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指南:有人把产品经理比作编剧和小说家。做产品就像作家写故事,场景是故事的片段。场景与需求齐头并进,需求永远离不开场景,新的需求会创造新的场景。产品经理如何结合场景设计出好的产品?笔者对此进行分析,与大家分享。
产品经理创造的不是产品,而是场景。
产品经理,本质上和编剧、小说家没什么区别。我们都在写一个故事,场景就是故事的每一个片段。
一、场景是什么?
场景与需求齐头并进,需求永远离不开场景,新的需求会创造新的场景。
简单来说,一个场景就是“一个画面,一个片段”,描述的是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但是要从产品经理的角度理解什么是场景,首先要考虑产品经理什么时候会考虑场景。
产品经理工作中的场景化思考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观察“客观场景”——我们观察客观真实的情况,用户在什么场景下有需求。
设计“目标场景”——我们设计一个新的场景,用户在什么场景下满足需求?
我们产品经理在做的事情,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创造一个目标场景,是为了替代原来的客观场景,让用户的需求得到满足,产品得以成长。
具体如下。
1.客观场景
为了理解什么是客观场景,让我们先回到需求。
在最低层次上,需求来自于“我们身体中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我们每个人都很自然地倾向于回到平衡状态”。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种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状态,其实是特定用户对特定场景的反应。(同样的场景,不同的用户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同样的用户,不同的场景自然可能不一样,所以是具体的)。
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场景是用户需求的外部条件”,描述了需求是如何产生的。
这里所说的情景是指“客观情景”。通过分析客观场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需求。我们会重点关注:什么是旧解,需求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哪些条件影响它,不同条件下会有什么区别等等。
2.目标场景
理解需求后,产品经理会想象一个虚拟的目标场景来代替客观场景,我们期望用户在这个场景中满足需求。
所以,类似于客观情景,我们可以将目标情景定义为“需求实现的外部条件”,它描述了需求是如何实现的。
通过分析目标场景,我们可以提供更好的产品解决方案。我们会重点关注:产品使用的外部条件是什么,用户会如何使用我们的产品解决问题等等。
这样想,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应该做的是发现和了解这些外部条件是什么,会产生什么影响。
当我们知道了“场景是条件”这个概念,我们就很容易知道为什么需要重视场景。
抽象来说,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其实是在做逻辑推理,而逻辑推理的本质是“基于前提条件和正确的推理规则得出有效结论的过程”。如果对前提条件的认知缺失,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推理结果——对不足场景(前提条件)的需求分析很可能是错误的或不完整的。
二、如何结合场景设计出好的产品
上面提到了定义,接下来就说方法。但是在说方法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平时会遇到的问题。
1.反面教材
1)人力资源部的“在家工作统计表”
疫情期间,HR为了统计公司同事在家的工作时间,发了以下内容。你可以自己去思考这个“小产品”的问题。
事实上,问题很明显:
这个产品对于“部门负责人”等用户来说,可能是一场灾难。个人填写的表格是纵向的,而部门负责人汇总的表格是横向的——这意味着部门负责人在汇总时需要进行横向或纵向的修改,工作量无形中增加了很多。负责人的时间是宝贵的,这无疑是对公司资源的浪费。
Excel虽然功能强大,但是有“转置功能”,可以进行横向和纵向转换。但是不管用户是否知道这个功能,即使知道,在操作过程中也有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于是,我帮她把“部门桌”稍微调整了一下,作为个人桌。
这样,“部门主管”只需从每个表格中复制并粘贴“工作时间”即可。
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没有充分考虑目标场景。“统计员工工时”需求的实现需要细分为员工、部门负责人、HR用户三种不同的使用场景。
但是,很明显,设计者并没有深入思考部门负责人等用户如何解决问题。
这是公司内部的一个小产品。动力是它的核心竞争力,经验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不影响是否使用。
但如果我们以市场为导向,有足够的有竞争力的产品,用户很可能会跑掉。
这是一个工作中的小例子。你们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吗?可以回忆一下生活工作中的情况。不限于我们设计的产品,任何东西都是产品,小到一封邮件、一次需求评估会议、一份简历、一次面试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产品。
2.如何结合场景设计出好的产品?
大部分产品生都知道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要考虑场景,他们会想尽办法去考虑,但往往在产品上线后被指责“你得考虑实际场景”或者自作聪明。——其实大家的问题都是“场景考虑不充分或者错误”。
其实方法很简单很简单——尽可能多的收集和了解场景信息。人们会想,这不是废话吗?是的,真理说得越多,就越容易被认为是废话。但难就难在能不能把这种胡说八道实行十年。
1)收集和了解客观场景是第一步。
最直接有效的信息收集方式自然是“去现场”,“观察了解用户”。这太重要了。
比如午休的时候没有仔细观察过同事们奇怪的睡姿,如何设计出受众广泛、体验极佳的午睡枕?
但对于大部分产品生来说,需求的直接来源可能是用户反馈、运营反馈、老板意见等。人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取足够清晰完整的场景信息。但即便如此,即使采访10个用户,我们也会收获很多。
收集信息后,怎样才能更好的了解现场?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可能清晰完整的描述。
核心场景示例(用户行为流程):
用户往往需要经历多个过程才能达到目的——也就是说,一个大场景可以拆分成连续的小场景。我们把所有的场景都列出来,这有助于我们足够重视每个环节的体验(先列出我们知道的核心,不断完善分支)。
每个场景的详细描述:
详细的描述有助于我们找到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可以用来改善用户体验和发现一些新的机会。
那么如何描述每一个场景呢?这不是标准答案,但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信息作为线索:
当然,并不是每一条信息都必须每次都考虑,结合我们自己的产品可以找到更多的信息。
我们也使用上面提到的计算出席人数的例子。我们假设这件事这次已经按照HR的方法进行了。我们作为设计师来描述一下“客观场景”吧,看看能不能找到对我们有价值的信息,优化流程。(注意这里画了一个图,方便理解。不要局限于形式,关键在于完全模拟——有可能用纯文字甚至头脑中的快速演练):
当我们对每一个环节都理解和描述得足够清楚的时候,才发现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这个产品的目标用户可以理解为“公司”,公司的需求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和高效率完成任务。显然,我们发现了许多低效的情况。
例如:
如上所述,个人填写的表格和部门负责人的表格不一致——导致部门负责人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br/】表格收集方式不明确,导致部门主管和HR在整理阶段关注两个收集来源,不利于检查表格是否上交,下载也不方便。
记录时间的类型不明确——是纯粹的工作时间还是午休时间——会导致有些人填写了不符合预期的信息,需要打回去以后重做。
HR在发表格的时候,可以直接把通知发给公司所有员工吗?部门负责人没必要重复。
通过对场景的详细描述,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些问题。
改进分支场景:
我们刚刚描述了上面的核心场景,但实际上我们会在工作中发现许多分支场景,所以我不会在这里详细描述它们。发现更多分支场景的方法是问自己:“还有别的吗?”发散性思考——还有哪些不同的用户?还有什么时间地点会发生?有什么不同的活动吗...
3.设计目标场景
对于发现的问题,我们很快就会有一些解决方案(即产品)。但是这些解决方案很可能是不连贯的,不详细的。但是很多产品生都是基于这个层面的思考开始设计细节产品的。
让我们有点耐心。类似于客观场景,我们仍然要经历三个步骤:
以核心场景(用户行为流程)为例
详细描述设想场景
,完善分支场景。
这次我们以一个运营场景为例。
先说明背景,针对B端用户的需求,我们设计了一个新的功能。为了尽快达到让用户第一时间体验的目的(我们认为该功能对用户坚持平台很有帮助),我们会通过微信私聊向用户推广,指导医生使用该功能(功能在微信的微信官方账号菜单中)。
运营学员首先给出的方案如下:
私下聊天发布宣传内容,引导医生搜索微信官方账号,找到菜单使用。
该方案设计的核心场景是:
查找微信搜索-搜索微信官方账号-查找菜单-体验功能。
然而,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用户体验,我们会发现这还不够好。会在用户使用之前增加很多成本,让用户望而却步。
我们完全可以继续优化这个场景:
我们可以稍微修改一下功能页面的链接,直接通过微信私聊发给医生体验(当然要考虑修改的成本,这个项目成本极低)。
这样用户体验功能只需要一步——点击链接。
我们可以把这个“体验过程”看成一个产品,我们通过对目标场景的思考来优化最终的产品方案,让更多的用户去体验。
这是一个简单但非常有效的方法。做一个产品,很多时候,你需要多关注你的用户,关注他们发生了什么。
三。结论。
产品经理,本质上和编剧、小说家没什么区别。我们都在写一个故事,场景就是故事的每一个片段。让故事更完整,更美好。
作者:顾淮,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诸葛io
本文由@诸葛io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复制。
题目来自PEPEPELS,基于CC0协议。
创在是一个分享平台,提供互联网创业项目,以及网络营销和实际案例分享。如果需要创意,可以创建一个负载,找一个项目,学习推广!
联系我们: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搜索“藏快”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或改编自互联网等公众平台,主要目的是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uangzai.com/post/68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