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笔/拿着剑笑唠叨姐
谢尔曼出去了,就在拜登离开亚洲几天后。
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今天飞往越南进行为期4天的“工作访问”。事实上,越南只是谢尔曼此次亚洲之行的其中一站。在此之前,她已经去过韩国和菲律宾,13日离开越南后将访问老挝。
"不用说,中国是这一系列活动的主要议题."《南华早报》披露了谢尔曼亚洲之行的真实意图。
显然,这些国家不是美国国务院随意在地图上指出的...
一个
10日至13日共4天,重点讨论“经贸问题”。
越南将是谢尔曼亚洲之行的一站。美国国务院网站部门早在6天前就宣布了这一消息。但直到昨天,越南官方才介绍了谢尔曼一行“应邀对越南进行工作访问”的大致内容和行程。
越南《劳动新闻》报道称,谢尔曼将访问河内和胡志明市,会见越南副总理乐文成和外长裴青山。越南外交部表示,双方将“讨论双边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全球和地区问题”。
乍一看,美国副国务卿此访“人畜无害”。
不过,美国国务院在声明中提前明确表示,谢尔曼的亚洲之行旨在“展示美国对印度和太平洋的持续承诺”。因此,一般认为,她的访问不会这么简单。
谢尔曼数据图
果不其然,在仔细阅读了美国国务院的声明和相关媒体报道后,有一小半句话看似平淡无奇:谢尔曼将与私营部门代表“讨论供应链灵活性”。
这种“供应链弹性”一下子有了熟悉的味道。
美国总统拜登访日期间,正式推出反华目的明显的“印太经济框架”。越南是“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的创始成员。供应链弹性与数字经济、气候变化、税收和反腐败是该框架的四大支柱之一。
这时候美国副国务卿去河内谈如何实施“供应链柔性”。显然,有必要及时跟进,加大力度拉拢越南,挑战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有媒体马上想到,“一些美国公司正试图将生产从中国工厂转移到越南”。
同样也是为了拉近与越南的关系,据说谢尔曼这次宣布追加对“越南战争期间探测和清除未爆弹药”的支持,以显示美国致力于解决战争遗留问题,消除美越关系深化的历史障碍。
加快解决越战遗留问题一直是越南对美交往的要求之一。
可以看出,谢尔曼延续了拜登政府对越南的“高度重视”。
去年,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和国防部长奥斯汀访问亚洲,越南是他们的一站。谢尔曼在这次亚洲四国之行中在越南停留的时间最长,她也希望在与越南的会谈中“强调美越全面伙伴关系的力量”。
然而,河内的反应没有达到华盛顿的“期望”。
5月初美国-东盟特别峰会期间的一个小插曲,让不少美国媒体“难过”了很久。在美国参加会议的越南总理范郑明在华盛顿的一个智囊团发表演讲时说,“在独立和依赖之间,越南总是选择独立”。
在转向“越美关系”话题之前,他还提前强调“越南不选边站”。
数据映射
越南官方的涉美声明中有“重视越美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表述,但这显然不是华盛顿想要“追随美国遏制中国”。
美国对越南的“意识形态敌意”不会轻易消散,双方在很多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包括对俄罗斯的谴责和制裁。再说,失去利用价值后被华盛顿“砸死”的例子那么多,河内也不会想成为下一个“痛例”。
拜登和谢尔曼正在谈论的“供应链灵活性”合作能在多大程度上落实还是个问号。
很多分析认为,“印太经济框架”其实只是一个“空架子”。比如推动供应链与中国脱钩,美国需要长期投入大量真金白银的资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然而,拜登政府没有地方为这个“法案”和那个在国内花费数百亿美元的“计划”筹集资金。怎么可能舍得真的出多少钱?
2
谢尔曼在亚洲的第一站是韩国。
5月底,拜登亚洲之行的第一站也在韩国,距离谢尔曼紧随其后不到一个月。华盛顿迫切希望趁热打铁,落实加强美韩同盟的承诺,这一点显而易见。
谢尔曼在韩国呆了三天。
首先,我与韩国外交部第一次官(副部长)赵显东举行了会谈。这是韩国新政府成立以来,两国首次举行副外长级的面对面会谈。
数据映射
会议的主题可想而知。据韩媒报道,主要有两项:“应对朝核问题”和“深化韩美全球全面战略同盟”。
“中国”仍然是韩美副外长会谈中未指明的关键词。
比如,在谈到深化韩美同盟的具体实施方案时,所谓的“经济技术同盟”就在讨论范围之内。在韩联社的报道中,他还特别提到了两个明显针对中国的问题:“实施印太经济框架(IPEF)”和“努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更具体地说,这次会议确定了韩美战略沟通的各种渠道:部长级战略对话、副部长级战略对话、外长和防长2+2对话、经济领域的磋商机制以及尹在会议期间决定启动的“延伸威慑战略磋商机制(EDSCG)”等等。
就在这里的会议之后,两国高级官员之间的下一次会议已经安排好了。
三天后,韩国外长朴淳将在华盛顿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谈。这是韩国新政府成立以来两国外长的首次线下会晤。
此外,韩国总统尹世月已决定出席29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北约峰会,韩美领导人很可能借会议之机再次会面。
不仅仅是韩美高层,还有美国的另一个“铁杆”盟友日本。
数据映射
日本外务副大臣森健良专程前往首尔,并于8日与赵显东和谢尔曼举行了三边会谈。
除了谈论朝核问题和乌克兰冲突,会议再次重复了华盛顿的言论。遵守国际规范,维护自由公平的经济秩序,促进印太地区的宽容、开放和自由,只是打着自由、开放和正义旗号的霸权欺凌。
三
谢尔曼的第二站是菲律宾。
她的主要行程之一是会见当选总统小马科斯。谢尔曼则是小马科斯当选以来会见的最高级别的美国官员。
数据映射
杜特尔特执政时,菲律宾和美国的关系相当紧张。分析称,小马科斯当选后,美国想缓和与菲律宾的关系,谢尔曼此行是想摸清新总统对美国的态度。
美媒对此次会晤的跟踪报道说得很漂亮:两人进行了一次“积极的”、“富有成果的”会晤,谈了包括“确保南海航行自由”、“促进人权”在内的诸多话题。
谢尔曼的公开言论比较赤裸裸,充满恶意地挑拨菲中关系:“美国和菲律宾的友谊根深蒂固,对维护和加强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共同承诺也是如此。”“菲律宾一直是维护南海航行自由的领导者和支持者。”“美国仍然致力于与菲律宾政府站在一起,维护支持国际海洋秩序的规则和法律,我们公开反对侵犯菲律宾主权。”
另一方面,菲律宾很谨慎。
小马科斯说,菲律宾和美国的关系是特殊的,“非常重要”。他还邀请拜登参加他6月30日的就职典礼,称“两国关系可以进一步加强”。
菲美关系想要迎来实质性改善,似乎还有待观察。
小马科斯资料图
谢尔曼亚洲之行的最后一站是老挝。
这是相当令人惊讶的。有学者认为,“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相比,它(老挝)更接近中国。也许谢尔曼正试图从中国抢夺它。”
然而,华盛顿能否撬得动这个“墙角”仍存疑。
包括老挝在内的东盟国家多次对美国失望。用人向前,不用人向后。目前华盛顿想推所谓的“印太经济框架”,迫切需要东盟的支持,却忘了后者自有平衡中国的色彩,而东盟国家也不想在美中之间选边站。
一个基本现实是,东盟国家不想也不会成为美国地缘竞争的“棋子”。
图片来自互联网
来源:补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