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苦车位久矣!千万豪宅买家也要抢车位,捆绑销售、只售不租乱象丛生

中核华兴2022-09-09  33

业主苦车位久矣!千万豪宅买家也要抢车位,捆绑销售、只售不租乱象丛生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作者:刘欣歌

由于车位的归属问题,住宅项目中经常出现的停车问题再次成为舆论讨论的话题。


图片来源:一个蠕虫的想法

近日,深圳宝能公馆因车位归属问题引发外界关注。

时代财经了解到,宝能大厦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属于米香湖畔的传统豪宅区。目前项目二手房挂牌总价在2000万元左右,单价超过12万元/平方米。

千万豪宅的车位纠纷也让车位问题再次浮出水面。

谁的停车位?

宝能大厦由宝能地产开发建设,深圳宝能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物业服务。它包括两类产品:项目住宅和公寓。一期房子2015年9月开盘,公寓部分2020年下半年入市,2021年底陆续交付。

根据科控股(Ke Holdings Inc .)的数据,该楼盘的主流户型为150-200㎡的四房、五房,占比42.4%。目前在售二手房均价12.4万元/平方米,总价在1500万元-2300万元之间;另外有40套出租房,月租在2万-2.5万元之间。

蜜湖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介告诉时代财经记者,网上卖价是政府备案价,实际成交单价在16-19万元/平方米之间;目前公寓仍有未售新房,单价略低,但户型和房源获客率不及住宅产品。

然而,在支出2000万元的豪华住宅小区,业主仍然面临着“停车难”的问题。

时代财经了解到,由于深圳的车位没有单独产权,不允许交易,所以宝能公馆小区的所有车位都是共享车位,先到先得。然而,为了推广公寓,开发商曾承诺购买公寓并给予其停车位的使用权,但部分给予的停车位位于住宅区。

但是,开发商承诺的“赠送车位使用权”是否有法律保障?

上海尚法律师事务所律师唐振东对时代财经分析:“小区停车位要么独占,要么共享;所有不能依法办理产权证的车位都是共享车位。如果开发商及任何主体在所有权不能出售或转让的情况下,以赠送的名义将车位使用权给予部分业主,则涉嫌擅自处分业主共有部分,违反了《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中的禁止性规定,即‘业主不得处分其依法享有的物业共用部位、设施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因此,受赠人不取得捐赠车位的产权。”

换句话说,所谓的宝能公馆赠送车位使用权,在相关规定上是站不住脚的。

上海光明律师事务所律师傅永胜也补充道:“宝能公馆涉及的车位或全体业主共有的人防车位,开发商无权擅自处置,赠与协议侵害了其他业主的权益,属于无效协议。”

其实,豪宅业主争抢车位的背后,是宝能公馆车位的紧张。据媒体此前报道,该小区小区业主曾多次就车位问题维权。2019年底,小区业主入住只能进入负三层停车场,负一层、负二层停车场被围挡甚至被物业焊死,导致业主停车出现实际困难。今年年初公寓业主入住后,车位矛盾愈演愈烈。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宋丽指出,停车场长期封闭,开发商在销售公寓时承诺“专用车位”,涉嫌合同欺诈,合同相对人可以主张开发商的违约责任。

只卖不租,捆绑销售,车位乱象屡禁不止

车位往往是楼市纠纷的原因之一。

2021年8月,深圳南山西里宝能城被曝“缩水”停车位。在项目前期宣传中,“2:1车位比例分配”是该楼盘的主要宣传点和卖点,因此吸引了众多购房者。备案期间,该小区共备案房屋732套,三层停车场1666个车位,与前期公示一致。

2021年8月交房时,小区物业贴出公示称,一楼445个小区车位被改造为商业车位,打包出售,二楼100个车位用于幼儿园车辆临时停放,仅留三楼停车场供业主月卡车辆停放。相应地,小区业主实际能享受到的车位只有1118个,户数与车辆的比例降为1:1.5,全部位于负三层。

开发商除了承诺毁约车位,只卖车位和车库,卖房时捆绑销售等行为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也变相抬高了房价。

2021年,郑州鑫苑国际新城因捆绑车位被业主维权。据了解,开发商给业主的网上选房系统显示,业主必须同时成功选房和车位。如在规定时间内未成功选到车位,将被清除小区秩序,开发商有权取消其购房资格。如果车位退了,必须同时退房。此外,开发商“车位价格优惠”的承诺也没有兑现。

事实上,早在2016年,住建部发布的《房屋租赁和销售管理规定》就明确规定,禁止开发商违背购房人意见搭售车位、地下储藏室等商品。然而,在房地产市场处于“卖方市场”的形势下,搭售车位依然屡禁不止。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车位价格上涨很快,成为收益可观的投资品之一。

在“限价令”下,车位也成了开发商变相涨价的砝码。很多房企利用车库合同、装修合同来掩盖涨价,变相提高项目单价。

随后,多地陆续出台政策堵住这一漏洞。比如兰州在2019年6月出台了相关规定。严禁各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公司只销售或出租小区内建设的车位、车库,卖房时捆绑销售等。,也不得抬高、垄断或变相操纵价格。福州、厦门将车位、车库价格和精装修费用纳入价格管控范围,防止变相涨价。

北京盈科(深)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梦晗告诉时代财经记者,随着法律的完善,捆绑销售的现象正在减少。如遇上述情况,购房者可通过向监管部门投诉、起诉法院等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55448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