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持中金公司、出售支付牌照接连套现海尔金控或正驶入“瘦身时刻”

减持中金公司、出售支付牌照接连套现海尔金控或正驶入“瘦身时刻”,第1张

减持中金公司、出售支付牌照接连套现 海尔金控或正驶入“瘦身时刻”

作为首席经纪人,CICC (601995。SH)即将迎来其重要股东之一——海尔集团(青岛)金英控股有限公司(前身为海尔集团(青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金控股)的大幅减持。

根据CICC 6月13日晚间公告,哈金控股将在公告之日起3个交易日结束后的6个月内,减持CICC不超过1.35亿股,占总股本不超过2.8%;目前,哈金控股持有CICC 3.99亿股,占比8.26%,是CICC除中央汇金之外的最大单一股东。

这意味着哈金控股将至少减持其目前在CICC持有的三分之一股份。如果CICC截至6月14日收盘价为43.70元/股,此次减持涉及资金规模或接近60亿元。

事实上,在完成对中投证券的收购和a股IPO后,CICC的收入和利润已经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哈金现在是减持,还是更多考虑“瘦身”;此前,被海尔集团视为其物联网金融板块的哈金控也转让了其支付牌照公司。

在业内人士看来,哈金近年来的资产出售活动可能与经济上行压力和疫情因素对其多项金融业务的影响有关。未来,进一步“瘦身”,继续收缩多元化,将是更有可能的选择。

或者套现近60亿。

这一次在CICC的投资和减持退出的开始,无疑是哈金控股近年来的一笔超额利润。

2018年6月,CICCa股IPO前夕,哈金控以54.12亿元的总价从中央汇金手中收购了3.99亿股CICC,成为CICC除中央汇金之外的最大单一股东。

两年后的2020年11月,CICC以28.78元/股的发行价正式登陆上交所,实现净募集资金130.3亿元。上市后短短两个月,CICC一度达到77.44元/股的历史高点。

自那以后,尽管CICC的股价一路波动下跌,但哈金控股仍然从这项上市前投资中获得了大量利润。

如果以CICC 6月14日收盘价43.70元/股计算,哈金控股持有的3.99亿股CICC市值已超过160亿元,4年持有期内的浮盈比高达2.22倍。

按照哈金减持不超过1.35亿股和上述收盘价估算,减持涉及参考市值或高达59亿元。

这也意味着,哈金控股即将出售其在CICC三分之一的股份,但减持后,哈金控股仍持有CICC总股本的5.46%,仍高于举牌线。

“虽然减持规模比较大,但已经明确减持方式是大宗交易,所以对市场的影响应该是相对可控的。”北京某券商非银分析师指出。

二级市场确实没有受到这个消息的干扰。在宣布减持后的6月14日,在证券板块集体上涨的带动下,CICC股价上涨了5%。

事实上,在哈金大举押注的几年内,CICC的基本面已经迅速增长。

2019年至2021年,CICC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57.55亿元、236.60亿元和301.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50.17%和27.35%;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41.56亿元、69.15亿元和106.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03%、66.37%和54.06%。

“就这种增长及其在国内证券业的地位而言,CICC仍处于快速上升通道。”上述非银分析师指出,“此时减持可能更多是因为股东有提现需求或其他资金需求。”

哈金此举也是since股上市以来的首次大股东减持,哈金给出的拟减持理由是“自身发展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哈金控近年来第一次做减法。2021年6月,哈金控也与小商品城(600415)达成前述协议。SH)以4.49亿元的价格出售旗下支付牌照“快捷通支付”(浙江海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但交易尚未完成。

据了解,被海尔定义为物联网金融平台的哈金控,涵盖融资租赁、金融保理、消费金融、股权投资等多元化金融服务。,但以CICC、快捷通为代表的牌照机构仍是it稀缺资源。

工商资料显示,快捷通支付是哈金控股全资拥有的少数金融牌照之一。哈金控股的控股子公司除其在CICC和方正人寿的股份(青岛银行和海尔财务公司由海尔系其他实体持有)外,大部分是小贷、融资租赁、保理、私募股权等不需要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发放牌照的金融业务。值得一提的是,哈金投资的中邮资本股票基金也持有蚂蚁集团1%的股份。

“(海尔)金控在选择出售含金量更高的牌照方之前,可能有新的资金需求。”一位接近哈金的分析师表示,“这可能也与集团企业持有多个牌照的监管越来越严格有关。”

事实上,哈金控似乎在极力避免对金控的认可——2021年底,哈金控抹去了企业名称中的“金控”二字,改为“海尔集团(青岛)金英控股有限公司”。

兴业投行战略受挫?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出售支付牌照到减持CICC,哈金控近年来持续的主动“瘦身”动作可能与其业务层面的压力有关。

合并报表显示,哈金控股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65.09亿元,创下2018年以来的新低,而归母净利润也在2021年出现6年来首次负增长。

业绩压力似乎还在继续。2022年第一季度,哈金受控归母净利润仅为0.65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92.76%。

此外,哈金控制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293.89亿元,也创下2017年以来的新低。其数量不到2020年的一半,2019年的四分之一。

下滑的另一面,哈金控未来将面临大规模的债务到期压力。

据信丰(ID: TradeWind01)统计,截至6月14日,哈金控股银行间市场债券余额共计112亿元,其中三年内到期余额97亿元,一年内到期余额38亿元。

同时,海尔金融保理和海尔金融租赁分别有9只ABS/ABN产品和15只ABS/ABN产品,规模分别为25.3亿元和30.37亿元。在许多产品结构中,哈金控制还提供了支付差额的承诺。

一位接近哈金控的人士对信丰(ID: Tradewind01)表示,哈金控近几年曾经实施过“产业投行”的战略,即围绕一个特定的行业或经济场景,哈金控的业务团队会通过保理、小贷、融资租赁等融资工具开展一整套综合融资业务。

据了解,这种模式的初衷是为了“提升”相关行业和场景的价值,从而获得更稳定、不断增长的收入。在某些情况下,哈金控股还将进行直接股权投资。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经济周期、疫情影响等因素对部分涉及行业的影响,哈金控较早的“产业投行”模式可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比如一个工业场景和餐饮、火锅关联度高,但是餐饮会受到疫情的影响,那么对应的业务线肯定会出大问题;例如,一些金融产品过去可能服务于更多的燃油汽车,并与4S商店捆绑销售。现在造车的新势力都是靠直销模式卖纯电动车,会影响以前的金融模式。”一位接近哈金控的投行人士举例说。

“如果融资业务深度绑定一个行业,必然要承担这个行业退潮所面临的风险。比如相关行业和产业的现金流出现问题,对金融企业来说无疑是信用风险的暴露。”这位投行人士说。

但仅从哈金的财报来看,其资产减值和信用减值损失仍然较为有限。2019年至2021年,哈金的资产减值和信用减值合计分别为7.01亿元、4.92亿元和6.51亿元,分别占同期收入的9.30%、6.98%和10.00%。

“单从减值的角度,无法看出相关金融业务是否存在风险暴露。”上海一位审计师指出,“当然,这也取决于公司的会计政策,不排除有些情况可能会留在资产负债表之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53368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8
下一篇 2022-09-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