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彭艳
见习记者余俊毅
2021年6月11日,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金融产品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现金管理类金融服务的投资范围、估值方法、久期管理、集中度管理、流动性管理等进一步提出了规范意见,并设定过渡期至2022年底。
现在,通知已经下发一年了。各家银行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发生了哪些变化?整改能否如期完成?对此,记者梳理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在这一年的变化,并采访了业内专家进行分析。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虽然目前现金管理产品的压降仍面临一定压力,但按照监管要求如期整改并不困难。
相关整改正在有序推进
去年6月发布的《通知》是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的配套制度。对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发行的现金管理产品提出了具体的监管要求,进一步促进了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的依法合规和健康发展。
总体来看,现金管理类产品数量在公告后有明显下降,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仍处于上升阶段。
据普益标准纳入的银行理财产品统计,截至2021年6月11日,现金管理产品存续458款。自2021年6月以来,现金管理理财产品的数量持续下降,到2021年底只有400款。自2022年1月起,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22年6月6日,现有理财产品435款。
对此,光大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亦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符合客户稳健投资的诉求,同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收益性。现金管理类理财的客户体验在收益和赎回条件上要优于货基类产品。同时,银行有以现金管理理财方式扩大净值型产品规模的动力,因此规模上升也是需求端的体现。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大幅调整,‘固定收益+’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一季度甚至频繁出现‘断网’现象。同时,在稳增长的大环境下,银行存款利率也有所下调。在此背景下,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由于兼具收益率和流动性的特点,以其突出的性价比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比如目前很多银行的现金管理产品年化收益率在2.5%-3%之间,比货币基金和活期存款都好,有吸引力。”星空财经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从资产配置方面来看,与《通知》公布前相比,现金管理类产品在货币市场的资产配置有了明显改善,资产流动性整体更强。比如,记者查看某银行手机银行App发现,目前该行有多款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说明书在售。在资产配置上,其投资范围为国债、央行票据、银行存款、债券回购、货币市场基金等。
根据普益标准纳入的理财产品持仓情况统计,截至2021年6月11日仍存在的现金管理产品中,共有88款产品披露了2021年一季度末的资产配置情况,其中货币市场资产占比14.29%,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84.34%,其他占比1.37%;截至2022年6月6日,共有117只现金管理产品披露了2022年一季度末的资产配置情况,其中货币市场资产占比37.93%,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61.78%,其他占比0.3%。
此外,在产品收益方面,多位银行理财经理向记者表示,自《通知》公布以来,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周均年化收益率呈下降趋势,目前普遍降至2%左右。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11日的现有现金管理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65%,而截至2022年6月6日的现有现金管理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61%,业绩比较基准略有下降。
产品规模将回归合理水平
《证券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家银行和理财子公司的整改步伐并不相同。
“目前银行推出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并没有减少,也没有减少压力的计划。不过目前客户能买到的量很紧张。在产品预期收益方面,银行已经完全实现了通过产品净值来展示预期收益率,每个交易日都会公布一次净值。”一位国有银行内部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某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的现金管理产品规模几乎没有增加,但现有产品还是有的。同时,该行此类理财产品的整改正在有序推进,基本符合监管要求,规模也在缩小。
当前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整改。王亦丰表示,目前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资产端配置已经按照监管要求对标货币市场基金,大部分基本整改完成。但从现有产品规模来看,部分机构对产品的压降还是有一定压力的,但银行也在努力调整。
那么,在剩下的时间里,现有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能否按照监管要求进行整改?对此,薛洪言认为,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整顿主要涉及对基础资产种类和比例的要求。考虑到现金管理产品的底层资产一般在一年以内,一年半的整改过渡期足以让不合规资产自然到期退出,整改难度较小。只要理财公司认真对待监管要求,就有望按照监管要求如期整改。
谈及未来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王亦丰认为,随着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逐步整顿,其产品规模会控制在监管要求之内,会回归到相对合理的水平。未来银行要设计出既符合监管要求,又受客户青睐的另类产品,主要是短期、低风险的净值型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