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底,调味品行业普遍涨价。目前基本完成了价格传导,但涨价不足以覆盖上涨的成本。”资深调味品专家陈小龙在今年5月举行的2022中国创新证券中期策略会食品饮料分论坛上表示。
陈小龙也判断,目前调味品行业成本仍处于高位,预计年内难以缓解,不排除部分企业年内再次提价的可能。
但疫情之下,餐饮行业疲软,调味品需求也整体承压。此外,金龙鱼(SZ300999,股价46.72元,市值2532.97亿元)、鲁花等粮油巨头进入调味品行业,行业竞争明显加剧。在需求萎缩、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涨价是拯救“疲软”业绩的灵丹妙药,还是起反作用的“毒药”?
图片来源:图片网_500176914
成本上升+需求有限影响行业
“目前调味品成本仍处于高位,短期内没有下降趋势。大概率会持续到明年。”陈小龙说。
2020年以来,大豆、豆粕等调味品原料普遍出现较大幅度的价格上涨。
以豆粕为例。Wind资讯显示,2020年初,国内豆粕现货价格不到3000元/吨,但到2021年初,价格已经涨到4200元/吨。今年3月底,豆粕现货价格已经涨到5200元/吨。目前豆粕价格仍处于4300元/吨的高位。
一方面是高昂的成本,另一方面是疫情对行业的影响。其实,餐饮一直是调味品最核心的消费场景,餐饮渠道对调味品销售影响很大。
长江证券此前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未受疫情影响的年份,餐饮中调味品的销售占比在50%左右,这部分销售在近两年疫情下无疑被持续打压;家庭只占30%左右;剩下的20%在工业端,主要是食品深加工。
成本上升叠加市场需求疲软。2021年,a股13家调味品上市公司中有9家净利润下滑,约占70% 。其中,加加食品(SZ002650,股价4.01元,市值46.2亿元)、恒顺醋业(SH600305,股价11.62元,市值116.54亿元)、中炬高新(SH600872,股价28.33元,市值225.69亿元)等龙头公司,去年
调味品企业盈利普遍承压
今年一季度,国内调味品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没有太大起色,大部分公司业绩下滑。
其中,归属于佳龙(SZ002495,股价2.4元,市值22.46亿元)、佳佳食品(SZ002650,)和安吉食品(SH603696,股价9.82元,市值23.1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71.03%、97.8%和78.52%。
甚至何谦叶巍(SH603027,股价17.86元,市值143亿元)也有较好的表现,即使去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约7.58%;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长超过38%,但也没有逃脱毛利率的下滑。
2020年,何谦叶巍的毛利率为43.85%,较2019年的46.21%下降约2.36个百分点;2021年,其毛利率降至40.38%。2022年第一季度,毛利率甚至下降到34.98%。
目前来看,2022年以来,调味品企业的经营压力不比2021年小。反复疫情后,餐饮店恢复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仍处于高位,利润端受到挤压。涨价能成为调味品企业的出路吗?
以佳佳食品为例。去年11月,为应对成本上涨的压力,公司上调了调味品价格,幅度在3%至7%之间,整体平均调价幅度约为5%。但是去年和今年一季度,加加食品的业绩依然下滑严重。
相比之下,何谦叶巍产品的平均售价去年下降了。2021年,酱油销售均价从2020年的5205.92元/吨下降到4485.01元/吨;食醋销售均价由2020年的3542.78元/吨降至3433.84元/吨。降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销售,从而使何谦味业的整体表现好于行业水平。
另一方面,随着金龙鱼、鲁花等粮油巨头进入调味品行业,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一旦涨价不被下游接受,会不会导致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抢走?
事实上,根据西部证券近期的研究报告,粮油企业进入调味品行业后,对促销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导致传统调味品企业业绩分流。在渠道方面,粮油龙头的集约化销售渠道可以和调味品形成充分的协同效应。
“一方面,粮油产品的超市和流通可以用于单一的调味品产品。另一方面,调味品也可以通过买赠、满减等方式与粮油产品捆绑销售。,挤压原有调味品企业的份额。”西部证券研报称,根据渠道调研,2021年初,鲁花、太太乐、金龙鱼在华东超市合计市场份额为5.7%。到2021年底,鲁花市场份额接近5%,太太乐市场份额超过3%,几乎翻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