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竞逐省域副中心,一地“存在感”最强!

城竞逐省域副中心,一地“存在感”最强!,第1张

27城竞逐省域副中心,一地“存在感”最强!

作者张行,陈洁实习生

编辑杜红雨

5月底,四川确定了3个省级经济副中心,5个城市入选。绵阳要发挥科技城优势,加快建设川北省级经济副中心,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级经济副中心,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级经济副中心。

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14个省区提出建设省级副中心,共有27个城市入选。这些城市的常住人口总数超过1.6亿。有的省份只确定了一个省级副中心,但也有很多省份确定了几个省级副中心。

但省级副中心的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2010年至2020年,上述27个城市中有14个城市出现常住人口负增长,已经超过一半。而且一些省级副中心的经济总量和人口都与省会城市相差甚远。

以四川为例,2021年省会成都的GDP占全省的36.99%,而已确定的三个省域副中心(其中两个是两个城市的“群”)的GDP总和仅占四川省的25.73%,任何一个省域经济副中心单独占比都不超过11%。

此外,由于省级副中心的选择多基于“区域均衡发展”的考虑,侧重于区域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部分省级副中心经济低于全省。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说能对区域经济发展形成足够的辐射力。

目前一些产业体系比较完善的省级副中心,比如广西柳州,或者人口和GDP在省内比重较大的城市,比如遵义、赣州等,有望获得进一步发展。但总体来说,省级副中心城市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

多个省份确定“副中心”

2021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特殊地区振兴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支持徐州、洛阳、襄阳、长治等城市建设省级副中心城市。

最近一年,很多省份也在积极推进省级副中心的建设。

例如,2021年8月,湖南省出台《关于支持岳阳市加快建设省级副中心城市的意见》和《关于支持衡阳市加快建设省级副中心城市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两市基本建成省级副中心城市,经济总量、质量、平均数量“三量”居全省前列。

2021年11月8日,《广西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发布,提出充分发挥柳州和桂林在区位、产业、交通、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优势。,促进产业集聚、要素集聚和人口集聚,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建设广西副中心城市。

2022年3月,《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出台,提出支持芜湖建设省级副中心城市。其中,将推动芜湖打造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航空空、现代农业机械、智慧农业产业,不同行业争创国家级、省级产业创新中心。

另外,刚刚确定了三个省级经济副中心的四川,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现,目前至少有14个省份确定了省级副中心,共有27个城市入围。

什么是“省级副中心”?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省一定范围内的重点城市,综合实力强于周边城市,未来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整体来看,由于经济发达,区位优势好,我国东部很多省份呈现城市多元化发展的局面,建设省级副中心的案例很少。但在部分内部发展不平衡的东部省份和大部分中西部省份,建设省级副中心是必要的。

事实上,“一城独大”是中西部地区的普遍现象。成都、武汉、兰州等省会城市的GDP占其所在省份的30%以上,其他城市普遍呈现GDP占比低、人口净流出的状况。在此背景下,为均衡区域发展,湖北、湖南、山西、陕西、河南、江西、云南、甘肃、贵州等中西部省份明确要培育省级副中心城市。

省级副中心如何选择?其实这并不是简单的选择省会城市之外GDP第二第三的城市。关键的考虑因素是位置。一般来说,省副中心应该与省会有一定的距离,可以对省会都市圈无法兼顾的地区起到引领作用。同时交通比较便利,消费比较发达,可以辐射到周边地区。所以广东的省级副中心是珠海和湛江,江苏的省级副中心是徐州。

但是,这样选出来的省级副中心,有自己的发展问题。上述27个被确定为省级副中心的城市,虽然总人口约1.62亿,但大部分城市在2010年至2020年出现了人口负增长。比如2020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大同、长治、临汾三个省级副中心城市建设。但根据临汾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为3976481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316612人减少340131人,年均增长率为-0.82%。临汾绝非特例。27个省级副中心城市中,有14个城市2010年至2020年常住人口出现负增长。另外,从省级副中心城市的人口比例来看,最高的不超过20%,最低的甚至不到2%。

另外,27个省级副中心城市的GDP在全省都不算高。其中遵义占2021年贵州GDP的21.29%,是所有确定为省级副中心的城市中最高的,存在感很强。详细来看,19个市的GDP占全省不到10%。

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介绍,虽然建设省级副中心城市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平衡省内不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但这些被确定为省级副中心的城市,能否真正发挥区域和产业优势,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增强区域辐射和带动能力,还需要在现实发展中回答。

省级副中心发展中的问题

目前确实有一些拥有省级副中心的城市在人才吸引和产业优势方面比较突出,可以利用省级副中心的优势进一步突破发展。

2022年公布的《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提出,积极培育珠海、汕头、湛江副中心城市。其中,珠海人口虽然在广东较低,但由于地理位置好、生活环境优、生活成本相对广深、与澳门合作便利,2010-2020年实现了56.36%的人口增长,非常受人才青睐。

近年来,珠海在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下大力气,加快引进科研机构和高校,集聚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珠海大力实施人才新政,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落户。2021年,珠海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实现双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0.8%。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7.1%。

2010-2020年,柳州总人口增长10.62%,在27个省级副中心中排名第二。这背后,离不开柳州强大的制造业,尤其是汽车产业。目前,柳州有500多家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2021年,柳州市规模以上三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5.9%,其中冶金工业工业总产值增长17.6%。

近年来,柳州也在产业创新上下足了功夫,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柳州螺蛳粉,从街头小吃发展成为网络名人产品,创造了年销售额500亿元,也为这座传统工业城市带来了新的活力。

同样,贵州遵义也将白酒产业作为产业倍增的主要着力点。2021年,遵义监测的重点行业中,白酒制造业增加值占比69.3%。

遵义位于贵州北部,川、渝、黔三省交界处,省会贵阳和直辖市重庆之间。区位优势明显,是重庆和贵阳的桥梁和纽带,也是贵州融入成渝城市群的桥头堡。2021年,遵义地区生产总值4169.9亿元,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59.23万人,生产总值和人口分别占全省的21.29%和17.12%。

另外,江西赣州,面积约占全省四分之一,是江西第一大人口城市,第二大经济城市。2021年,赣州常住人口898万,实现GDP 4169.37亿。

赣州作为江西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21年,赣州大力实施工业“倍增”升级行动,大力推进工业倍增升级,做大做强现代家居产业、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医药食品产业等“1+5+N”重点产业集群。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6%。

同时,根据赣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1年产业发展总结,赣州正积极参与大湾区产业合作与分工,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大力引进产业巨头,加快修链、延链、强链,已形成液晶模组和印刷电路板两大完整产业链。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表示,城市已经确定为省级副中心,发展起来还面临很多困难。

首先,相对于GDP和省会城市,部分城市人口分布过广,辐射力不足;

其次,一些省份推出了一批省级副中心,甚至是“组团式”的省级副中心,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政策是否到位,如何打破城市一体化的壁垒。

最后,中国未来将逐渐进入“人口低增长”时代,这些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与省会城市相比是有限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省级副中心城市能够利用好自己的区位和政策优势,改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培育壮大产业,或许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本期编辑,刘雪莹实习生林喜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54234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9
下一篇 2022-09-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