播了数年,表明这种病毒不再是之前认为的“有限”的人际传播能力的“罕见”病毒,而是正在成为继天花病毒之后“将在人类中流行的重要痘病毒”。

但是,这次出现在多个国家的猴痘病毒是否发生了变异,目前出现在各国的病毒是否来源于同一毒株等等。,需要进一步的基因测序才能知道。《自然》杂志强调猴痘病毒是一种DNA(脱氧核糖核酸)病毒。与新冠肺炎等RNA(核糖核酸)病毒(这种病毒的变异株通常可以“突破”因接种疫苗或先前感染这种病毒而获得的免疫力)相比,DNA病毒更擅长自我检测和突变修复,这意味着猴痘病毒不太可能突然成为一种容易在人类之间传播的病毒。

猴痘病变图像

它会流行吗?

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在世界各地蔓延。在这种背景下,许多人担心,许多国家爆发猴痘将意味着另一场疫情。

《大西洋月刊》援引专家的话说,很明显猴痘病毒不是新冠肺炎,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当新冠肺炎第一次出现时,人们根本不熟悉它,但猴痘是一种已知的疾病。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麦科勒姆说,现有的研究发现猴痘不容易传播,也不能通过空气体远距离传播。

“当然,我们以前听过这些话。”据《大西洋月刊》报道,2020年初,许多专家声称新冠肺炎只会通过污染物或飞沫的表面传播。现在,人们发现新冠肺炎病毒可以通过更小的气溶胶传播,这种气溶胶可以传播得更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一历史将在猴痘问题上重演。2021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猴痘病毒可以在气溶胶中存活几天,但这是在实验室环境中。

托莫里的《环球时报》告诉记者,人们不必对猴痘病毒过于担心,因为通常情况下,在采取一定措施后,这种病毒不会像新冠肺炎病毒那样迅速传播,是可以控制的。此外,与可以无症状传播的新冠肺炎不同,猴痘病毒在传播时很容易被发现,因为感染者会出现皮肤病变。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猴痘的最初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肿胀、背痛、肌肉疼痛和全身无力。发烧开始后,会出现皮疹,往往从面部开始,然后蔓延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最常见的是手掌和脚底。皮疹可能会很痒,在最终痂脱落之前会有不同的变化。破皮可能会导致疤痕。感染会持续14到21天,通常会自行消失。

各国对猴痘并非无能为力。作为对生物恐怖主义的预防措施,美国和其他国家储备了天花疫苗。还有一种抗病毒疗法可以治疗猴痘。然而,一些专家表示,医护人员最有可能使用一种叫做“环形疫苗接种”的方法来抑制猴痘病毒的传播。这种方法是指给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接种疫苗,切断传播途径。麦科勒姆说,根据她目前看到的数据,应对猴痘疫情可能不需要采取“包围接种”以外的控制策略。“即使在每天都有确诊病例发生的地区,它仍然是一种相对罕见的感染(疾病)”。

然而,托莫里和其他专家也警告说,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轻视猴痘。蒂坦吉强调,人们对猴痘的认识来自截至2018年的1500例记录病例。“我看到很多人写论文,好像我们对猴痘的认识是肯定的,但实际上,它仍然是一种罕见的动物源性疾病。因此,我保持谨慎。如果我们能从新的肺炎疫情中吸取教训,那么(其中之一)就是保持谦逊的态度”。

[环球时报驻西班牙、尼日利亚特约记者姜波姜宣环球时报记者高磊环球时报特约记者王晓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58683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12
下一篇 2022-09-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