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娱乐中国
作者:宾洋,上海娱乐中国区总经理
多好的标题!
你是对的!我们也没写错!
2014年至2021年的8年间,全国持有有效记者证的人数从25.8万人减少到19.4万人,流失6.4万人,接近1/4(确切数字为24.81%);30岁以下的青年记者从4万人下降到1.4万人,下降了2.6万人,接近2/3(确切数字是65.00%)
5月16日,中国记协发布《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22)》。上海娱乐传媒研究中心对比首份《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14)》发现,八年间全国记者的变化令人唏嘘!
根据上述公开资料,上海娱乐传媒研究中心对2014-2021年全国记者队伍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论很简单,可悲可叹!
作为战斗在一线的“士兵”——记者,人少!队伍老了!
1。层级结构:当地媒体记者流失率高达25.9%!
表1:国家记者团队分析:中央媒体/地方媒体
从2014年到2021年,全国记者人数在8年间从25.8万下降到19.4万。其中,中央媒体数量从2.6万家下降到2.2万家,流失率为15.4%;地方媒体数量从23.2万下降到17.2万,流失率为25.9%。
在地方媒体当记者到现在真的很不容易!
二。行业结构:报纸出版和广播行业是他是我的兄弟!
表2:全国记者队伍分析:报纸出版/广播电视行业
从行业结构分析,报纸出版(包括报纸出版单位、期刊出版单位、通讯社)和广播电视行业(包括广播电视台、新闻电影制片厂、重点新闻网站、媒体整合中心)的记者流失率在20%以上,其中报纸出版流失率为29.1%,广播电视行业为21.6%。
前几年报纸出版业进入下行通道较早,报社关停并转力度较大,所以记者流失率较高。
2022年,广电行业首次享受“特困行业”扶持政策,未来记者流失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别说二哥,他是我哥,保重!
三。性别结构:女记者能顶半边天!
从性别结构分析,男记者从14.4万人下降到9.6万人,流失4.8万人,占比33.3%;女记者从11.4万人下降到9.8万人,流失1.6万人,占比14.0%。
全国记者队伍“阴盛阳衰”现象明显。女记者比例从44.2%上升到50.5%,女记者顶了半边天!
媒体同仁们,请对男记者好一点!
四。学历结构:学历需要匹配高薪
从学历结构分析,高校毕业生从6.9万人下降到2.2万人,减少4.7万人,减少率为68.1%;本科学历从17万下降到14.9万,减少2.1万人,下降幅度为12.4%;研究生学历(含硕士、博士)由1.9万人增加到2.3万人,增加0.4万人,增长率为21.1%。新闻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迅速改善。
近年来,在传媒业人才流入放缓、人才流失加速的背景下,具有大专学历的记者数量降幅高达68.1%,令人费解。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非编”身份的大专学历记者加速脱离媒体;二是通过继续教育,实现了从专科到本科的“教育过渡”。
工资不能再低了,不然对不起记者们的高学历!
五、年龄结构:记者队伍确实老了!
从年龄结构分析,30岁以下记者从4万人下降到1.4万人,减少2.6万人,减少率为65.0%;30-40岁的记者从10万人下降到7.5万人,减少2.5万人,减少率为25.0%;40-50岁的记者从8.2万人下降到6.6万人,减少1.6万人,降幅为19.5%;50岁以上的记者人数从3.6万人上升到3.9万人,增加30万人,增长8.3%。
2014年以来,媒体融合成为行业改革的主线,新型主流媒体成为行业的发展目标。
但8年间,30岁以下的青年记者减少了65.0%,40岁以下的中青年记者减少了36.4%。多么老的一批记者啊!
六。记者团:人少!队伍老了!
媒体作为一个创新创意产业,核心资本不是设备或者资金,而是以记者为核心的专业人才!
当前,传统媒体正处于发展转型的“极其困难时期”,记者的流失和老化将使媒体发展转型之路更加艰难。
毛主席说:“省地失人,就失人失地。”人失去土地,人得到土地。"
作为主流媒体意见阵地,“人才空心态”已经成为行业最大的危机。
打造新的主流媒体,请多关注记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